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云南腾冲:踏春寻梅追风乡野
古往今来,梅花凌寒独自开放,傲视冰雪斗严寒的高贵品格,备受人民赞赏与推崇。梅与兰、竹、菊并称“四君子”,与松、竹并称“岁寒三友”,皆被赋予了人文气息。自古,诗家咏梅、画家画梅、歌唱家唱梅、剪纸艺术家剪梅、园艺家种梅,千年相沿成习,成为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
梅在严寒冰雪中老干发新花,与新枝之花竞相吐蕊,惹人陶醉。文人墨客以梅的品格自喻,创作梅之诗词,绘就梅之风姿,歌唱梅之傲视凌寒的高贵品格,为后世留下了无数精彩篇章和动人心弦的乐曲。
腾冲著名的龙光台长联作者寸光泰,清代著名学者,画家,文学家,自取斋名“八十一株梅花馆”,在《梅花记》一文中写道:“腾虽边土,然名园花木亦间有可传者,如张茶(花)、胡杜(鹃)、金松(树),皆啧啧称道,而以鲁梅为最。”清《腾越厅志》载:“城西偏,鲁氏有梅甚古,老干生花,相传为千余年物。”“南城外金氏有松,古干虬枝,盘折空际,正覆百年物。”明代腾冲举人易经有《游鲁氏园咏老梅和杨升庵先生韵》诗,清赵文哲有《鲁梅》诗,可见腾冲人爱梅种梅赞梅历史悠久,风气之盛。
作为腾冲赏梅名地,中营村规模大且颇具野趣。而位于腾冲中和镇的国家AAA级景区中营·梅花村景区,有效赏梅面积约10000余亩,种植梅树约60000余株。蜿蜒的公路从村子中穿过,或火山石堆砌的低矮院墙里,或一围篱笆外,房前屋后,园子中,牛圈边,随处可见一树树白色的梅花,一棵棵红色的茶花,仿佛就是武陵人所见的世外桃源。
中营村2013年8月被公布为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村落坐落于群山之中,均为木结构。中营村传统建筑与周边环境原貌保存完好,建筑质量良好且分布连片集中,风貌协调统一,全部为居民生活使用,保持了传统区的活态性,具有典型的地域特性。
中营村落的形成,最早可追溯到晚清时期,但那时的中营,亦不能成为一个村落。当时,在沙槽直下至三岔河,只有零零星星的一些山房、田房,尚无人在此长期居住。这些山房、田房主要是云华一带岭岗寨彭氏家族、红木树(今和睦村)邵氏家族、段氏家族的农耕房。后为方便管理及农耕,村民陆陆续续搬至此长期居住,雏形的村落得以形成。
村民利用天然的火山熔岩台地建盖房屋,充分利用原有的植被,真正做到了“房在林中,人在绿中”。村内红花油茶、青梅分布广泛,房前屋后花红果绿,曲径通幽,村庄周围植被茂密,奇石异木四处可见,一派和谐人居的天然园林风光。
村庄背后,集中连片的梅园达万亩,放眼望去,山河皆是一片素雅。大片的素雅色调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感。当我们习惯抬头仰望时候,会顿悟那种“大地山河一担装”的气魄和勇气。而当我们俯下身时,会惊觉世间万物的相伴相生。洁白的梅花之下,有嫩黄的油菜花,有随意生长却花朵繁盛的萝卜菜花,大地俨然成了一个调色盘。
每年春节前后,万亩梅花齐放,花开漫山、村村相映,春意盎然,同时也充满了生机和希望。走进中营梅花村,农户家房前屋后的梅花素雅地开着,炊烟袅袅升起,孩子们嬉笑着在村寨之间肆意奔跑,村庄的活力喷薄而出,让人动容。
“户户梅树成林,家家梅果飘香”,每年梅花盛开的季节,大量游客便慕名而来。不少村民在自家小院里办起了“农家乐”,几样特色小菜、梅林风光相衬,开启了“小庭院、大经济”发展模式。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梅花开放的时候可以赏花,梅子结了便有收成,中营村的梅子个头大,成色好,肉厚,可以做食品,做饮料、美容、药用的原材料,或是制成腾冲特色食品(腾冲雕梅酒、太极桥果脯等)。
2023年,中和梅花村的梅花开了,腾冲的春天来了,追风乡野,踏春寻梅,来一场最美的遇见。关于腾冲赏花,你还想了解什么~私信小编,小编为你出推文(〃'▽'〃)
来 源:腾冲纪
编 辑:赵庆祝
责任编辑:刘菲
审 核:马忠华
投稿邮箱采稿预约电话:0875——5139281
猜 你 喜 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