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近代史研究》2020年第6期目录及内容提要

编辑部 近代史研究 2021-09-21

期刊目录


内容提要


晚清学政的日常事务与生活世界

——陆宝忠督学湖南日记稿本研究


李细珠


内容提要光绪十一年至十四年(1885—1888)陆宝忠出任湖南学政,留下一部较为完整的《湘游日记》。这部日记清晰地呈现了陆宝忠作为湖南学政按临三湘四水衡文校士,在整顿士习文风过程中与湖南地方绅权博弈和妥协,以及其督学期间的交际网络与生活状况,由此可以窥见晚清学政日常事务与生活世界的多重面相。从陆宝忠督学湖南波澜不惊的经历,可知陆宝忠只是一个普通的学政,其三年湖南学政任期并没有在晚清湖南教育史上留下多大影响。然而,正是这样一些普通官员的存在,维系了晚清官僚机器的正常运转,使得清政府有关文治教化等各项政策举措得以推广与落实,从而形成传统国家日常治理的基本结构与运作模式。


关键词: 湖南学政  陆宝忠  《湘游日记》  地方绅权


作者简介: 李细珠,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




清末东北防疫中的“财”与“政”


杜丽红


内容提要清末突发的东北大鼠疫在朝野上下引发巨大恐慌,清政府花销巨额经费应对。中央政府虽然一直给东北地方施加政治压力,但并未给予太多经费支持。防疫经费绝大部分是由东北地方政府筹措解决,东三省总督锡良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不仅要向清廷军机处、户部请款,而且要给下属府县拨款,并监督经费的筹集和使用。东北防疫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施药治瘟,而是一项涉及面极广的庞大行政工程。东北地区几乎没有卫生设施满足防疫的需要,地方政府不得不投入财力弥补卫生行政基础的薄弱,把经费主要花在建立医院和检疫所等基础设施、雇用医生和招聘巡警充任防疫人员,以及购置药品等方面。


关键词: 东北大鼠疫  防疫经费  地方财政  央地关系  锡良


作者简介: 杜丽红,中山大学(珠海)历史系教授




近代华北乡村土地交易的

参与者及其人际关系

——基于孔府魏庄地契的实证分析


姜修宪


内容提要人际关系对地权交易的影响实然存在,土地交易依赖于身份关系的类型、表现和程度,因南北地域的不同而各异。与徽州等地的土地买卖以亲族间交易为主不同,华北地区的小农更倾向于在异姓之间进行交易,并因所在村落和家族的不同而表现出个体差异,且不管是买方兼并地邻的土地,还是卖方分割出售土地,事实上都较难实现。土地交易第三方参与者的介入,多数情况下是随机的,买卖双方对其是否亲属关系或拥有社会威望等身份性标志,均没有强烈的社会偏好,南方经验抽象出来的“同族为中”“亲族代笔”“权威见证”等认知,在华北地区的土地交易中缺乏解释力,而第三方参与者之间角色杂糅和互兼的情形,也因自我和他人都有清晰的认知和辨识而较为少见。


关键词: 华北乡村  土地交易  人际关系  孔府档案  地契


作者简介: 姜修宪,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从抗捐到参政:南京国民政府

初期上海公共租界的华洋关系


魏兵兵


内容提要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不久,上海公共租界华人团体发起声势空前的反对工部局加捐运动。南京政府起初未予回应,工部局董事会态度强硬,华人团体遂转而要求按照华洋居民捐税比例获得华人在董事会的多数席位,作为停止抗捐之条件。工部局拒绝更改既定的加入3华董决议,并在领事团的纵容下,采取非法措施强制征捐。南京外交当局支持华人的参政要求,但与工部局交涉无果。经华人绅商领袖虞洽卿调解和英国外交部推动,工部局最终调整姿态,和纳税华人会商定了华人参政的“暂行办法”。这一时期南京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渐趋和解的关系,是华洋双方保持相对克制,由对抗走向妥协的主要原因;双方最终让步的大小也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各自在外交层面获得的支持。华人参政开启了上海公共租界华洋关系的新阶段,也深刻影响了该租界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关系。


关键词:工部局董事会  纳税华人会  抗捐  参政  华洋关系


作者简介:魏兵兵,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再造党军:

知识青年从军运动与青年军


姜涛


内容提要1944年下半年,国民政府军事溃败、政治恶化。面对空前的内外压力,蒋介石曾试图发起党团员从军运动,在既有体制之外另起炉灶,以挽救危局。经过党内高层的争论,党团员从军的计划调整为知识青年从军运动,将从军对象由适龄党团员扩展为大中学生群体,且从军知识青年将单独编组为独立的青年军。蒋介石迅速推动从军运动,其目的并非单纯的军事改良,而是要“再造党军”。运动过程中,国民党内有因担忧新军反噬而持反对意见者,有主动报名甚至要求集体从军以获取新的政治地位者,更有敷衍变通者。针对大学校方与大学生,蒋介石强调从军对提高军队素质与战力的积极面,刻意隐去再造党军的目的。运动结束后,从军知识青年被编为青年军8个师。青年军不仅独立于其他国民党部队,而且打破国民党军习惯,通过蒋经国掌控的政工系统使青年军内政工权力凌驾于军事长官之上。


