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化学农药的问题点及非农药防治

2016-07-29 池田秀夫 沃土可持续农业发展中心

本文作者池田秀夫先生

编者按:池田秀夫,81岁,国籍日本,1995年来到中国。池田老师是一位可持续农业领域的国际志愿者,20余年来,不遗余力地在中国推广土壤改良与可持续农业技术。两年前,做了胃切除手术,仍然坚持在农业一线研究、推广可持续农业技术。老人家非常惜字,一直向他的学生们强调亲身实践的重要性,虽知识渊博、经验丰富,但很少著文立说,这是老师关于非农药防治的一篇精文。反复读了几遍,老师文章简明扼要,思考深刻,又有很强的实践性,同行们一定要细细阅读,潜心实践。
化学农药的问题点及非农药防治

池田秀夫     沃土持续农业发展中心技术顾问



一、引  文
现代的大多数农业相关从业人员都认为,化学农药与肥料一样,都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资材。为此,化学农药(以下简称农药)被广泛大量的使用。而另一方面,残留农药也引发了健康问题。
农药其实是把双刃剑,既有其优点也有其缺点。农业现场注重的是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可是,与此同时有益生物也被杀死,破坏了生态系统,致使环境恶化。另外,农药的连用使病虫害产生了抗药性,这样一来,新农药在使用几年后效果也会明显下降,还有就是对人畜造成的伤害以及土壤生物相的不健全。农田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栽培环境就会恶化,很难培育出健康的作物。
由此可见,农药的弊害不只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还会波及人畜的健康以及自然环境。此外,生态系统的破坏还会通过生物界的食物链进行扩散。农药真的是具有“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的危险性。
要解决业界近几年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这一课题,我们必须了解农业的本质和界限,尽早地摆脱对农药的依赖,确立农业发展和健全的生态系统两立的病虫害防治法。
二、农药的主要问题点
1. 伤害人畜健康农药的基本作用就是杀菌杀虫。除了有害生物,它还会波及有益生物。甚至农药中所含的有毒物质还会通过食物链对人畜的健康造成伤害同时污染环境。这一系列的问题可以说广为人知,可是改善的前景却不容乐观。
2. 病虫害的耐药性
图片来自网络

农药的连用使病虫害产生了耐药性。这是由于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病原菌和有害昆虫一代一代繁殖,逐渐获得了对农药的抵抗性,即免疫性。因此,在连用农药的现行农业中,新农药不断推出使得病原菌和有害昆虫获得耐药性,两者形成了无尽的恶性循环。
另外,一般认为耐药性是生物为了维持生命的防卫本能,所以说将来农药的耐药性问题消灭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3.破坏生态系统农业从业人员一般倾向于将农田的生物分为有害生物与有益生物。但是,这些生物在自然界中共存,它们具有生物的共性。因此,防治病虫害的农药会同时杀死有益生物。结果将导致使用了农药的地区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其影响将通过食物链不断的扩散开来。
生物界原本是由以微生物为起源的多样的生物相的平衡与食物链组成。因此,部分生态系统的破坏也会通过食物链进行扩散,导致整个生物相的不健全和病虫害的多发。使用农药后比使用前伤害扩大的resurgence现象(使用某些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在短时期内有所降低,但很快出现比未施药的对照区增多的现象。)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农田生物相遭到破坏后,病虫害就会多发,作物品质也会下降。
图片来自网络

4.农药的极限农药有两个极限导致它无法实现农业健康发展。其一,让病虫害产生耐药性的农药无法根除病虫害;其二,它是生态系统破坏、环境污染的原因之所在。

本来使用农药来防治病虫害的目的在于免受病虫害的伤害,培育出健康的作物。然而,实际情况是非但病虫害无法根治,就连生态系统也遭到了破坏,出现环境污染。如此持续下去,作物的种植环境只会一味恶化,无法生产出健康的作物来。即便是药害小的农药,长此以往,也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这是由于过于重视部分区域的“对症疗法”,而对栽培环境整体的健全化及其维持和提高缺乏考虑的缘故。这一状态持续发展下去,现行农业将迟早停滞不前。
笔者认为可持续发展农业之路的关键在于下面将要提到的符合自然法则的非农药防治法的开发及普及。

