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 | 大咖云集,聚焦“智慧”,论道“十四五”
2021年4月15日上午,由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和郑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的“2021第七届中国(郑州)智慧轨道交通与创新发展大会”在郑州隆重举办。
大会以“智慧城轨与城市发展”为主题,围绕“交通强国”战略和“智慧城市”建设,聚焦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的信息化、工业化、智慧化等行业热点,重点研讨新兴信息技术在建设与运营中的应用与经验分享等专题,与会嘉宾们热烈讨论了“十四五”期间智慧城轨的发展和展望。国家相关部委领导,中国工程院院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单位、业内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等千余人莅临参加。
张洲
郑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仁、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在这个草木蔓发的美好时节,诚挚欢迎各位领导、专家、同行来到郑州,参加“2021第七届中国(郑州)智慧轨道交通与创新发展论坛”,交流心得、分享经验,共襄智慧城轨与城市发展大计。在此,我代表郑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郑州地铁发展的各位领导、专家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科技创新是推动新时代轨道交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大城市的发展方向,发展轨道交通是建设绿色城市、智能城市的有效途径。建设新时代智慧城轨正是落实国家政策、应用新技术、提速行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美好出行需求的实际举措。希望通过此次论坛大家能够充分交流思想、激荡智慧,增进共识、凝聚力量,积极为我国智慧城轨发展献计献策。
郑州地铁自2008年成立以来,始终将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源动力,坚持与同行互学共促、共同进步,实现了从产品地铁向品质地铁、智慧地铁、文化地铁“三铁”并行推进的蝶变式发展,走出了一条不断创新超越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施工工艺标准、资产移交、刷脸乘车、ANCC云平台建设、5G应用、国产密码功能验证、BIM技术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在行业内取得一定创新成果。
郑州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中部地区重要的国家中心城市、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是一座既古老又现代的新兴城市。随着中原科技城的规划落地,郑州正在逐步展现极强的创新力、引领力、带动力,为智慧城轨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环境、支撑政策、支撑力量。随着郑州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步伐不断加快,“十四五”时期,郑州地铁在建线路规模将突破400公里,“十四五”末运营里程达到700公里左右,迎来建设史上最大规模建设期,势必为智慧地铁建设提供更多实践平台和应用场景。郑州地铁更要因势而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结合当前技术发展水平和公司运营管理实际,立足服务增质、效率增强、效益增长、成本降低“三增一降”四个方面,聚焦新技术发展趋势、行业发展痛点难点、乘客乘车体验、性价比、人力资源规划等,在全面总结既有线路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制订了《智慧地铁“十四五”规划及行动计划》,深度汲取系统集成商、产品供应商和运营创新实践经验,以12号线一期工程为示范线,在建线路全线网开展智慧票务、智能客服、智能列车、智能车站管控平台、车控室一体化、智能视频分析、智能水处理模块、智能能源管理系统、智能照明、智能运维、智能列车运行、智能调度与智慧安检系统“12+1”场景建设。
在智慧地铁建设保障方面,建立“企产学研用”创新体系,高标准打造创新研发中心,高质量转化创新成果,高站位优化创新生态。目前,与卡斯柯合作成立了高可信智慧城轨工程研究中心、创建运营创新孵化基地,联合华为、星环科技、京投等成立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工程研究中心,运营基层十二个创新工作室精彩纷呈,全力打造集科研创新、场景应用、产品孵化、协同拓展于一体的创新发展模式,推动形成多主体协同、全方位推进的创新创造局面,加快推进一批具有创新示范效应成果的研究及产业化落地,着力破解行业痛点、卡点、难点问题,积极为智慧城轨建设提供郑州智慧、郑州力量、郑州方案。
今天,业界精英济济一堂,共同探讨智慧城轨发展,郑州地铁不仅是联合主办方,也是最大的受益者,我们将倍加珍惜此次交流学习的机会,希望与各级领导、学术专家及业界精英一道,探索新知、扩大共识,共同为整个行业发展注入智慧创新动力。
4月的郑州,绿意浓浓、春意盎然、生机勃发,真诚希望各位领导、专家在参会之余,多到郑州街头走一走、看一看,感受一下中原大地的淳朴善良和悠远厚重的文化气息,体验一下新时代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铿锵步伐和良好风貌,能够喜欢这座城市,一如既往地支持郑州地铁发展。
最后祝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在郑期间身心愉悦、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
领 导 致 辞国林
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会长、原铁道部副部长
经过十余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已经具备规模,在网络化建设、网络化运营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下一步,应该将重点放在提升智能化、智慧化水平,提升发展质量,从而更好地服务城市发展、服务公众出行上。顺应这个大趋势,我们研究会围绕“智慧、智能、创新、发展”的主题举办了一系列会议。
各方对会议的反馈都比较好,说明我们办的还不错,达到了增加交流,促进发展的目的。今年论坛能在郑州举办,是郑州轨道交通近年的快速发展吸引了我们,让我们大家相聚在这里讨论行业智慧发展之大计。
“十三五”期间,郑州实现了经济总量达到1.2万亿左右、人口破千万,市域城镇面积突破1000平方公里,特大城市的框架基本形成。“十四五”期间,郑州将继续推进郑州大都市圈协同发展,打造郑洛西高质量发展合作带,深化与沿黄城市群合作发展。争取“十四五”末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700公里左右,把郑州打造成为“轨道上的都市”。郑州轨道交通也在积极推动智慧化建设,研究制定了《郑州地铁集团智慧地铁“十四五”规划及行动计划(试行)》(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勾画了郑州地铁智能信息平台的规划蓝图,构建了“114-119”智慧地铁目标体系,明确了智慧地铁的建设思路和重点内容,是郑州智慧地铁规划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也旨在为全国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贡献“郑州智慧”和“郑州力量”。
所以,希望大家能借此次会议的机会,多交流、多沟通、多看看,“取人之长,为己所用”。
