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习时报 | 权利是法治的元概念

2017-01-11 王金霞 法治文化研究

编者按:法治不能仅仅作为某种封闭僵化的意识形态话语,讲法治就不能不讲权利(人权),权利则是法治话语活力最为重要的来源,讲权利可以把法治从一种国家制度形态或“治国重器”拉回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使得法治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这也是这篇文章之所以重要的原因。文章原载中央党校《学习时报》2017年1月11日民主法治版,转载已获得《学习时报授权》,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法治与文化研究中心博士。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法治被提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从权利角度来认识法治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权利可作为法治的元概念


权利可以作为法治的元概念,“元”在这里指基础、本源、来源的意义。从法律的历史源头来看,古罗马表示法律的Jus和Lex两个词,Jus指法、权利,同时也有正义、衡平、道德的涵义。Lex则指具体、明确的规则。权利是现代法律体系中最为核心的概念,如果把法律体系划分为私法体系和公法体系,权利概念既是私法体系的元概念,也是公法体系的元概念。民法是私法最为典型的领域,权利体系则构成了民法最为基本的架构。人身权、物权、债权、亲属法和继承法上的权利、知识产权等构成了民法的最为核心的内容体系。从权利的作用和功能的角度看,支配权、请求权、形成权和抗辩权则是民法体系运行和展开的基础。公法体系当中,一般认为社会契约论确立了现代公法体系的理论基础,而这一理论的基本思想就是权利是权力的来源。


法治进步的每个节点都可以看到权利体系的某种发展


权利意识分为财产权利意识、政治权利意识、人身权利意识、社会保障权利意识和文化权利意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权利意识的觉醒主要集中在私权领域,特别是财产权利意识的觉醒,表现为追求在经济上过有品质生活的权利。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围绕完善民主权利保障制度这一主题,提出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深化政务公开,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以保障“公民四权”为着眼点推进制度建设。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依法保障“公民四权”。“公民四权”主要属于公法上的权利类型,这表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对公民政治权利的保障。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将保障权利作为法治建设的支撑。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原有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公民对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参与意识、对权利和利益的保护要求和表达诉求、对自身能力的发挥和自身价值的追求,呈现出越来越积极的发展趋势。人民群众的民主法治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和政府提出对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保障也是我国公民“公权利”意识觉醒的一个重要标志。可见,我国发展进程中也展现了从“私权利”意识觉醒到“公权利”意识觉醒的重要转变。


尊重权利是让法治成为公民生活方式的基石


有学者认为,在当下,法治建设最重要的不仅在于完善法律制度,更在于全社会严格地依法办事,让法治成为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让法治成为中国社会的文化。在法律领域,权利话语占据着主导地位。让法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其核心就在于全体社会成员对自身权利的敏感与维护。

首先,尊重权利就要具有权利认知或权利意识。在实际的生活过程当中要具有对某种权利的敏感性,敏感于自己的资格、利益,敏感于采取相应的手段或提出相应的主张。生活当中的话语如“这是我的权利,你不能侵犯我的权利”就是一种权利敏感性的表达。生产商未标明转基因食品,则敏感于消费者的知情权;政府对关系公民切身利益的重大政策调整不让其参与,则敏感于公民的参与权和听证权;网站长久保留个人的浏览信息,则敏感于公民的隐私权,等等。

其次,尊重权利就要明晰权利的界限。界限意识是权利意识的重要内容。权利不能被滥用,个人权利具有国家安全、公共利益、他人权利的边界。界限意识还意味着权利的分明,个人与集体之间界限分明,个人与个人之间界限分明。

再次,尊重权利需要树立权衡意识。“两权相衡取其重,两害相衡取其轻”,法治的重要意义之一就在于不同权利类型之间的平衡。法治的生活方式之所以能称之为一种和平的生活方式,原因之一即是法治在不同利益之间的平衡和妥协。权利不是一种极端的话语,具有权利冲突是一个社会状况良好的表现,权利的冲突、利益的较量不是零和博弈,而是一种平衡和妥协的艺术。

最后,尊重权利需要重视责任意识,敏感于自己的权利,同样也敏感于自己的责任。责任不是外在于权利,而是包含于权利之中,二者不可分离,法治的核心即是在于每个人权利与责任的统一和到位,不能将责任与权利彼此分离或切割。承担责任是一种人之为人的必然,是对人的自由意志的尊重。相应地,责任对权利的限制也是一种内在限制而不是外在限制。(完)


关注本微信公号,回复下述关键词,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 生活法治 · 司法改革 ·基层司法观察 · 法治与德治 · 表达权 · 天下无mai · 户籍改革 · 蓟门茶歇· 律师文化 · 法院文化· 美国大选2016 · 美国大案观察 · 辛普森案 · 乡土中国 · 乡村笔记 · 周末荐影 · 书评1 · 书评2 · 书评3 ·

| 江平 | 郭道晖 | 李步云 | 李德顺 | 陈光中 | 张晋藩 | 邓晓芒 | 茅于轼 | 吴敬琏 | 季卫东 | 苏力 | 黄宗智 | 王人博 | 许章润 | 於兴中 | 梁治平 | 贺卫方 | 舒国滢 | 郑永流 | 范愉  | 陈弘毅 | 姚建宗 |  韩大元 | 林来梵 | 张千帆 | 姜明安 | 童之伟 | 梁慧星 | 张保生 |  方流芳 | 应星 | 彭小瑜 | 丛日云 | 文兵 | 蒋立山 | 萧瀚 | 徐贲 | 周濂 | 刘瑜 | 王旭 | 何帆 | 周保松 |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与文化研究中心

专注中国法治进程,让法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合作及投稿邮箱

法治文化小编 | 岩泉来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