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建证·智造 | 抗击沙漠化纪念景观——敖包山公园

CCDC 中建设计 2024-04-16


厚知健行,内圣外强,是中建设计研究院不变的精神内涵。我们以知为本,以人才与团队的汇集、知识与智力的提升、产品与技术的创新,构建坚如磐石的核心竞争力;我们致知于行,将智力、知识与技术,转化为优质的产品与服务,用智慧创造价值,拓展幸福空间。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建设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重要指示批示,认真落实中建集团党组有关工作要求,砥砺奋进、改革创新,创造了一项又一项设计精品,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突出展示中建设计研究院智慧成果,中建设计公众号开设“建证·智造”专栏,为您深度解构设计之美。


本期“建证·智造”全国人工造林第一县、全国人工种草第一县的抗击沙漠化纪念景观,当地新农人的“精神坐标”。



获奖情况


2016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银奖(景观设计类)

2019ASLA综合设计类荣誉奖


01 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位于赤峰东南部,是全国人工造林第一县、全国人工种草第一县、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区,2002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全球环境500佳”,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县级单位。但是前些年连续的干旱少雨和当初选林时的树种单一,黄羊洼风光大逊,杨树干枯,生态退化,群众的生活生产及“环境500佳”的荣誉也受到了严重挑战。


为了重拾昔日敖汉旗的绿色景象,以生态修复为先导,纪念几代人同沙漠化斗争付出的努力,设计团队同业主一起将当地文脉资源(本地材料、农作物和建造方法等)和现代功能用途(教育、休闲、科技体验等)相结合,将敖包山顶公园打造成一个具有教育休闲和经济价值的纪念性场所景观在敖包山顶树立一座当地新农人的“精神坐标”----敖汉之窗。


敖汉之窗


02 设计理念

该项目的客户希望帮助他们在敖包山上建设—个公园用来纪念生态修复过的沙漠荒地,并使其成为一个能对当地牧民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纪念性生态农业景观。在这样一个项目中,设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即如何不破坏这种自然的和谐,在敖包山顶做一个与大自然相融合的生态景观设计,超越公园本身,更加注重生态设计手法与大自然的交互,带给人们心灵上的慰藉。


项目建成前

项目建成后


2.1自然乡土

敖包山山体90%由石块组成,是座名副其实的“石头山”、只有表面附了很薄的土,遍布野生芒草及些许常绿小乔木。敖包山顶作为至高点,可面向360度取景,场地北侧为防护林景观,西侧为红山水库,南侧和东侧的土地上遍布文冠果,形成了独特的文冠果景观,敖包山公园作为敖汉旗最具政治意义和社会意义的文化项目


敖包山、石头山


2.2历史沉淀

敖包山公园沉积着当地的历史,几十年前的荒漠变成了现在一望无际的文冠果林,这巨大变化体现出责任与付出。所以不仅要纪念环境的修复,也要在公园本身的设计上体现生态修复技术及原则,重新建立人与自然的关系


最终,我们决定在敖包山公园置入露天博物馆。露天博物馆最早出现在斯堪的纳为亚地区国家,是指在户外场所开设的博物馆,兼具重要的教育职能。敖包山公园是一种特殊的景观类型,是集区域展示、科普文化及历史旅游为一体的敖汉旗特色教育基地。


设计手稿

展示平台


2.3主体结构

整体公园的景观建筑由三个半开放和一个全开放的观景平台呈树枝状构成。公园的几何构图来自文冠果的枝叶结构,呼应了这一植物在逆转荒漠化和促进当地经济繁荣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三个半开放观景平台分别朝向内蒙古历史上三个重要的荒漠化地区:北部的呼伦贝尔草原,西部的锡林郭勒草原,南部的科尔沁草原,寓意敖包山公园成为见证内蒙人民战胜荒漠化的一个纪念性场所


路径和周围的土壤构成了若干个小盒子,这些小空间承载着展示历史、科普文化的功能。行人游走其中,首先会注意到地面之上的展示之窗,它是高大、震撼人心的,而这些匍匐在砾石之上的小盒子又拉近了行人和展示物的关系。从到达山上开始,行人随着石墙小径走至观景窗的各个角度,自然风景在变化之中产生了非常丰富的视线空间。历史就在脚下,人们行走在历史之中。