周晓勤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常务副会长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和大家相聚在“2021第七届中国(郑州)智慧轨道交通与创新发展论坛”,共同探讨智慧轨道交通的创新与发展问题。我代表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对此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各项运营指标均有所下降,但建设和发展并没有止步。全年仍然完成建设投资6286亿元,建成新增城市轨道交通线路36条,新增运营里程1233.5公里,再创历史新高。目前仍有约6700公里线路在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国(不含港澳台)共有45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244条,运营里程7967.7公里,车站4681座,其中换乘站472座。在防疫工作成为常态化的情况下,全年完成客运量175.9亿人次,同比下降25.8%,进站量109.5亿人次,同比下降26.8%,客运周转量1486.4亿人公里,同比下降25.8%。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大兴机场线时提出:“轨道交通是现代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发展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病,建设绿色城市、智能城市的有效途径。”随着世界加速步入信息化时代,以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将对城市轨道交通及其相关产业发展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面对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下的科技创新浪潮,我们轨道交通行业已经意识到提高轨道交通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发展智慧交通将是大势所趋。
2020年3月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在广泛调研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发布了《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作为顶层设计,为智慧城轨建设描绘出“1-8-1-1”的宏伟蓝图,并希望以此作为城轨交通行业今后一个时期,行业内部研究制定智慧城轨发展的技术政策、技术规范、发展规划和实施规划时的指导性文件。继《纲要》之后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又对《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战略与“十四五”发展思路》组织开展了专题研究,研究成果已在近期基本完成。该研究以战略的高度及问题导向的思路,研判城轨发展的阶段及“十四五”期间面临的主要挑战和发展机遇。提出发展的战略目标及行动的战略指向。简要来说,“十四五”期间是城轨发展的转型期,具体体系在,从数量上的快速增长(里程、规模、投资),建设标准的盲目高攀(建城轨就是建地铁,超出实用性的车站豪华装饰),向规模、速度求稳,标准与效益对等转型。从偏重城轨的交通属性和公益属性,向提升其城市属性,体现支撑和服务城市功能的属性转型。以智慧赋能其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发展智能系统,建设智慧城轨,已经形成行业共识,并见诸行动。各地城轨业主单位和装备供应商纷纷编制发展规划、实施意见或行动方案,智慧车站也正在部分城市建设。特别是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相关部门已将建设智慧城轨列入“十四五”相关专项规划中,给予大力支持。智慧城轨建设将对今后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在智慧城轨的建设中,郑州取得了重要的进展:郑州地铁近年来持续加大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地铁建设中的应用,开展以云计算、大数据、5G、AI等技术创新助力智慧地铁建设,采取可靠安全的前瞻性技术,提高郑州地铁的科技含量。前不久我刚刚在郑州地铁集团参加了“郑州轨道交通BIM全生命周期管理示范工程可行性报告”的专家评审会,并实地参观了BIM技术的应用成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的会议嘉宾云集,高朋满座,共同探讨新时代下“智慧城轨与城市发展”,会议内容包涵“十四五”轨交发展、5G及AI智慧创新技术、“1+N”的大都市圈协同建设等。希望参会各级领导、学术专家及企业界精英一道,探索新知、扩大共识,共同为整个行业发展注入智慧创新动力,推动新时代轨道交通实现更大发展。
希望大家能在这一天半的时间里,收获对自己有益的思路和信息,结识更多的朋友。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谢谢!
王忠玉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轨道交通安全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原青藏铁路公司总经理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动下,随着5G、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等智能科技与轨道交通行业的加速融合,我国轨道交通行业信息化、工业化、智慧化建设正在步入快速发展阶段,智慧城轨建设的成果初具规模,极大改变了传统的建设模式、服务手段和经营方式。目前制约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信息化可持续发展和智慧城市有序建设的问题还很多,譬如如何完善相关政策,如何加强行业指导,如何构建行业顶层设计,这些都是亟需解决的重点行业问题,这些问题也是在座的各位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学会协会、行业企业需要关注和深度思考的问题。
目前,郑州地铁正沿着品质地铁、智慧地铁、文化地铁的战略规划,持续推广高新技术的应用,积极采用可靠安全的先进技术,有序推进智慧地铁建设。我认为这就是科技与轨道交通融合的典范。我们这一代轨道交通人目前要做的就是要利用先进科学技术解决行业痛点,促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努力推进交通强国建设。
为了更好地服务轨道交通事业,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于2019年成立了轨道交通安全技术专业委员会,专委会的宗旨是:围绕“交通强国”目标,着力构建现代轨道交通安全技术服务新体系,坚持服务意识,积极发挥行业、政府和企业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轨道交通产业健康发展。专委会成立以来,充分发挥行业引领作用和专家资源优势,组织开展了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专题论证和决策咨询工作;引导会员企业积极参与重大轨道交通新基建示范项目,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新产业新动能;协助会员单位创新发展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积极组织行业专家为会员单位提供轨道交通安全评估、工程建设咨询等方面的技术服务。在此,欢迎在座的各位与专委会进行交流合作,让我们共同为行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王汉军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理事长
钱清泉
中国工程院院士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好!
今天,是“2021第七届中国(郑州)智慧轨道交通与创新发展论坛”召开的日子。我通过视频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对各位的到来表示欢迎,对各位的支持表示感谢!
我国城轨交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未来五年,我国城轨交通将加快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智慧城轨”将成为“十四五”关键词。目前,包括协会以及北京、广州、郑州等重要城市均出台智慧轨道交通规划。一张助力建成世界级城市群的智慧轨道交通网络正在徐徐展开……
发展智慧城轨,我认为有几个要点:第一是加强共识和政策扶持;第二是形成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带动产业链的发展;第三是发展行业标准的制度建设;第四是培养专业人才和建立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对于智慧轨道交通,这是最好的时代!
世界轨道交通发展研究会在国林部长的带领下,从03年开始就为行业搭建了一个重要的平台;郑州是我国最大的交通枢纽之一,700公里左右轨道交通线网、“轨道上的都市”等一系列“十四五”建设目标让全行业对郑州的发展充满期望!
