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像电子游戏的小说
有一部中国古典小说,在电还没有发明出来以前已经凭空创造了许多非常适合电子游戏的形象,比如鼻喷白光、脚蹬火轮、背插二翅、眼眶中生出手来……激烈大战后分出胜负,胜者继续前进,负者一命归天。在故事的结尾,他们又都回来了,离开激烈战斗,归入新秩序。
古典小说像电子游戏,这好像在说小说作者意识非常超前。其实是反过来的:电子游戏的画面和进程,仍然受人类想象力的制约。人类的传奇从口头到书面代代相传,每一代人都往里加一点想象力。在电子游戏出现以前,我们已经在头脑中想象出了各种神奇的画面。高科技让这些想象获得了具体的形态,把千万人的想象变成了视觉经验。在电子游戏里,玩家寻找珍宝和秘药,收集构成世界的元素,探索火和冰的世界,走过刀山剑树,与怪兽魔王对战,为找到敌人的弱点四处向路人打听……人类一直保留着关于世界的奇幻想象,直到这个电子和互联网时代。
《封神演义》书封
这部小说就是《封神演义》。它的情节就是不断地过关打怪升级,直到打倒大boss,己方大获全胜。除了几个特别重要的人物,余下的所有人面目都差不多,行为也差不多,都是大喝一声使出神通或祭起法宝,敌人应声而倒;或是神通不灵,自己丧了性命。
书中特别重要的人物大都是《封神演义》成书以前已经在民间相当有名的神道,比如哪吒、杨戬,《封神演义》把他们借来友情出演,演完再好好送回仙界,称为“肉身成圣”。在仙界执掌着生杀轮回大权的大仙,在《封神演义》中分别是老子、元始天尊和通天教主。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由弟子代为转达,弟子们一通混战分不出高下,师尊也得亲自下场较量。他们共同的师父是鸿钧道人,好像是作者自己编的。在道教的“东方”之外还有一个“西方”,接引、准提名为道人,却拿着许多佛教的法器,满口佛教术语。中国的民间信仰对神佛的定义并不太严格,只要于人间有好处,有神通,是佛是道不必太过计较。
《封神演义》中写的神道和法术都属道教,神仙妖魔们除了几个异域气特浓的(比如哪吒雷震子)也都是道士打扮,穿大红大紫的袍子,腰系丝绦,头挽双丫髻或戴金冠。我在上海时去城隍庙玩,遇见道士做法事,会想《封神演义》中的大战是否就是一些这样的道士对阵。因为是道教神魔大比拼,所以全书给人的印象是成汤年代满天下都是道士,文官武将都在道界另有一重神职身份。在世俗是军官和山人(比如李靖和石矶),在道界则是学长学弟。道家与俗家界限也不太分明,所以才有七十二岁的姜子牙迎娶六十八岁的马氏一段轻喜剧。
《西游记》书封
虽然封神是道家书,书中谈道家修行的部分反而还不及《西游记》。孙行者的广大神通来自于菩提祖师;八戒与沙僧分别做天蓬元帅和卷帘大将时,都是通过修道获得长生,然后在天庭得到一个职位。他们往西方取经,已经是另一次获得永生了。在《西游记》中,太上老君是个烧炉炼丹动不动就气急败坏的小老头,法力无边还是要看如来。玉帝在《封神演义》中只隐约出场了一次,就是东海龙王上天向玉帝告状哪吒打死太子和巡海夜叉,被哪吒截住打了一顿还揭了龙鳞。后来阐教截教打得昏天黑地,请下元始天尊等三人的老师鸿钧道人主持公道,也没有人提玉帝。这可能是因为哪吒的故事是整个从别的传说搬来的,玉帝也跟着跑个龙套。天上的玉帝、地上的武王,都是摆设。名为最高统治者,其实不怎么开口,开口也常被驳回。可能在老百姓心目中最高统治者就是这么个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