查看原文
其他

“1+5+2”深度观察|做旺特色“产业村” 激发发展“潮动力”——“潮州模式”绘制乡村振兴新图景

记者 陈翊 潮州日报 2020-12-19


  狮峰山前白鹭飞,白鹭湖里荷花香。说起潮安区归湖镇的狮峰村,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那如画般的乡村美景。而昔日遍布着破旧危房、废猪牛栏、违章建筑的破败村庄,如今能够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村民们深知,这不仅是“面子”的改善,更是“底子”的提升——原本村口105亩“大鱼塘”成了荷花摇曳、鹭影蹁跹的“白鹭湖”,在吸引大量游客的同时,通过配套项目和娱乐项目聚“人气”为“财气”,去年光是游客采摘莲子一项就换来了30万元的销售额;作为该村另一主打产业的渔业养殖,更是通过实行“公司+基地+农户”,打造产销对接新模式,在助力全村贫困人口全面出列的同时,为全镇养殖户、贫困户打开一条致富新路。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争艳春满园。自去年我市把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列为市委“1+5+2”工作部署中5大重点工作的首位以来,经过各方大力推动,众多乡村一改往日落后面貌,变成了“产业村”“潜力村”。今年,我市又提出实施“六大工程”建设,把“兴农惠农”作为全市重要工程全力推进,进一步激发“潮动力”、推动“潮前跑”,具有潮州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渐次成型。


  “潮州模式”下的乡村振兴将是怎样的?市委书记李雅林给出的答案是五个“有”,即“群众有钱、治理有序、支部有力、乡村有文化、村庄有看头”。其中,“群众有钱”正是乡村振兴图景的“底色”。


  邱焕然原本是登塘镇白水村的贫困户。2018年,在外打工的邱焕然为了照顾患病的父亲而返乡,家中清贫的日子越发困难。此时村里正依托菠萝、草鱼、粿条这“白水三宝”,发展特色产业。得知邱焕然的情况,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主动找上门,帮助他购设备、开鱼塘、学技术,让他又点燃了对生活的斗志。如今邱焕然经营的“佩玉白水粿条店”远近闻名,家里开了3亩鱼塘,享受着草鱼养殖的种养补助、免费饲料、包销服务等福利,每年还能得到村里菠萝产业的分红。这“白水三宝”,成了助力邱焕然摘掉贫困户“帽子”的“致富之宝”。



  从“贫困户”到“小老板”,邱焕然身份的转变,正是“潮州模式”下乡村振兴发展的缩影。截至7月15日,我市建档立卡贫困户18589户共44865人已全部达到脱贫标准,45个省定贫困村全部出列,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决定性进展,乡村振兴工作迎来里程碑式的突破。


  在打好“支部牌”“治理牌”方面,市委在亲抓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的同时,深化市、县、镇、村“四级书记抓扶贫”工作机制,选优配强,选好带头人,强化主心骨,发挥“头雁”效应。去年,我市在全市机关单位选派124名选调生、275名新任公务员到乡村振兴一线磨砺淬炼、建功立业。与此同时,我市积极统筹党委组织、群众组织、群团组织等基层力量,推动全市超1000个村居建立乡贤咨询委员会等自治组织,维系“乡情”、留住“乡愁”,推动社会治理水平和村民精神面貌双提升。


  产业有支撑,干部有作为,治理有方法,乡村才有新发展。如今,我市众多村庄从“贫困村”“落后村”摇身一变,成了“产业村”“潜力村”,我市乡村振兴的路子越走越顺:四好农村路建设喜报频传,全市实现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全市2423个自然村已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基础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收集、镇转运、县(区)处理”的垃圾收集运转处置体系不断健全,实现全市垃圾无害化处理100%、保洁覆盖面100%;农村义务教育学校100%完成标准化建设;村卫生站公建规范化建设完成680所,提前超额完成省定任务……


  随着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产业特色化、土地同权化、发展区域化的不断推进,我市城乡二元结构逐步破解,村庄也有了看头——



  “旅游村”溪美村围绕亲水景点发展特色农家乐,成为新一代“网红打卡地”;“文旅村”东明村种青梅、兴竹业,立足文化创意,打造“青梅竹马之乡”;“茶旅村”叫水坑村做好“红”“绿”两篇文章,朝着高质量打造凤凰茶旅小镇的目标不断向前……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串珠成链,形成10条特色精品旅游线路,各村文化内涵进一步发掘,让精致农村成了城里人向往的“桃源”,使城乡融合发展成为潮州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新支点。


  今年,我市还将投入5亿元地债资金打造100个示范村,以点带面,让乡村振兴的成果在潮州这片发展的热土上遍地开花。随着我市持续做好“特”“精”“融”三篇文章,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也呈现出空前的生机与活力,为潮州打造沿海经济带上的特色精品城市贡献力量。


推荐阅读

▶公示!这些潮州人,拟获全省表彰!

▶接待超194万人次,收入近9亿!潮州为何这么热门?

 

网编:蔡泳

请点个让更多人知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