很遗憾未到能场与大家交流,但相信这次大会一定会像以往一样取得丰硕的成果。也希望大家都能够贡献自己的“智慧”,为郑州、为中国轨道交通的智慧发展献计献策。在此,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 丁 荣 军
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创新与发展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思路,综合解决方案方面,坚持“运营可靠、平台增效、智慧赋能”总思路,基于城市轨道交通工业互联网(FORESEE)平台,夯实端、网、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数据融合共享与互联互通,形成面向运营、服务、运维的智慧城轨大系统解决方案(CIMRES)。
“端”:终端设备,终端设备是数据的生产者,功能的执行者,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底层基础,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和知识软件,实现轨道交通装备的自主化、智能化,以平台为依托,以数据为纽带,实现支持类、行车类数据深度融合。
“网”:信息网+能源网,重点构建城市轨道交通信息网与能源网,实现“车--路--网”多系统协同与能量最优利用,基于信息控制网,支撑综合承载与多系统协同,基于能源调度网,支撑路-网-车-运协同能量调度。
“网”:能源网,以电力网络为骨架,利用轨道交通智能化系统,实现能源生产、传输、分配、存储、转化、利用。
“云”:云平台,基于安全、可靠的“云->端”处理架构,实现平台统一管理、资源按需分配和弹性扩展。线网/线路云数据中心,承载各专业控制中心业务资源,实现数据综合分析和算法优化迭代。车站、车辆段的边缘云资源,负责各专业数据汇聚和具体算法执行。
“云”:大数据,基于“实时运控+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对接入数据进行清洗、汇聚,完成数据集成与共享平台构建,结合应用形成相应的主题库、专题库。
“智”:行业应用,基于“端-网-云-智”智慧城轨大系统解决方案,支撑综合、绿色、安全、智能的立体化现代化城市交通系统建设。
主 旨 发 言
❂ 李 亚 军
郑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郑州地铁创新实践
郑州作为全国第19个开通地铁的城市,随着运营线路的增加,郑州地铁线网日均客运量由2016年的33万乘次逐步增长至156万乘次,累计客运量15亿乘次。城市公共交通分担率45%。郑州市轨道交通远景规划21条线路,运营里程970.9公里,车站523座。目前,已运营线路7条,运营里程206.3公里,运营车站152座。
郑州地铁制定了《智慧地铁“十四五”规划及行动计划》,形成郑州地铁智能信息平台ZIIP2.0的规划蓝图,确定了“促数字化延伸、建信息化平台,领智能化革新,创智慧化时代”的规划主线,梳理了“114-119”智慧地铁规划及行动目标体系(规划“114”:1个上层应用规划,1个底层新基建规划,4大智慧版块即智慧服务、智慧运营、智慧建设、智慧管理;行动“119”:建1套智慧地铁标准体系,建1套智慧地铁安全体系,建设9大智能应用体系即智慧服务、智能调度、智能车站、智能段场、智能运维、智能能源、智能安防、智慧建设、智慧管理),明确了智慧地铁的建设路径和重点内容。
郑州地铁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轨道上的都市”建设。十四五末实现运营里程突破700公里,公共交通分担率突破60%,以现代化交通体系支撑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发展。
创 心 者 对 话
创心者对话环节,由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冯爱军主持,9位专家就“智慧城轨的发展和机遇”的主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参与创心者对话嘉宾有: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轨道交通安全技术专业委员会首席专家、原郑州铁路局局长张军邦,南京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蔡玉萍,西安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杨晓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吕晓应,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规划师徐成永,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崔科,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河南政企副总经理李博,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轨道交通行业销售总监陈亮玲,河南辉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郭治国。张军邦:目前,轨道交通安全面临的挑战,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规模扩大带来的风险。第二,大规模的轨道交通建设,大面积的既有线施工带来的风险。第三,安全管理手段的滞后带来的风险。第四,我们部分的员工素质不达标带来的风险。要确保安全稳定,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科技保安全,用智慧技术来确保安全。
蔡玉萍:面对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批复带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在三个方面去力求突破。第一,在轨道上的都市圈,多层次线网规划方面力求突破。第二,我们力争在都市圈市域线路建设方面力求突破。第三在都市圈智慧城轨赋能方面力求突破。
杨晓强:十四五期间西安将建成14条轨道交通,总长度470公里,开工建设第四期建设规划,总共五条线路,168公里。建设轨道加物业,轨道加社区,我们要培育轨道为中心,打造综合体,为西安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提供功能。
吕晓应:无论是从国家层面也好,还是从铁路层面,互联互通,电路和城轨的四网融合,互联互通这种趋势,可能近一两年做不到,不能说五年以后,十年以后做不到。智慧城轨的大幕已经开启,要和企业高校一块加强科研创新,为智慧城轨与创新,共建我们地铁人的智慧和力量。
徐成永:从服务方面讲,我们在建轨道交通一定要聚焦乘客的出行体验,提升乘客界面的服务标准。其实跟国外的同行交流,他们认为咱们中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的标准规范主要是侧重于技术的标准和规范,缺乏服务界面的一些标准。
崔科:创新的目的是给用户创造价值,只有给用户创造价值,才能给企业自身带来价值。所以我们与用户一起建立了一系列合作机制,例如,我们与郑州地铁合作,共同建立了高可信智慧城轨实验室,我们希望通过这个实验室,更深入地了解用户需求,并与郑州地铁一起解决在生产运营中遇到的难题,共同创造更多的价值。
