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长治,一座红色之城!
红色太行 民族脊梁
长治
在抗战烽火中淬炼成钢
在艰苦岁月中玉汝于成
在开放的大潮中逐浪前行
在打造五大品牌之一
“中国革命根据地红色文化展示区”上
永绽光芒
提取红色基因 点燃信仰之火
革命战争年代
八路军总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
先后在长治市沁县小东岭村
襄垣县苏村、屯留县故县镇、潞城县北村
武乡县砖壁、王家峪等地驻扎
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
等老一辈革命家
在这里运筹帷幄
带领八路军和老区人民
同仇敌忾、浴血奋战
为长治这片英雄的土地
烙上了鲜明的红色印记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是国内唯一全面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抗战历史的大型纪念馆,在这里,孩子们能够充分领略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体会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的伟大抗战精神,进而坚定理想信念,激发奋斗热情。
点击了解更多
上党战役旧址,位于长治市区北关桥北岸,南临石子河,北连北关桥,东西道路纵横,地势险要。
位于长治市区北关桥北岸,南临石子河,北连北关桥,东西道路纵横,地势险要。上党战役从民国34年(1945)8月27日开始,到10月12日结束,历时47天。当年9月24日,晋冀鲁豫部队攻取长治南关。25日,太岳部队与阎(阎锡山)军史泽波部在北关一带展开激烈街巷战,一举夺下北关。1985年10月8日,长治市在北关战斗旧址树立“上党战役北关战斗纪念碑”一座,修建曲栏、花厅、建成街心公园。公园占地面积3996平方米,东、西、北共建3个花亭,南建花廊,假山、水池、亭阁、花木点缀其中。
点击了解更多
王家峪村位于武乡县城东40公里的丘陵山区,抗日战争时期曾是八路军总司令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所在地。八路军总司令部王家峪村旧址由4个院落构成,纪念馆展厅分为创建敌后根据地、军民团结筑长城、统一战线赢人心、文化凝聚民族魂、艰苦奋斗渡难关、无私奉献树丰碑六部分,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4年正式对外开放。
点击了解更多
全国唯一以“八路军文化”为主题的大型文化节庆活动——八路军文化旅游节,已持续举办11届,成为长治乃至山西省的一张重要红色文化名片。
点击了解更多
成立太行干部学院,把弘扬太行精神作为立院之本、办学之魂,深入研讨红色文化,全力打造全国一流党性教育基地、太行精神研究中心和抗战历史学术交流平台。建院以来,共举办培训班1000多期,培训学员近10万人。
点击了解更多
为纪念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八路军、决死队烈士。1946年3月,晋冀鲁豫边区参议会第一届第二次会议决议:在长治建立“太行太岳烈士陵园”。1950年4月动工,1952年10月建成。坐落于山西省长治市英雄南路东华门街67号,占地面积150亩。
太行太岳烈士陵园,1986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确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被中共中央宣传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点击了解更多
抗大一分校于1938年冬成立,1939年1月至7月在屯留县坚持敌后办学,这里是抗大各分校中创办最早、历时最长、培养干部最多、成绩最显著的一所分校,被誉为“敌后办学的先锋”。
点击了解更多
如今
长治成为一座红色殿堂
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追寻革命先烈的光辉足迹
年均数百万人在旅游观光中
缅怀抗战历史、纪念革命先烈、接受传统教育
激活红色引擎 领航奋进之路
在太行精神和红色文化的传承和熏陶下
一代代长治长治儿女
都始终保持着那份赤子之心
始终保持着红色基因里的
艰苦奋斗与赤诚担当
创造着一次次的“翻天覆地”
曾经的挂壁公路
如今提质升级改造成
长达56公里、拐了近两百个弯的
太行天路
平顺县神龙湾村坐落在大山环抱的深谷中,世世代代的村民们前往县城平顺都要绕行太行古道,横跨三四个县市。要是抄近道的话,就要冒险攀爬绝壁上一条几乎直上直下的“哈喽梯”。直到1985年,神龙湾村的年人均收入只有98元,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十二分之一。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平顺人决心一定要修通公路。
