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位朋友经常说,要不是因为有两份房贷要还、还要给孩子挣补课费,她立马就裸辞了,老板老是把脏活累活扔给她,升职还没她的份。她一位同事的手机壳后面印着“裸辞,不干了”。感情好多人都把裸辞挂在嘴上,只不过没什么负担的年轻人是一言不发就会裸辞,真正要担心的是他们的老板,不知怎么就会惹得年轻的手下立马裸辞。
如果天天要在一个破公司里跟着一个破老板干一份破工作,裸辞也没什么可怕的,还能坏到哪里去?“生命中最美好的事物都是免费的。第二美好的非常非常贵。美国圣路易斯大学哲学副教授丹尼尔·海布伦在《牛津通识读本:幸福》中说,假如你躺在床上,已经奄奄一息,你最想重新体验的是多陪陪你爱的人人,其次是“再欣赏一次日落,;再看一眼绿树或大海;再听一次鸟儿的鸣唱。”最不可能想重新体验一次的是,最后再上一天班。
《牛津通识读本:幸福》书封
我们得到某一份工作往往是出于偶然,也许要多试几次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如果一份工作收入很高,不足以值得你去坚持。高收入、高职位就意味着更多的付出,资本家不会平白无故优待你,除非做到了非常高的级别。海布伦说:“没有人会平白无故给一个没有认清社会现实的年轻毕业生一大笔钱,却不要求对方付出血肉的代价。金融、法律或其他高薪领域会提供薪资丰厚的初级工作职位,那是因为雇主不得不付出这么多钱。”老板没日没夜地工作,是因为他们的收入特别高,以至于他们忘记了自己没理由要求收入只是他们的零头的手下也这么做。
你是否喜欢自己的工作最重要,为了它即使暂时收入不高也无所谓。“假如你不偷不抢,运气也一般,那你只有两条致富道路:一是在吸血行业里拼命工作换取高薪,因为别人不愿意做这种工作(如法律界人士);或者在你真正擅长并且充满激情的领域拼命工作(如史蒂夫·乔布斯)。反正除此之外,很难想象一个正常运转的市场经济体系还能如何分配高额薪资。为什么要支付顶级薪水给某人只为了让他从事轻松有趣、可以偷懒的工作呢?假如你渴望金钱,那你最好选择把激情和天赋当作赚钱的手段,不然你很难过上幸福的生活,或者很难获得有意义的工作经历。假如你真的是一个充满激情、才华横溢的人,那你的工作动力应该不是金钱,驱使你奋斗的是工作本身以及把工作做好的念头。高额工资只能说明你很擅长自己从事的领域。”
相对于一个干得不开心、收入高的工作,你应该选一个收入不高但自己喜欢的职业,而且你也找得到这样的工作。“至少从获得幸福的角度来说,平均每人所需的金钱数额并不夸张,而且美国大部分要求本科学历的工作都能轻松帮助人们达到这个标准。钱越多,好处当然也就越多。但没有那么多钱,你也不一定会感到痛苦。”其次,一份工作应该让你能够放松、休息。“没有人生来就一直设定在运行档上,如果一个人放松休息的时间不够,其实就等于在某种程度上压缩了自己的人生。我们根本不需要努力创造跟爱人相处的高质量时光,只要两人在一起,不用事先规划,顺其自然、不急不忙地随便做点什么就好。”我们只能看到一家人住什么房子、开什么车、穿什么衣服,至于他们是不是幸福,是无法直接看到的。海伦布说,有一家人家,工作是为了尽可能多赚钱,钱则被花在豪车和其他社会地位的象征上。购物是他们的主要休闲活动之一。“家中大部分人在谈论起他们觉得非常重要的话题或任何有实质内容的话题时总是茫然若失,他们的生活中也不常出现深刻或有内涵的对话。家庭成员彼此孤立,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跟这家人相处一段时间后,海伦布觉得他们是非常不幸福的,“”他们很有可能只是在追求经过大众文化所认可的人生目标,而且这些目标唾手可得。可能他们从来没有想过,除了单一的对于金钱、财产和地位的追逐之外,人生还有其他受人尊敬的可能性。于是乎,他们选择了能够满足自己欲望的生活方式,却丢失了真正在乎的东西。”《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戴维·布鲁克斯在《第二座山》一书中说,美国名校的大学生毕业后成了功利的实用主义者。他们发现,自己在职场需要的不是一个提升的灵魂,而是一套最大化的技能。“把自己精简成一个专业人士,可谓易如反掌。你失去了主导感,因为职业的阶梯决定了你的日程安排和人生旅程。精英制度让你有品牌可以依附,比如你曾经上过的名校,你曾经获得的靓丽头衔。精英制度,是当今世界最自信的道德体系。品格不再是一种以爱、服务和关心为导向的道德品质,而是一套围绕毅力、生产力和自律组织起来的职场特质。”精英制度将社区定义为一群有才华的人之间的相互竞争,将社会划分成众多的外环和内环。问题是,精英们无法全心全意地拥抱这种生活。工作不仅是一种谋生方式,还是履行责任的一种特殊方式。“马丁·路德·金曾建议,你的工作应该有长度——这是你一生都赖以变得更好的东西。你的工作应该有广度——它应该触动很多其他人。你的工作还应该有高度——它应该让你为某种理想服务,并满足灵魂对正义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