李博:抓住最终用户的诉求,把我们的科技,把我们的能力变现为民,让老百姓感受到科技的能力,把数字世界带给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世界。
陈亮玲:格力电器从短短的十年,从2012年开始,中标服务郑州地铁1号线,到现在十年,我们在全国45个获批地铁城市里面,已经斩获三四十个城市,共计90条线路。取得这样的成绩也离不开对于自主创新这块的坚持。
郭治国:作为智慧地铁来讲,研发是关键,我们公司成立至今,一直非常重视研发。下一步我们也会进一步加大研发的投入,尤其在智慧地铁方面的研发,打造一系列核心技术。
分论坛一
数智赋能 云领未来
李金龙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李金龙创新工作室、十所总工程师
数字孪生——城市轨道交通开放式空间综合管理交互平
目前来看,很多人都把目光聚焦到了新线,忽略了老线。我们希望老线跟新线一样,都在智慧的情况下做更多东西。我们和合作伙伴做了很多开发,希望能把所有老线上的所有的车站,能让它重生,用快速建模的方式做车辆建模。为什么这样做,原因很简单,因为新线智慧化上来之后,对运营老线的人来讲需要更多的智慧化。第二个情况,知道智慧化最重要是什么,是数据。我们希望通过不同的方式把数据全部导进来。导完数据干吗,我们要做数字经济。对于智慧化,可以有很多数据采集下来。
李阳
成都智元汇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部部长
轨道交通新一代AFC与安检一体化体系方案
人脸识别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AFC系统-基于实名制购票/检票的自动售检票系统;人脸布控站内管理-基于AI的高效视频分析应用;智慧边门-针对特殊人群的实名+人脸识别免费乘车模式;人脸识别门禁-基于授权人员的人脸识别通行;人脸识别快速安检-基于人脸识别、乘客行为分析、可信名单管控等技术,智能分类引导于一体的分类安检方案,有效提升大客流下的乘客通行效率和辅助安检效率。
新一代轨道交通AI票检一体化系统是以人脸识别技术为核心,以大数据分析、边缘感知计算、多元信用支付为技术支撑,充分融合智慧安检、智能售检票等业务,应用公安、征信、支付、安检相关业务信息,提供对进站乘客的背景可信、诚信可信、身份可信、安检可信的综合安全可信审查与研判,实现乘客精准认证、快速安检、自主付费的一体化协同服务能力。强化客运安全管理、深化乘客出行服务水平同时,节省注册认证乘客进站时间、降低车站运营成本,提升客运效率。
沈光亮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政企交通业务部地铁行业解决方案总工程师
如何建设城轨大数据平台
智慧城轨成为城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增长引擎,驱动城轨走向数字化和智能化。智慧城轨是未来城轨发展的主题,智慧城轨是城轨自动化、数字化的高级阶段,其建设也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智慧城轨建设的总体目标:实现乘客出行便捷化、资源环境绿色化、运营效率效益最大化、技术系统智能化、运营安全感知化、技术支撑自主化。智慧城轨1-8-1-1布局:铺画1张蓝图,建设8大体系、建立1个城轨云计算与大数据平台,制定1套中国智慧城轨系列技术标准体系。
智慧城轨走向数字化和智能化,数据资产平台化是核心。数据资产平台化,在现实中面临众多困难:数据呈条块式烟囱式割裂,数据获取和共享比较难;缺乏统一的行业数据治理,数据无法形成资产;业务与数据未有效融合,数据价值挖掘不充分;缺乏统一的数据服务体系建设,无法支撑数据资产的可持续运营。
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海量数据的存储、管理以及产生价值,使其成为可变现和增值的资产。数据要变成资产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其价值的提升也是需要一步一步来实现的。数据资产变现,提升价值,需要一套完善的数据治理体系来实现的,没有捷径。城轨大数据目标:匹配业务战略,建设基于数据生命周期的洞见应用和跨领域的数据分析平台。
田可心
北京京投亿雅捷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让数据带上业务的属性
——轨道交通数据中台的构建
轨道交通行业特色:重资产行业(每公里造价8-12亿):设备种类多、数量大、采集数据越来越多;负荷大:大部分城市地铁客运量呈爆发式增长;网络化运营:换乘比例不断提升,客流结构越来越复杂;拥抱互联网:随社会进步互联网服务模式逐步引入地铁,外部数据爆炸(天气、信令、公交);管理提升:从按图跑向按需跑转变,从关注车向关注人转变;
对数据需求全面提升:绝对数量提升;数据种类提升(交易、运行、非结构化);数据需求多样性(客流、行车、客服、运维、互联网服务);经营模式多样性(PPP模式、跨线路互联互通、混合编组、全自动驾驶);智慧地铁发展趋势:指挥调度、智慧客服、智慧运维、智慧建设……
数据中台的优势:接口规范不变情况下,协议变无需代码开发,简单配置即可;新开通车站线路无需停机、请点,平滑扩容;接口服务器无需每台主备,按N+1/N+2方式集群,超过3条线可减少硬件投资;原生支持云上容器化部署,由云平台统一提供安全等基础服务;原生支持不同专业间的数据共享/交换;通过流处理框架实现实时越限/事件报警,无需遍历数据库。
李艳刚
上海普华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轨道交通项目设计、建造与资产移交平台应用分享
轨道交通项目资产移交难点:建设方-培训要求高,执行难度大,移交表、盘点表由参建单位制作,组合码、层级码等概念培训难度高,执行效果差,填写数据质量差。运营方-盘点效率低,盘点强度高现场盘点需携带大量纸质盘点表,检索效率低,问题记录潦草。现场盘点需占用大量人力物力,费效比低。资产管理方-基础制定,协调各方难移交工作参与方众多,协调各方困难。基础数据更改牵一发动全身,返工率较高。资产管理方-差异核对难,消除时间长盘点结果与移交表数据差异统计困难,表现不直观数据差异定责慢,差异消除时间长。
资产移交平台特点:设备进场、安装进度跟踪,即时生成树状结构,图形界面直观准确,相同设备跨站批量复制建模,数字化移动盘点功能强大,数据变更,联动更新。
王威
温州市铁路与轨道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副总经理
市域轨道智慧车站建设
车站综合看板,包含模块:车站客流趋势、区域客流密度、环境监测、设备健康度、故障统计、能耗统计、智能视频分析信息。
设备管理-设备健康度,包含模块:设备概况、故障分布、设备健康度、BAS系统状态统计设备故障趋势。设备管理-环境监测,包含模块:站厅、站台温湿度、CO2值、温湿度、CO2动态趋势图、传感器设备状态信息。
客运管理-异常监测,对乘客异常行为如在扶梯逆行、翻越等乘客异常行为进行识别。区域异常情况识别,对物品滞留、出入口卷帘门下降区域侵入等异常情况进行识别、报警。
此外还有乘客支撑——智能客服中心、智能安检平台等。
提升车站智慧化建设水平,提供舒适便民的车站环境,是所有轨道交通从业人员共同追求的目标,随着5G、AI、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在轨道交通行业的进一步应用,以安全、高效、优质、便捷为核心的智慧车站,将是未来车站建设的方向,也是必然趋势!