点击了解更多
平顺县西沟展览馆
珍藏有600余幅珍贵照片和100多件实物
系统地展示了全国劳模李顺达、申纪兰
带领西沟人民艰苦奋斗、建设山区
积极探索中国农村、农民
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历程
反映红色劳模文化的平顺县西沟展览馆,珍藏有600余幅珍贵照片和100多件实物,系统地展示了全国劳模李顺达、申纪兰带领西沟人民艰苦奋斗、建设山区,积极探索中国农村、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光辉历程。目前,已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点击了解更多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主体全线贯通
武乡县城-王家峪-砖壁-太行溶洞等
9条城景通旅游专线开通
实现“城景通”“景景通”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主体全线贯通,武乡县城-王家峪-砖壁-太行溶洞等9条城景通旅游专线开通,实现“城景通”“景景通”。武乡县文旅一线从业人员900多人,带动商超、农贸、餐饮、住宿、演艺等行业就业3000余人,红色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武乡居民就业增收的新引擎。集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生态康养于一体的农旅项目成为研学游、田园游、民宿游的新业态,地域农业品牌小米、梅杏、羊肚菌、中药材成为特色旅游农产品,农旅融合项目搭上了红色旅游发展快车,吸纳更多人参与到旅游相关产业中来。
点击了解更多
黎城县建设线上红色博物馆
加快推进黄崖洞景区文化体验馆等
精品项目建设
完成南委泉群英会旧址
霞庄抗大分校旧址保护工程
丰富旅游体验和产品供给
围绕红色文化初心游,黎城县建设线上红色博物馆,加快推进黄崖洞景区文化体验馆等精品项目建设,完成南委泉群英会旧址、霞庄抗大分校旧址保护工程,丰富旅游体验和产品供给。与此同时,着力在培育红色文旅市场上下功夫。加速推进黄崖洞5A级景区创建,完善停车场、5G网络覆盖等设施,促进景区提档升级。深化区域旅游合作,与周边红色经典景区资源共享、市场共建,全力打造全国红色旅游目的地。
点击了解更多
沁源县闫寨村以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为载体,大力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开辟党性教育基地,“红绿融合”发展道路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老百姓的生活条件更好了。
点击了解更多
“红色”炽热
在一场从点燃精神到带动发展的接力中
愈加升华
成为长治市新发展征程中
最鲜明的底色
唱响红色旋律 凝聚决胜之力
立足长治这片红色沃土
处处红色文化浸染
身处这片信仰之地
一代代新人接续传承
近年来
长治市创作了一大批
以弘扬太行精神为主题的
戏剧、歌舞、故事等红色文艺作品
先后创排完成上党梆子《红军故事》《洪湖赤卫队》《江姐》、上党落子《魏拯民》《第一书记》《申纪兰》、豫剧《党的女儿》、晋剧《滴翠岭》、音乐舞蹈诗剧《鲜红的旗帜》、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话剧《纪兰故事》、壶关秧歌《一个孩子二十八个妈》、襄垣秧歌《智取威虎山》等20余部红色剧目。这些带有浓郁地域特色、代代相传、喜闻乐见的优秀红色文艺节目,叠加现代科技元素。
通过周末大剧院、送戏下乡等多种形式免费展演,将革命意志用艺术的方式传承下去,一代代长治人民在这样的熏陶下成长。
点击了解更多
年均举办
各级各类红色文化讲座
宣讲报告会1000余场(次)
参加干部群众达8万多人(次)
编印相关书刊读物20多种、2万余本
开展“红色文化”主题图书推介活动、主题云讲座,推出“书中的红色记忆”馆藏特种文献展,全市报刊、电视、电台等传统主流媒体和网站、微博、微信、微视频等新媒体都推出了红色文化专题专栏,广泛深入持久宣传红色文化,大力弘扬太行精神,全力打造特色鲜明的红色长治城市名片。
点击了解更多
巍巍太行山,滔滔漳河水
与那抹红色交织在一起
造就了永恒的精神瑰宝
此时
站在太行之巅,眺望长治
这精神的高度,这文化的内涵
正挺起一座城市
乃至一个民族的脊梁
激励着我们前进、前进
编辑|李 倩 审校|冯 庆
责编|王青平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