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3选择

程军 军哥手记 2022-09-08


王阳明教诲我们做事要「知行合一」,但是怎么做到知行合一其实没有什么可操作的方法,中国人讲究悟性那就要靠自己修行了。


这篇文章就来聊聊具体可操作的方法。


201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技术界的老前辈推荐这本书《第3选择》给我,这本书的作者叫史蒂芬*柯维曾经写过一本书叫《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将之前七个习惯融会贯通成一个习惯——《第3选择》。昨天又特地重读了一篇,非常有必要将书里的「真正精华部分和实际案例」结合记录下来,我们也来一次「第3选择」。


1、什么是第3选择?

遇到难题,对于普通人我们通常有这两种选择:


我赢或者你赢;

成功和失败;

支持和反对;

……

诸如此类。


这两种思维模式给我们带来大量的纷争和麻烦,我们都在忙着说服别人或者讨好别人。难道就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么?


那我们为什么不采用第3选择(解释一下第1选择是我赢,第2是你赢),它的一个定义就是我们协同达成一个更好的方案。


比如:一位母亲听说孩子的音乐课取消了,她怒气冲冲地找到老师想知道为什么。老师说原因是政府要求提高阅读和数学的时间。她本想抨击教育局,但突然问了一个问题:肯定有办法让孩子们同时学习音乐和基础课。老师眨了眨眼睛说:当然,音乐包含着数学思维。于是,爱好音乐的家长和一个愿意研究的老师合作开发出了一系列通过音乐讲授基础课的课程。


2、怎么做到第3选择

要做到第3选择,我们要换一种思维模式——也就是思考问题的方法。宋丹丹的小品:我们要把大象装到冰箱里通常有三个步骤,打开冰箱门,把大象放进去,关上门,很多人第一次听到这个笑话觉得挺好笑的,怎么可能呢?但是事实上是可以做到的,只是第二步又重新分解了一、二、三,三步罢了,以此类推。


如何做到第3选择可以分成下面4步,我们来逐一分析:

  • 我看到自己

我看到自己,这看起来很容易,将自己视做一个有独立判断和行为能力的个体。但事实上我们常常看到自己的身份而非我们自己本身,遇到难题就会告诉自己没办法了。轻易就放弃选择的权利,最终无法真的看到自己。


  • 我看到你

我看到你。把他人看做人而非物。很多时候我们在没有和他人打交道之前,就会给他们贴标签,比如他是富二代,他没什么本事。我们看到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身份,一种定义和偏见。这个时候我们看不到对方是人,是无法达成第3选择的。


  • 我找到你

我找到你。当我们面对冲突不是回避或者反击。当我们和别人见解不同时,我们应该问:“你不同意,那我想听听你的想法”。要想做到这一步,必须要有极强的同理心特别是在情绪紧张的时候,而不是急于反驳和争辩谁对谁错。


  • 我和你协同

我和你协同。是找到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而不是陷入相互攻击的循环。在这步中,我们需要很好的利用头脑风暴工具,鼓励双方说出自己的想法,不要给予任何批判和评论。直至能满足双方最基本的需求,而且要相信一定能找到第3选择,这一步才会有好的效果。


通常来说创造协同条件有四个步骤:


  • 询问

问对方:你愿意寻找一种更好的解决方案吗?这是个革命性的问题,可以让对方减少防御,与你一同探索;


  • 界定

双方讨论“更好”究竟意味着什么;

把双方所需要的更好的基本条件都列举出来;


  • 创造

双方共同努力,去探索和创造一个可以达成界定条件的第3选择;


  • 达成

当形成真正的第3选择时,协同各方会群情激奋,这时达成了协同。


看起来就是这么一个把大象装进冰箱的方法论,你可能已经迫不及待想尝试了吧。


3、案例

1)职场的案例

如何处理员工要求加薪?

还记得那是去年年初,一位我的下属要求加薪时,我没有拒绝或者同意,而是说“多告诉我一些关于你的事或者想法”。(我看到你)她不仅讲了自己的家庭情况还谈到了最近的工作如何做的更好。我帮助她对对目前的工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安排一起的其他工作给她。她感受到了我对她的尊重和认可,并看到了未来工作的希望,而且,最终也提高了收入。从本质上说公司并未因此遭受损失,提升了员工能力,有了多的产出拿到更多的好的结果。


这一切源于我的第3选择思维,我把员工当做人,而不是对手。愿意倾听,她才愿意协同。双方充分沟通才能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2)法律的案例

每年会有数以亿计的金钱被用于法律诉讼,很多诉讼双方根本都没有见过对方。就是习惯于把对方想象成难以沟通的混蛋。于是律师这个行业在现代社会崛起。一个普通的官司常常会打好几年,甚至几十年。最终的赢家只有司法系统。


第3选择不能解决所有诉讼问题,但如果可以耐心倾听对方,看到自己,也看到对方,双方愿意探索第3选择的话,很多诉讼都是可以避免的。


4、人生的第3选择

我们通常把生活分成“工作”和“休息”,于是“不停地工作”和“退休后休息”成为了两种选择模式。朋友圈经常看到这样状态最近几天在xx岛旅游,勿扰;明天又是周一了;房贷还完我就不上班了。诸如此类,工作变成一件非常痛苦的事。


其实我们可以创造我们人生的第3选择:“做有意义的事,享受人生”。


这时我们需要给自己找到一个使命,我们就可以永远活在高潮中,选择奋斗,同时也是选择了享受。最重要的是,有个愿意为之奋斗的使命。


最后要说的话:

从本质上来说史蒂芬*柯维的《第3选择》和我国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是一个道理,用数学公式表示就是A和B的并集(假设A和B是我们选择的两方)。但第3选择给出了一个切实可操作的方法。


那就是:

我看到自己-》我看到你-》我找到你-》我和你协同。


如果觉得这种解决难题的思维不错,请分享给你的朋友们:)


「关于博主:

  姓名程军,网名小卒,15年互联网行业从业经验,前1号店架构师,前饿了么技术总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