黄韬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云中心云产品架构师
轨道交通云平台行业观察及技术架构研究
轨道交通云平台行业观察及技术架构研究
智慧城轨统一架构、统一平台建设需求:实现对城轨业务应用的统一部署承载、资源动态分配、统一开发运营部署运行环境,为城市轨道交通各类信息系统应用提供服务,助力城轨智能化、智慧化发展。
智慧城轨管理信息系统需求:管理信息系统采用线网中心一级架构,覆盖运营管理、企业管理、建设管理、资源管理等多方面应用需求:1)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架构应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维,基础架构应全部纳入信息系统云平台;2)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IaaS云平台应包括应用环境、测试开发环境、容灾环境三部分,各部分可规划独立VDC(虚拟数据中心),确保信息系统安全、可靠运行;3)建立统一用户管理平台,提供标准化用户接口,将各系统接入,实现统一鉴权和用户信息管理;4)建立企业数据总线和大数据服务平台,提供平台化、服务化的数据服务。
智慧城轨乘客服务系统需求:乘客服务系统包括线网智慧客流组织、乘客信息、闭路电视监控和企业门户网站等业务系统:1)乘客服务系统采用IaaS方式在线网中心云平台统一部署;2)乘客服务系统应部署安全、可靠的互联网通道,供移动智能终端接入;3)乘客服务系统应在车站/车上部署无线WIFI,为乘客智能终端访问乘客服务系统提供接入;4)乘客服务系统应在车站部署智能化终端,及时获取乘客服务信息。
郭储瑜
佳都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智能轨交解决方案专家
智慧地铁创新与实践介绍
日益增长的客流规模与乘客服务水平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地铁良性持续化发展重要影响因素,如何利用新技术手段及互联网技术提升乘客在线网内的体验感受,为市民提供更人性化的乘客服务是新时代城市轨道交通亟需进一步探索的领域。构筑精准高效的运营管理体系,实现运能精准投放,调度智能联动,车站无人值守,设备主动运维,安防一站式管理的目标,是地铁运营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智能运维,采用在线监测、故障诊断和预测、数据融合、专家分析决策、全寿命周期管理等关键技术,形成基于状态感知的精准维修模式和面向线网运营场景需求的智能决策,形成体系迭代的智能运维和决策。感知-基于状态感知及数据汇聚的精准维护维修模式,分析-结合设备设施全寿命周期健康管理体系及云端智能技术,决策-实现面向线网运营场景需求的智能决策。
郭瑞丽
郑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线网管控中心常务副主任
郑州地铁智慧服务创新与探索
智慧服务体系展望:1.体系规划,通过围绕一项总体策略,明确两个实施方向,构建六类服务平台,拓展四类服务场景,打造一条出行服务链,构建“1-2-6-4-1”新时代乘客出行智慧服务体系。2.功能展望,精准化的资讯服务,AI智能客服、乘车信息查询、失物招领平台、乘车路线规划、服务评价体系、智能情景模式、运营资讯推送等。多元化的票务服务,特殊人群免票、票务处理多渠道、无感过闸、电子票种多样化、快速安检等。智慧的车站管理,一键开关站、可视化巡站、一体化车控室、车站智能管控平台、异常行为视频监测、车站员工综合管理等。科学化的客运组织服务,客流数据可视化监测、客流预测与组织优化、客流仿真模拟与应急联动、客流诱导信息发布等。定制化的商业服务,地铁“发现”之旅、积分与成就系统、乘客画像系统等。人性化的生活服务,出行预约服务、地铁文化宣讲、便民设施、网上商城、地铁驿站等。
肖莹
深圳市永达电子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
轨道交通5G毫米波通信网络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基于毫米波技术的轨道交通新一代车地通信,即在列车高速运行过程中,把车载数据向车站、车辆段、停车场等属地进行及时传输,以实现轨道交通运营方对乘客状况、列车设备及运行状态、隧道及弓网等基础设施情况的监测。真正意义上增强轨道交通运营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应急处置能力。
毫米波通信与轨道交通匹配度:
1.毫米波通信是视距通信,特别适合应用于轨道交通的物理场景
毫米波具有光波的某些特性,在空间也是直线传播的。一般地说,通信双方在视线上无阻挡时,毫米波通信链路才能畅通,而铁路物理场景横向窄,纵向长,平坦度小,直线视野开阔。
2.毫米波通信可提供高速、宽带和大容量信息传输服务,正是铁路车地通信迫切需要的
与较低的无线电频段相比,毫米波具有丰富的频带资源,通信容量很容易达到10Gbps,已经有达到100Gbps的案例。
陈明华
贵阳市城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信息化管理部经理
打造智慧城轨建设生态地铁贵阳轨道智慧城轨建设方案交流
近期建设两中心:智慧企业管理中心和智慧安全生产中心。
智慧安全生产中心实施计划:第一阶段(2020年1月-2023年12月)完成贵阳轨道智慧安全生产中心平台一期工程的建设,为贵阳轨道整体安全生产系统的初步框架及其容灾备份等提供运行保障环境。第二阶段(2024年1月-2028年12月)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完成中心平台二期工程的建设,完成S1线和S2线的接入,扩建智慧安全生产中心平台系统与灾备中心,同时,优化与扩容云计算、云存储、网络与安全等系统建设。第三阶段(2029年1月以后)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完成中心平台三期工程的建设,完成1号线和2号线线及ACC系统的改造和接入,并扩建和优化中心平台及其灾备。
智慧企业管理中心实施计划:第一阶段(2020年1月-2021年12月)完成贵阳轨道智慧企业管理中心平台一期工程的建设,为贵阳轨道整体企业管理系统的初步框架及其容灾备份等提供运行保障环境。第二阶段(2022年1月-2024年12月)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完成中心平台二期工程的建设,完成将集团总部A0栋原1、2号线部署的信息化系统向智慧企业管理中心平台逐步迁移或迭代,同时完成后续3号线、S1线和S2线新建线路的接入,扩建中心平台系统与灾备中心,并优化与扩容云计算、云存储、网络与安全等系统建设,支撑整个集团和线网的企业管理中心平台系统及其容灾备份。
分论坛二机电创新 运维未来
靳守杰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市域快线供电系统智慧化与新技术探讨
近年来,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化,国内市域轨道交通发展迅速。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深圳等城市都开始了市域轨道交通的建设。广州地铁在本轮轨道交通规划共中十条线路,其中,十八及二十二线属市域快线。十八号线自万顷沙至广州东站,经南沙区、番禺区、海珠区及天河区,全长62.7公里,设站9座,换乘8座,平均站间距7.6公里,线路两端预留了延伸条件。二十二号线自万顷沙至白鹅潭,经南沙区、番禺区、荔湾区。其中番禺广场至白鹅潭为新建线路,线路全长31公里,设站8座,换乘站4座,平均站间距4.2公里,在番禺广场预留了往南延伸的条件。
随着国家城市化战略的深入发展,城市及都市圈的规模及空间将越来越大。如何建立安全、可靠、经济、绿色的市域轨道交通将是我们共同面对的挑战,需要我们共同研究发展。
蓝杰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城地院暖通所副所长
基于智慧能管平台的轨道交通节能技术创新