总平面图

树枝状结构


2.4框景造景

框景之窗是敖包山公园的景观高潮点,将敖包山各个角度的美景都框入其中,顺地势原脉,因山势原骨,每一个框景的空间形态皆与地貌起伏特征吻合。“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人们在这一冥想空间观山水、审自我。框景之窗是敖汉旗对外宣传的窗口、国家防沙造林的窗口,同时也是敖汉人的梦想之窗,承载着敖汉人对新生活的展望


风景与框景


2.5生态细节

景观设计采用了从当地挖掘的岩石、泥土、废弃的机械部件以及天然的本地植物,原先被用来种植文冠果的机械部件和从当地开采的天然石材共同为景观增添了历史性的特征。


将施工挖出的石块重复利用,既消化了富余的土方又能形成原汁原味的生态景观。在敖包山上的步道旁边,用这些石块砌出的矮墙,高低错落,在视觉上创造出丰富的变化,又具有一定的引导性。除此之外,还可用于平整停车场的铺装场地满足停车的需求。


为期六个月的建造过程并无专业建筑团队的参与,而是完全依靠当地的资源和村民。为了在寒冷、干燥且多风的气候下塑造具有高度适应能力的景观,团队参考了当地耐旱房屋的建造方法,采用砾石、夯土和天然石材来搭建结构,并在其周围和内部种植沙棘、芒草和文冠果等本地植物。


石料重复利用

本土植物景观

当地村民参与


2.6归心自然

项目从功能、生态、空间等方面深入了解场地,设计思考回归理性、回归自然,根据人力、物力、经济等实际资源去落地,经过两年多的设计、施工,敖包山公园落地建成。


这座山承载了太多敖汉人的期盼与梦想,正如老子《道德经》所言:“不失其所者久。”回归乡土,回归自然,审度内心。山不高,却不凡!


归于自然


03 综合效益

“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敖包山公园不仅是一个单纯的纪念性景观场所,观景平台、室外沙池、室外展示装置、座椅装置在丰富了视觉效果和空间体验的同时,也提供了教育、休闲、饮水、停车、摄影、传统集会等多种使用功能的可能性。同时,一些带有传统标志和图案的展示结构被特意地整合至开放空间,用于进行潜在的展览、纪念和教育活动。作为文冠展览中心的一部分,这处风景优美的场地不仅吸引了大量公众前来参观,还会定期举行各类活动。


景观与自然

人与景观

人与自然


结语

本项目目的是纪念蒙古高原多年以来在荒漠化防治方面所付出的努力,证明荒漠向繁荣农场转变的可能性,同时借助景观设计为乡村带来活力。


中国内蒙古的肥沃草原一度因为过度的放牧、伐木、扩大农场、人口压力、风力和干旱而饱受荒漠化的侵扰,在过去的20多年间,依靠地方和国家的帮助,数万平方千米的荒地得到了恢复,从荒蛮的沙漠到欣欣向荣的农田,敖包山公园所在的场地是此类转变中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之一。


原先,公园观景台所在的特殊位置坐落着一栋临时办公建筑,在防治荒漠化的年月里充当枢纽,为数千名工人提供了监测、组织和休息的场地。现在,为了纪念几代人为荒漠化防治所付出的努力,一座具有教育意义的公园和观景平台被建造在广阔的文冠庄园顶端。


抗击沙漠化纪念景观——敖包山公园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抗击沙漠化纪念景观——敖包山公园

项目地点: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黄羊洼村

项目规模:占地面积5890m2

建成时间:2015年06月

设计单位:中国中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设单位:内蒙古文冠庄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视觉: 孙立楠 马小媛

编辑: 孙立楠

审核: 韩勇炜  张文锦

内容来源:总部设计四院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更多精彩阅读


李琦与五矿地产党委书记、董事长何剑波会谈
中建设计研究院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主题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集中学习研讨
中建设计研究院在第十九届北京青年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演讲比赛中取得佳绩
单广袖出席甘肃省甘南州70周年庆祝大会,赴卓尼县、康县、康乐县调研定点帮扶工作
赵维勇会见丝路国际产能合作促进中心主任谢阳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