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非遗在腾冲:“碗”美的传统,“窑”远的记忆

周刊的秀丝 腾冲文旅 2023-06-12

马站乡碗窑村是腾冲一个以传统手工业命名的小村庄,制陶工艺流传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据说,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孙、刘两姓始祖从湖南湘阴县大义乡把烧制土陶的技艺带到腾冲,正统十四(1449年)年由曲石碗窑坡搬到三联村,因以做土碗为主,命名为碗窑。碗窑村至今仍保留着传统的制陶技艺,号称滇西独一无二的土陶产地,也是腾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在腾冲文化产业版图的扩张路径下,马站碗窑村已成为腾冲著名的文化产品加工地之一。


WANYAO那么,碗窑村有什么不一样?



 碗窑村其实不是只做碗 


“蒋家蒋大瓮,孙家孙小瓯,刘家刘小坛,胡家胡土头。”这是碗窑村当地流传的一句俗语,说的就是碗窑村“一姓一工”的行业准则。



按照老传统,碗窑村制陶类型依姓氏界定,蒋氏专门烧制大容器,孙家烧制钵类,刘姓则烧制坛罐类,胡家人就只能烧制抽烟用的土头(烟斗),“各姓互不岔行,各自恪守行规,这样的规矩在当地已经传承几百年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孙成宗说。目前,“腾冲马站碗窑村共有200余户人家掌握制陶技艺,但一直把这门传统手艺做到现在、发展较好的就是孙成宗家了。”当地人王维盛介绍。



 运气好的话,可以看见神圣的祭窑仪式 


时代变迁,传统手工业的衰落不可避免。碗窑村的传统制陶技艺,逐渐从快速变化的大时代背景中脱离出来,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地前行。



马站碗窑村陶工世代都有祭窑的习俗。在老一辈陶工的心目中,每一座窑都有窑神,窑神主宰着窑工们烧制陶器的成败得失。因此,在装窑完毕点火之前,要举行祭拜窑神的仪式。“上香、供奉、诚心地祈祷。”这样的仪式,在孙家延续至今。


△孙记土陶的传统土碗


2007年,腾冲马站碗窑村被保山市政府选为保山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同时被命名为“马站乡碗窑村制陶工艺之乡”。



 花很少的钱买唯一 


马站乡碗窑村制陶的传统材料为腾冲亿万年前火山喷发留下的火山灰土,火山灰含微量元素且土质细腻黏稠,经过简单拼配便可拿来做陶。其次,碗窑村还特产天然釉土,成型的产品呈现出天然质朴的形态。



到目前为止,碗窑村的陶制产品种类多达上百种,造型多变,且独具特色,是集实用性与文艺性为一体的特色工艺品。


见一见第20代传人长什么样 


孙增旺是孙成宗的小儿子,是孙家土陶第20代传人,在他和他父亲之前,他的爷爷孙宝顺已经做陶50余年。


△孙记土陶第19代传人孙成宗


“在祖父、父亲那一辈,家里主要做的土陶产品以农家常见的土碗居多。”孙成宗坦言,随着时代的发展,旧时代所流行的小杯、小盏已经过时,在儿子孙增旺的传承与创新中,马站土陶重新焕发了活力,开发出一些时下流行的花器、茶具、餐具、酒具等一些新器型。


△ 虎形土陶摆件,购于腾冲马站碗窑村。虎形土陶是非遗传承人孙成宗随手捏制而成,虽不精致却尤以青釉点色出彩。可作摆件,当镇纸,别有一番趣味。


孙成宗介绍,孙家的土陶产品主要销往腾冲及周边各州市,近年来,也有部分产品销往省外。



多年前,孙成宗在自己的作坊里开起了制陶体验课程,每到周末,家长会带着小孩来到孙家土陶作坊,体验传统手工制陶的过程
孙成宗坦言,这项亲子课程的开设,是积极宣传传统文化最有益的方式。“孙记土陶还是以家庭作坊为主,制坯、烧制都按照传统工艺流程完成。
今后,孙家的传统甚至是碗窑村的传统,一定会一直流传下去。”这是年轻一辈继承者的美好愿望。


小贴士


地址:腾冲市马站乡

周边推荐:火山公园、和睦村、凤凰保集伊甸园、大河水库等门票:相关阅读:走进腾冲马站三联村,感受指尖上的泥土艺术
走进腾冲,走近腾冲,打卡你不能错过的乡村游
把腾冲带回家丨领略腾冲非遗,带走一段腾冲故事

腾冲:非遗+文旅,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关注@腾冲文旅 视频号解锁更多精彩内容↓↓↓ 




来       源:文旅云南编       辑:赵庆祝责任编辑:杨雪花

审       核:郭云戎

tclywb@sina.com
投稿邮箱采稿预约电话:0875——5139281
猜 你 喜 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