地铁能源管理面临的问题有:安全保障要求高,要求全年365*7*24小时的不间断服务与保障;品质要求高,车站人员密集,空气环境质量不容忽视;服务响应不及时,服务体验和满意度差;运维成本高,人员、能源为主要成本;能源有效管控少,以监测为主,缺少有效的调节控制手段,导致设备长期处于高能耗、高磨损、低效率的运行状态;智慧运维少,以人工管理、被动应付为主,效率低,安全隐患大;数据挖掘少,以展示为主,缺少对数据的深度挖掘进行预防性维护、智能诊断与联动、深度节能控制。
基于智慧能管平台的节能技术创新应用是实现城市轨道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智慧城轨建设纲要的重点发展方向,实现城轨节能降耗15%的必要举措,建立城轨综合能效管控的重要基础。
苏首桂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工程师
轨道交通节能暖通系统应用
中国高速铁路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不但走完了发达国家几十年高铁发展的历程,而且还将引领世界高铁发展100年以上,成为中国一张靓丽的名片。
中国高铁引进了世界上最好的高铁技术,这一点我们丝毫不用回避;通过消化吸收,自主研究创新,成功研发出了世界上最高标准的成套高铁技术,这一点也是不容置疑。当前就轮轨高铁技术而言,全世界所有的先进技术和装备再加上中国铁路人研发的大量新技术新装备,构成了引领世界的中国高铁成套技术。
高铁未来的发展,一是需要主动融入综合交通,完善综合服务能力。建议高铁和地铁及城轨一体化设计,实现高铁在同一城市多点到发。二是提高高铁的运行速度。随着复兴号400公里/小时动车组的研发成功,应逐步将速度提高到400~450公里/小时,以保持轮轨高铁世界领先的地位。三是思考研究低压管道超导超高速磁悬浮高铁的基础研究工作。
陆鑫源
上海地铁维护保障有限公司通号分公司维护支持部经理
基于智能运维的数字化转型的创新与实践
当前运维体系转型恰逢其时,应转换一种新的方式和方法为维修体系创造价值。智能运维的优势有:吸引客户,定制内容、提高回复速度、增强用户连接、优化客户体验、预估客户需求;赋能员工,提高生产力、赋能洞察力、帮助解决问题、探索新能力;变革产品/服务,增加数据类服务,产生新的商业模式、拓展业务等;优化运营,流程自动化、监控绩效、预测产能、提供方案。
智能运维可以实现高精度模型持续迭代(机理+数据+经验),结合多元引擎的特征分析,实时识别故障原因,及时采取对策措施。
智能运维具备完善的信息系统管理架构、前瞻性的信息及网络安全部署和应急响应机制,可以为人工智能及其他新兴技术的发展提供稳定可靠的网络环境。并具有对规模巨大的数据进行分析,根据可视化分析和数据挖掘结果做出预测性的判断,获得数据驱动的业务洞察能力。
郭治国
河南辉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
基于微服务架构的城轨安防集成平台研究
安防集成平台为生产辅助系统管理平台,专注生产辅助管理和控制。该系统适应云平台建设、适应各种不同的架构。具有高可靠,:安防集成平台集成度高,入子系统和设备多,报警和查看时,相关信息要能直观方便的融合展现和查找,以便快速定位和处理。平台解决了系统软件对计算资源的占用,可靠性增加。此外,平台从业务可扩展性强,微服务架构将传统应用软件解耦成多个服务,每个服务完成一个功能单元,服务之间关联性很弱。
关于独立安防集成平台的理解有软件部署在独立的实体服务器上、独立的软件部署在云上、独立的软件与其他系统合并部署,这三种方式都能符合国标要求。
安防集成平台系统展望:将结合运营需求,数据有效融合,提升城轨安防智能化;充分利用安防集成平台,发挥更大作用,例如集成安检集中判图、智能判图、人员线网轨迹追踪等。
鲁铭铭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机器视觉产品线城轨行业解决方案开发部副部长
机器视觉助力城轨智慧化创新
城轨最关心的三大领域是公共安全、城轨运营、乘客服务。我们在机器视觉领域,采用了端到端自研设备,全系列H265高清摄像机、云计算技术、超高密度智能分析平台以及全网智能组网。
华为视频云监控的方案具备4大特点:一云化集群,采用分布式云化建设和“N+0”云化集群技术,避免了烟囱式组网带来的单点故障风险,保障系统极致安全;二智能融合,全网智能,车站、线路中心、线网中心进行三级协调,从被动监控到主动监控;三兼容开放,支持主流Onvif协议、GB/T28181等进行平台和前端设备的对接,同时也提供了丰富的接口给综合监控系统,综合安防系统或其他地铁平台进行对接;四统一管理,提高50%运维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视频运维场景现状痛点:车站摄像机多、存储时间长、设备多、管理难度大,视频质量状态感知难,运维压力大。通过我们的视频运维,实现视频状态全透视,运维可视化,提升运维效率。
李开龙
深圳市中兴系统集成技术有限公司产品总经理
通信监测平台在智慧运维中的作用分享
轨道交通智能运维现阶段面临的三大挑战:网络级的业务越来越多、新技术的使用越来越多,比如互联网+容器等、云计算的应用加剧业务的融合。
在智能运维方面,我们完备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可以提供各种物联网网关及边缘智能设备,如拥有CCTV网管,电源网管,集中告警以及施工调度,智能巡检等各种设备,技术覆盖通信系统智能运维建设各环节。深厚的自主研发能力,专注智能运维及融合业务;强大的集成交付能力,60条地铁的通信集成经验;丰富经验和案例,60+轨交通讯线路、100多个集中告警项目交付,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及经验。
通信监测平台在智慧运维中,可以实现运维质量提升,所有的硬件设备被统一管理;效率效益提升,硬件软件的维护专业分工;运维可视化,基于BIM实现运维可视化。
杜博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综合交通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软件开发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
数据知识耦合驱动的地下基础设施运行智慧监测
我国地下空间开发已历经三个发展阶段,且速度还在持续加快。上海、广州、深圳等七个城市的开发规模增量均在2000万平方米以上。2019年全国新增地下空间建筑面积达到2.57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47%。未来将向更深、更广区域发展,形成城市布局新形态。
今天智慧化发展将成为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利用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变革,我们通过构建城市群“工程智脑+神经末稍”,构建智能基础设施协同技术体系,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与物理基础设施深度融合,实现基础设施运行效率与安全双保障。
未来将构建智慧化基础设施安全运维协同技术体系,让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社会服务深度融合。发挥我国大数据、人工智能发展优势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交通领域规划与建造技术。
周德亮
亨通电力产业集团太赫兹技术负责人
亨通太赫兹智慧安检方案
我国目前正处在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高发期,每年因此类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达到数千亿元,且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我国政府在司法、交通、邮政、边检、民航、海关、场馆等部门投入巨大资金添置各种安检设备,杜绝了很多安全隐患,但是由于传统安检设备缺陷,造成了诸如侵犯个人隐私、人为增加拥堵、人力浪费及安检纠纷等问题。
太赫兹安检仪相当于一个照相机,人体自身会发出太赫兹波,太赫兹安检仪接收该太赫兹波,对人体进行“照相”。当人在衣物内藏有隐匿物品时,该位置发出的太赫兹波强度发生变化,反映在图像上就是灰度差异,利用这种差异,可实现对人体携带的隐匿危险品进行安检。
