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音乐研究》2020年第6期目录与摘要

音乐研究 2021-09-22

《音乐研究》2020年第6期(总第205期)已出版,敬请关注!



《出口外歌》丝路北线流传考

…………赵塔里木(5)


从人声的缘身性本质探寻音乐美的本源

…………薛艺兵(25)


三种伴奏形式与三种表述模式

…………张振涛(34)


“声音建造—听觉感受”双向研究模式

…………齐 琨(41)


论姑娘腔、柳子腔名实及声腔归属

…………马 莉(55)




两首“醉吟商”曲谱研究

  ——曲牌“原型—类型化”视角下的词乐流变考证之一

…………李宏锋(62)


新中国十七年电影音乐的理论探索 

…………蔡 梦(76)




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研究专栏


反本质主义音乐现象及其理论观察

   ——音乐学术研究的反思与探讨(六)

…………李诗原(83)


序列音乐技术的中国化研究(二)

   ——十二音创作技术与理论的发展(1990—2000)

 …………张 巍( 97 )




构建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文献基础

   ——《中华大典·艺术典·音乐艺术分典》编纂宗旨谈

…………王耀华(113)


孙继南音乐史学思想研究

…………冯春玲(121)




21世纪前20年俄罗斯学院派多媒体作品研究

   ——以伊·克法利季斯与尼·波波夫为例


 …………〔俄〕瓦·霍洛波娃著,

彭 程、夏云静译,孙 宁校(128)


贝多芬的精神与当代生活

…………刘小龙(138)





《出口外歌》丝路北线流传考


文◎赵塔里木


摘 要:《出口外歌》是清末至民国年间在丝绸之路北线流传的一部中篇民间说唱音乐作品,产生于清季陕甘人口大规模移民新疆的特定时期。作品以移民视角、民间语言和说唱形式,演述了旧日丝路北线的自然、经济和社会万象。本文依据文献和田野调查材料,对该作品的“产生与流传背景”“内容”“版本形态与源流”“音乐构造与词曲关系”“演唱记录”等方面进行描述与分析。这种官方文献基本不记录的民间音乐文化信息,为我们打开了清代官方记录未及的一片盲区,对整体认识清代新疆移民背景下中原文化沿丝路北线西去的传播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丝绸之路北线;清末新疆移民;说唱音乐;出口外歌




从人声的缘身性本质探寻音乐美的本源


文◎薛艺兵


摘 要:本文采纳现象学“回到事物本身”的理念,借助“发生认识论”的研究方法,以表述声音与人之亲缘关系的“缘身性”概念为核心论点,通过论证“声音缘身而现”“人声缘身而生”“乐音缘身而发”“音乐缘身而美”几种现象,最后得出人声为音乐美之本源的结论。

关键词:声音的缘身性;人声的历程;音乐美的本源 




 三种伴奏形式与三种表述模式


文◎张振涛


摘 要:伴奏,在一个层次上是音响,在另一个层次上是行为,在更高层面上则是处理主属关系的准则。戏曲伴奏的跟腔包调,钢琴伴奏的相对独立,维纳琴系列持续振荡的共鸣弦,形成三种声景。三种伴奏,与其说是三种事实,不如说是三种文化模式的表述。每个文化族群的行动方式,都是由构成日常经验的观念和既有知识体系所支配。以此观察,伴奏就可以成为探视社会结构的一方切片。

关键词:伴奏;共鸣弦;表述模式



“声音建造—听觉感受”双向研究模式


文◎齐 琨


摘 要:自中国音乐研究关注声音景观以来,学界对声音景观概念展开了许多探讨。本文首先以声音景观的研究对象为线索,归纳总结了以声音景观研究中国音乐的声音视角与听觉视角,辨析了“听觉选择声音”和“声音主导听觉”这两种观念,提出了“‘声音建造—听觉感受’双向研究模式”,并对这一“双向研究模式”在民族音乐学田野考察中如何具体运用,做了详细的案例分析和理论阐述。

关键词:声音景观;声音建造;听觉感受;双向研究模式





论姑娘腔、柳子腔名实及声腔归属


文◎马 莉


摘 要:清代山东戏曲中,出现了“姑娘腔”“巫娘腔”“柳子腔”“拉魂腔”“肘鼓子”“茂腔”等各种叫法。其中,“姑娘腔”即“巫娘腔”,前者因为“装姑娘”“姑娘戏”而得名(辽宁民香称“唱姑娘”,河南称“女儿腔”),后者因为仪式中扮演神婆(或称女神)而得名,所谓“巫娘”是指扮演者的神职身份,而“姑娘”则是附体于“巫娘”的“仙姑”。柳子、柳子腔即肘鼓子,是在清朝统治下,汉族文化与满族文化相互融合的结果。关于山东诸声腔的归属问题,根据当下我国剧种生态的实际,本文认为不宜作腔系分类,应修正清代戏曲四大声腔的分法,只保留昆、弋、梆三个腔系的说法。