关键词: 知识青年从军运动  蒋介石  蒋经国  党军  青年军


作者简介: 姜涛,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抗战时期中国对德意传教士

控制政策与地方实践


杨卫华


内容提要抗战爆发,中国与德意关系恶化,如何管控在华七八百名德意传教士成为问题。中国朝野特别是地方军政当局,担心其充当日本间谍,导致通敌嫌疑案频发,德意抗议不断。为军事考量,地方军政当局多倾向强硬。但宣战前国民政府为避免外交纠纷,把德意推向日本,对其秘密监视,未采取强硬措施。这为宣战后控制政策的出台提供了铺垫,国民政府为顾及国际惯例和中梵(蒂冈)关系,除出台不同于普通敌侨的差别化政策,还一步步使原本宽大中相对强硬的政策渐趋温和。而在政策走向实践后,各省执行宽严不一,教会中外神职又以中梵建交等为由频繁插手地方事务,同时也受各地战争态势、地方教会生态等各种因素的制约。这种多元博弈的格局导致中央政策在地方实践中走样变形,呈现较大的省级差异,彰显出地方实践的复杂性。


关键词: 传教士  间谍  国民政府  中德关系  中意关系  天主教会


作者简介: 杨卫华,上海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滇越铁路滇段的接收

与中法交涉(1940—1946)


谭刚


内容提要1940年至1946年,国民政府接收滇越铁路滇段的进程经历了控制调度权、接管铁路和收回路权三个阶段。1940年9月,由于法国对日妥协导致中越局势紧张,国民政府出于中日战争的军事自卫需要控制了铁路调度权,并拒绝了法方换文的要求,但为避免与维希政府关系破裂,国民政府既采取了外交举措以缓解法方的不满,也搁置了接管铁路的提议。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同盟国的形成,使得中国与法国维希政府之间的矛盾更难以调和。国民政府开始筹划接管铁路,并于1943年8月1日与维希政府绝交之际,正式接管铁路。在战后中法路权谈判中,由于双方在越南问题上相互妥协,于1946年2月28日签订了《中法关于中越关系之协定》,国民政府最终收回路权。国民政府接收铁路的过程是中法不平等条约逐步废除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受中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越南问题三个因素的影响,国民政府的对法路权交涉也兼具原则性和灵活性。由于滇段路权在中法两国的外交战略中从属于越南问题,因此滇段路权并未主导1940—1946年的中法关系。


关键词: 滇越铁路  中法关系  越南问题  抗日战争


作者简介: 谭刚,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研究人员




近代中国社会对“瘾”的认知及其变化


王亚楷


内容提要在近代,国人对成瘾现象的认识与鸦片烟的流行直接相关,并伴随着鸦片对社会危害的加剧而逐步深入。用以表示成瘾现象的口头俗语,在乾隆朝开始文字化。至嘉道年间,因相关讨论渐多和戒烟断瘾政策的推动,成瘾现象的表达方式和内涵渐趋统一。清末民初,在中西医学知识的交互影响下,“瘾”成为医学专门术语,与日常生活中通俗化的“瘾”相分离,沿用至今。中国近代社会对“瘾”的认知及其变化的历史过程足以体现鸦片输入对近代中国的危害和对国人思维方式的影响。


关键词: 成瘾现象  鸦片  烟瘾戒断  医学术语


作者简介: 王亚楷,上海大学历史学系博士后




早期Pragmatism中文译名的变迁


吴巳英


内容提要: 1906年至1930年代初,“pragmatism”一词先后被翻译为“实用论”“实用主义”“实验主义”“唯用论”“唯用主义”等不同的名称。张东荪、胡适、叶青、李季等人围绕“pragmatism”的译名问题进行了大量立论、阐释与批评。张东荪是最早将“pragmatism”翻译为“实用论”的学者,但后来却弃用这一名词。胡适首次向中文读者介绍这一哲学思想时,为突出杜威这一派“实验的方法”,提出采用“实验主义”作中文总名,并为之对应英文名称“experimentalism”,违背了英文学术界的规范——“experimentalism”专指杜威的思想,“pragmatism”才是皮尔士、詹姆士、杜威等人思想的总名。叶青、李季批评胡适的译法是在冒充科学,他们认为“实用主义”才名副其实。“pragmatism”中文译名的变迁既体现了各位译者的主观立场,也展现了各思想流派的相互竞争。


关键词pragmatism  实用主义  实验主义  唯用论  译名竞争


作者简介: 吴巳英,厦门大学外文学院、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中心助理教授




抗战时期蒋介石对兵役弊端的

认知与应对


郑发展


内容提要: 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征兵制,希望以此补充兵源,保证军队的战斗力。但在全面抗战期间,征兵制的实施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国军役政腐败事件频出,兵员补充不及时,战斗力每况愈下。从史料来看,蒋介石对兵役问题高度重视,对相关弊端有较充分的了解,也不断地致力于兵役征召、运送等环节的改革。然而,由于户口登记等基础性工作较为薄弱,加上国民党政权的基层治理乏力,兵役问题不但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反而越来越严重,使得役政成为国民党政权腐败的重灾区,拉壮丁、虐待新兵、军队与地方政府冲突等现象愈演愈烈,严重影响军队的战力和形象,导致民怨沸腾,为国民党政权的覆亡埋下了伏笔。


关键词: 国民政府  蒋介石  征兵制  兵役  壮丁


作者简介: 郑发展,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近代中国大学的名誉学位授予 


吴李国


内容提要: 近代中国大学的名誉学位授予始于圣约翰大学,终于光华大学。北京大学首开国立大学授予名誉学位之先河,私立复旦大学却因名誉学位授予引发教育部两次禁令。政府对授予名誉学位非常慎重,大学则期望通过授予名誉学位实现自身诉求。大学名誉学位授予的历程也是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努力探索发展的一个侧影。


关键词: 名誉学位  学位授予  近代中国  高等教育史


作者简介: 吴李国,华东师范大学统战部副研究馆员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