HT-XR系列双光源双视角安检仪采用两组独立的X射线源,从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同时高速采集图像数据,被测物体无论如何摆放,都可以输出物体两个视角的图像,能够有效辨识物体形状,解决由于遮挡导致的漏检,误报问题。
张晓琳
杭州市地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运营分公司系统保障总部研发管理部副部长
轨道交通运营一体化管理平台实践
通过运行环境、环境依赖、服务中心,API接口为依托,采用分层设计思路,构建一体化管理平台,共享人、财、物、生产基础数据源,为运营管理提供有力支撑,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地铁运营安全。
平台致力于人力资源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将人力资源各职能业务有关的行政事务性工作集中起来,建立一个智能化工作平台,使HR摆脱繁杂的事务性的工作,更加聚焦为企业提供战略性支撑。同时逐步发展至移动端,为各级管理者及员工提供一个高效的服务平台。
平台面向企业采购、财务、库存管理人员,提供采购管理、库存管理、合同管理、预算管理、资产管理等业务管理功能,通过对企业产、供、销环节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有效管理及控制。
未来展望:从支撑系统向生产系统转变,通过技术升级,深入挖掘数据之间潜在关系,支撑运营建设;致力于提供更简单、高效、智慧、安全的工作体验;转变运营管理模式,形成从咨询,到产品技术和协同的全方位业务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
冯亦博
轨道交通工程信息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轨道交通工程数字孪生技术研究与应用
分论坛三
智慧城轨 驱动未来
武雪都
洛阳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
洛阳地铁创新发展探索及总结
洛阳地铁创新在通风空调全过程节能应用方面,采用磁悬浮直接压缩的技术、模块化机组和三采用分级模块化空调系统控制方案。设备管理方面,采用BIM全生命周期集成管理系统的应用进行所有信息透明化管理。全自动运行方面,2017年建设第一条线路时并没有完全采用全自动化运行。目前我们改良的这套全自动运行系统除车的启停外,其他环节都接近于全自动,并没有额外多花一分钱,车还是那样的车,系统还是那样的系统,包括自动洗车都可以用这套系统来实现。
创新智慧轨道要从细节层面对过去不太合适或者针对性不强的地方进行分析和研判、改进。另外,对于一些我们过去缺乏实证性的事物,需要进行长期的跟踪,从而反馈到产品制造、施工工艺中,形成良性循环后的这些数据才真的有用。
钱江
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产品开发总监
智慧城轨的研究与展望
“十四五”期间,城市轨道交通预计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轨道交通新线建设及旧线改造约4000公里,超过“十三五”3000公里的规划里程。而且城际轨道交通已列入“新基建”的七大领域之一。未来五年我国城市交通智能化需求将持续增长,预计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需求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针对国内外智慧城轨发展形势,为更高效的组织开展智慧城轨研究与应用,郑州地铁与我们共同建立高可信智慧城轨工程研究中心。该中心采用“政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加快推进一批具有创新示范效应的成果产业化落地。
郝静婷
同圆设计集团有限公司TOD设计研究所设计总监
TOD助力城市发展——”N+1”综合设计体系研究与应用
公共交通沿线资源梳理体系在土地利用层面,通过交通价值驱动引导土地综合利用,促进产站城一体化联动发展。在城市空间结构层面,TOD廊道可以拓展带动城市集群发展,呈放射状新型城市形态。
公共交通上盖物业开发设计体系其放射型的轨道走廊和指状的城市结构,将城市中心势能通过最明确的路径引导到城市外围的低地价地区,是TOD城市形态的最优解。
公共地下空间综合开发设计体系其高强度混合立体开发模式,可以促进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升级,反哺公共设施建设,保证公共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并通过互联互通地下空间体系,促进土地集约化利用,提高土地空间利用率,缓解城市发展与土地资源矛盾。
TOD研发体系方面,截止至目前,我们已研发“TOD让城市生活更美好”“车辆基地上盖物业综合开发”“基于TOD模式的轨交站点一体化设计”“轨道交通站域地下空间策划与设计”“基于TOD模式的公交场站综合开发研究”五项专项课题,在推动实际项目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赵永平
成都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轨道交通多线联调成都模式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的不断加速发展,各个城市开通的线路越来越多。成都市坚持贯彻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的营城理念,充分考量城市总规划、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产业规划,开通中西部地区首条国际最高自动化等级(GoA4)全自动线路,打造5G地铁线路。城市轨道交通在建线路突破400公里、运营里程突破500公里。
联调联试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鉴于综合联调在地铁建设和运营过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性,成都地铁对联调大纲方案编制、前置条件核查、联调实施组织及整改消缺进行全方位的管理。我们立系统联调成都模式,针对多线并行筹备的压力,差异化制定全自动线路、超长线路、市域快线系统联调工作方案,以“数字模拟+操作验证”的方式创新开展异地调试,通过时间、空间高效复用有效压缩调试时间,全面提升新线筹备质量和效率。
张大涛
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总经理
全自动运行系统智慧化发展方向研究
全自动驾驶智慧化研究方向有:一控制中心自主决策化。控制中心通过内外部系统获取客流、设备和环境数据,根据基本规则动态自主组织行车,并把数据归类总结梳理成应对规则和对策,并自主执行。二列车的自主和智能化。通过列车对环境、客流、自身设备和接口设备的感知,在一定范围内自主运行,对自身状态参数进行点检、比较,对健康进行预判和采取自主处理;根据设置学习规则对各种场景采用的处理对策,进行总结归纳,形成新的处理对策。三车站的感知和智能化。通过对环境、客流、自身设备和接口设备的感知,对照规则进行自主的管理和上报;对自身状态参数进行点检、比较,对健康进行预判和采取自主处理;根据设置学习规则对各种场景采用的处理对策,进行总结归纳,形成新的处理对策。四轨旁设备的感知和智能化。通过对环境和自身设备的感知,对照规则进行自主的防护和上报;对自身状态参数进行点检、比较,对健康进行预判和上报;根据设置学习规则对各种场景采用的处理对策,进行总结归纳,形成新的处理对策。
张亦弛
哈尔滨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信息中心主任助理
哈尔滨智慧地铁探索与发展
哈尔滨智慧车站建设主要围绕“两条主线”进行,一是以车站自身管理方向出发,深入研究各项工作业务流程,提高目前车站工作效率、实现节能降耗;此外,我们从乘客服务方向出发,从乘客计划乘坐地铁出行到乘客离开地铁结束出行为主线,系统梳理能够为乘客提供服务的各项业务板块,实现快捷、自主、人性化的设置。主动化人机互动显示系统、智能化的环境控制系统、自助化的购票及通行设置、自助化的购票及通行设置、人性化的功能设置几方面,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与智能软件的配合,方便乘客出行的同时也提升了乘客出行体验。