关键词:山东戏曲;姑娘腔;柳子腔;拉魂腔;声腔归属





两首“醉吟商”曲谱研究

——曲牌“原型—类型化”视角下的词乐流变考证之一


文◎李宏锋


摘 要:本文为古代词乐流变系列考证之一,拟以《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所录姜夔【醉吟商】曲谱为对象,分析音乐形态和曲牌原型,并将其与《白石道人歌曲》同名乐曲相比较,在综合辨析前人成果基础上,以曲牌“原型—类型化”理念,探究不同时代同名曲牌的形态差异和原型关联;辨析《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所载姜夔词乐谱的音乐属性,关注词乐艺术的形态流变与内在规律,完善基于“宫调变迁”与“原型分析”的曲牌音乐考证的方法论基础。

关键词:《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醉吟商】;姜夔;词乐;曲牌;原型分析;曲调考证




新中国十七年电影音乐的理论探索


文◎蔡 梦


摘 要: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十七年间,音乐界围绕“电影音乐”的探讨,逐渐成为一个颇为重要的论域。本文对参与电影音乐理论探索的论述群体和话题进行梳理后指出:这一时期的电影音乐理论探索,是在艺术与政治的两种语境下开展的,无论侧重艺术维度还是政治维度,都折射出当时参与的探索者对中国电影音乐理论建设的强烈责任感和高度使命感。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直接承继了20世纪初期中国音乐界普遍存在的家国情怀与艺术追求,这种情怀与追求在新中国成立后因国家对电影及其音乐创作的扶持而大放异彩。

关键词:新中国十七年;电影音乐理论;两种语境





中国当代音乐创作研究专栏




反本质主义音乐现象及其理论观察

——音乐学术研究的反思与探讨(六)


文◎李诗原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专业音乐领域出现了三种面相,即:消解音乐作为听觉艺术的本质特征,有悖音乐艺术特殊规律,放逐音乐体裁特征的音乐创作;在古典与流行之间穿越,在东西、雅俗、古今之间进行混搭、杂糅,放逐和颠覆既定文化形象的音乐表演;关注跨界民族音乐文化、民族地区音乐文化融合的现象,重建中国音乐文化身份和文化主体性的音乐研究。面对这些旨在解构、挑战、重建的反本质主义音乐现象,理论家们一方面应坚持本质主义的知识建构和认识论模式,并在坚持本质求证前提下作出坚持和妥协;另一方面则应打破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二元对立,既将知识建构作为理论的原点和归宿,又要承认概念与其所指陈的对象之间存在差异,并从本体论、认识论转向价值论,作出一种基于实用理性和人文主义的肯定。

关键词:反本质主义;创作;表演;研究;本质主义




序列音乐技术的中国化研究(二)

——十二音创作技术与理论的发展(1990—2000)


文◎张 巍


摘 要:本文以20世纪80年代十二音技术在中国专业音乐创作中的运用及其理论研究为基础,来观察90年代作曲技术和研究发展概况。通过相关作品的分析以及理论的总结、归纳,力求厘清其发展脉络,进而揭示这一作曲技术理论,是如何在中国现代音乐的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中被借鉴与吸收,最终实现其民族化和中国化进程的。

关键词:序列音乐;中国化;民族风格;五声性集合;作曲技术理论





构建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文献基础

——《中华大典·艺术典·音乐艺术分典》编纂宗旨谈


文◎王耀华


摘 要:构建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古代文献基础,就是在继承历代类书优良传统,关注汉文古籍固有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和参照现代学科、目录分类方法,根据音乐学科内容的实际情况,将音乐学科共辑为一典,并对所收录的各种古籍资料,尽可能纳入现代音乐学科分类体系,使之学科化,从而夯实构建中国传统音乐理论话语体系的古代文献基础。

关键词:承继;接续;构建;音乐理论话语体系;《中华大典》




孙继南音乐史学思想研究


文◎冯春玲


摘 要:孙继南是我国当代著名的音乐史学家,他对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史、学堂乐歌,以及黎锦晖、李叔同等人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音乐史学研究,贯穿了以史料为本的音乐史学观、人本主义的音乐史观和视域融合的历史认识论等史学思想,其晚年关于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断代观念的改变亦值得关注。

关键词:孙继南;中国近现代音乐史;音乐史学思想;视域融合





21世纪前20年俄罗斯学院派多媒体作品研究

——以伊·克法利季斯与尼·波波夫为例


文◎〔俄〕瓦·霍洛波娃著,

彭 程、夏云静译,孙 宁校




贝多芬的精神与当代生活


文◎刘小龙


摘 要:本文根据21世纪以来贝多芬研究的趋势与成果,对贝多芬的精神及其文化语境进行更新式的回顾和总结。在贝多芬250周年诞辰之际,笔者力图从他的音乐创作与人生经历中,发掘出与当代人紧密相系的精神要素,来强调贝多芬及其音乐的当代价值。笔者认为,贝多芬对于当代专业音乐领域,乃至整个社会群体,依然有着显著的文化影响力。贝多芬对艺术创新、自我超越和社会进步的不懈追求,能够给当代人带来鼓舞,引发人们对人生价值的新思考。

关键词:贝多芬;当代生活;活力;自然;创新







扫码二维码

关注我们

了解更多精彩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