随着5G和云在城轨行业中的应用,连接、平台、应用能力飞速增长,基于5G+云+AI的远程检修,自动检修等场景,可以极大提升问题的处理效率。另外在隧道巡检中,联合高校西南交大针对轨道、探伤、结构三大专业的巡视和检查工作任务进行了研究对接,采用轨道探伤检查小车实现了探伤专业常规探伤和轨道专业日常巡视两方面的工作任务,采用综合检测车实现了轨道的动态检查、结构巡检、结构限界等三方面工作任务,也可以更多的利用实时摄像头、传感器等来进行回传、分析,更好、更快的排查隐患,解决问题,保障地铁的安全运行。
张力文
上海电气泰雷兹交通自动化系统有限公司智能运维产品经理
TSTIOM助力轨交运维提质增效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规模的迅速扩大,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设备智能化管理水平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整个轨交行业对于保障运营安全、提高服务质量及降低运营成本,显现出巨大的刚性需求。对设施和设备的RAMS即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2020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把智慧运维列为智慧城轨建设蓝图中八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上海电气泰雷兹作为行业代表单位受邀参会。上海电气泰雷兹智能运维产品经理张力文在此次大会发表了题为《TSTIOM,助力轨交运维提质增效》的演讲,和参会的行业同仁分享了上海电气泰雷兹在智慧城轨建设,智能运维方面的思考和实践。
上海电气泰雷兹TSTIOM智能运维系统,是构建在RCM即可靠性为核心的维护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可为不同的设备制定最合理的运维策略;采用原生互联网系统架构,满足可扩展性、高冗余性,高可用性以及开放性的要求;系统将以人工为主的传统运维管理模式转变为自动化、集成化、信息化的智能运维管理模式,集成了云计算、大数据、机器学习等功能,可对故障进行深层次分析与预测。同时TSTIOM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故障响应和应急处理的电子化流程,并通过集成GIS,BIM,AR等技术,帮助运维人员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未来,TSTIOM将被应用在郑州6号线上,实现精准高效的运维管理,助力郑州地铁的智慧城轨建设。
贾萍
郑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高可信智慧城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郑州地铁全自动运行前期建设工作分享
全自动运行系统建设思路:1、功能大纲-梳理各核心专业需要实现的功能(做什么)2、梳理全自动运行总体网络架构3、梳理车地无线传输网络4、梳理功能列表,梳理全自动运行功能大纲,以专业角度识别各核心专业全自动相关的功能,编制完成《全自动运行功能列表》。5、联动功能列表,由于全自动运行系统联动场景涉及多个专业,为了统一各核心专业对联动的理解,编制完成《联动信息功能列表》,定义各场景中需要联动的专业,统一规划联动路径,统一报警内容。共梳理联动内容74项。6、专题技术文件,为了便于对全自动运行系统的理解以及指导各核心专业设计的一致性,根据全自动运行系统特点,结合郑许市域铁路工程实际情况,编制完成10份全自动运行系统专题技术方案。7、接口技术文件。8、重点关注的问题:疏散时车门释放与信号控制的关系、SPKS与门禁的关系、站台门间隙探测启动时机及时长问题等。9、集成管理工作方式:多专业集中办公、技术牵头协调方的必要性、多专业联合办公、业主牵头方的必要性。
刘伯鹍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交通市政工程院智慧系统室主任
数字驱动 智慧引领
——轨道交通工程BIM全生命周期集成管理系统研发及应用
智慧城轨——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卫星通信、区块链等新兴信息技术,全面感知、深度互联和智能融合乘客、设施、设备、环境等实体信息。经自主进化、创新服务、运营、建设管理模式。随着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数字化+智慧化未来将成为城轨交通技术主要的创新方向。
全过程BIM技术应用:定标准,制定轨道交通BIM管理流程标准、模型技术标准、资产及交付标准。建平台,搭建轨道交通工程协同管理平台,包含三维协同设计平台、建设管理平台、资产及运维管理平台。组队伍,组建专业稳定的数字化应用团队,让个人的经验上升为组织能力。
轨道交通工程BIM全生命周期系统集成研发及应用:首套轨道交通BIM团体标准、自主研发MetroStation设计平台、建设模块式数字化管理平台、全方位可视化运维管控模式、基于轨道交通线站打造城市级数据底座。
王江涛
北京京港地铁有限公司工程经理
基于风险的智慧运维应用场景
在网络化运营规模迅速扩大的新形势下,轨道交通运维管理人员的大量增加和粗放的运维管理模式,使得运维成本居高不下,并保持上升态势。整个轨道交通行业呼唤创新管理方式,实现智能运维。
创新技术的应用必须给乘客带来价值。即创新设备必须提安全性、应带来服务质量的提升、客满意度提升、创新技术设备可以带来成本收益等。
智慧运维对于设备故障应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到原因,才能利用技术来防范风险。我们引入完整的一套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记录所有设备变更的原因,来不断的缩短我们的检修时间。通过状态检测来发现问题,通过自动系统快速定位以及修复。
袁聚亮
郑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常务副总经理
冯爱军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轨道交通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李昱见
郑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信息管理部部长
赵晗
郑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机电设备部部长
张跃进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轨道交通安全技术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杨晓强
西安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
张明东
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工会副主席、青岛地铁产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
温彤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系统集成部主管
结 语
今天的“2021第七届中国(郑州)智慧轨道交通与创新发展大会”到这里先告一段落,一天的会议中大家从智慧创新和发展的角度,对智慧城轨建设如何形成交通强国建设的战略突破口,如何创造智慧城市建设的先导工程,如何成为城轨交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和自主创新发展的重要平台进行了分析与讨论。让大家对“十四五”智慧城轨的新看法、新观点有了深入的认识。明天,论坛将以“郑州轨道交通智慧建设”为主题,继续呈现精彩内容给大家。我们将对此进行全方位报道。请您继续锁定世界轨道交通官方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