三、关于非农药防治
1.理念基本理念是根据自然法则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与增殖。
生物界有“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不适应生存场所的环境和条件的生物无法生存下去,将会被自然淘汰。非农药防治主要通过应用这一原理,借助自然的力量来抑制病虫害的发生和增殖。
2.防治对策之方针与概要2.1方针以健全的土壤和自然淘汰法为主体来寻找预防措施,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使用生物资材等进行补充性的防治。2.2概要2.2.1关于预防2.2.1.1利用健康的土壤进行预防自然森林和原野是健全的土壤的模本。那里没有有害生物异常增殖而带来的病虫害,也没有连作障害。这种生物相多样性好,从而松软、团粒化的土壤中,植物根系非常发达,能够充分吸收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养分和水分。从而植物地上部分也得以健康地生长发育成为能够抵抗病虫害的强壮的植物。本方案将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制造健康的土壤。
a.物理性改善通过腐殖来改善土壤物理性(排水性、保水性和通气性),促进土壤团粒化。
b. 生物性改善物理性得到改善后,土壤环境随之改善,生物相变得多样化,从而有害微生物的异常增殖得以抑制。
c. 化学性改善根据土壤分析,在适当的时期供给作物所需的养分,培育健康的作物。
d. 作土深耕根据笔者经验,当前农业连年浅耕,造成农田的耕作土层比较浅,多为15cm上下。在这种根系发育受到阻碍的土壤中,很难培育出健康的作物。要改善这一现象,需要将土层加深到30~40cm来促进根系发育。
e. 适当的管理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水分、温度、阳光与养分等)进行适当的管理,培养健康的作物。

2.2.1.2通过自然淘汰进行预防生物有各自固有的生态,其生存的环境和条件是有限的。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中有生物生存所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和间接影响其生存的因素。
前者包括水、空气、温度、阳光和食饵等,后者包括其习性和生存场所的生物相等。例如,生存于湿润的地方的生物到了干燥的环境中就会被自然淘汰。另外,在自然的森林和原野那样多样的生物相平衡共生的地方,特定的生物无法异常繁殖,所以就不会出现病虫害。
非农药防治的重点在于制造环境条件抑制病虫害的生存。下面介绍几个实例。
a.借助干燥防治韭蛆(中国传统技术)翻挖韭菜根部的土壤促使表土干燥,或者在根部周围撒草木灰来制造韭蛆难以生存的土壤环境来进行防治。这是通过不提供韭蛆生存所需的水分来进行的自然淘汰。
b. 苹果的无农药栽培(日本苹果专家)大家都说“苹果不能进行无农药栽培”。但是日本青森县的苹果果农却通过制造自然森林和原野那样腐殖丰富的土壤和植被环境,实现了苹果的无农药、无肥料栽培。
c. 通过树皮堆肥防治寄生性线虫(山东农业大学园艺学院)通过施用树皮堆肥进行土壤改良完全防治了寄生性线虫。这可以看做是寄生性线虫由于树皮堆肥的多样的微生物中的天敌或拮抗生物的作用,其增殖受到了抑制的结果。
注:该图来自池田老师在山东农业大学与园艺学院王秀峰教授共同研究实验。
d. 习性的利用实例“蚊香”是利用蚊子怕烟的习性避免蚊子近身。有报告说蚜虫讨厌咖啡味,所以可以用咖啡渣来进行防治。
由此看来,如果在栽培地创造出病虫害无法生存的条件或者它们习性上忌避的条件,就能够通过自然淘汰来安全地防治病虫害。

2.2.1.3生物资材的预防性散布事前散布富含有益微生物的微生物资材,作物表面的生物相就会呈现有益微生物优势,拮抗作用得以强化。如此一来,有害微生物的入侵、增殖受到抑制,从面产生预防效果。
2.2.2关于驱除如果综合实施上述预防措施,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大大下降。但是,在农田里,由于气象等外部原因,有时会发生突发性的虫害。这种情况下,病虫害的发现要是晚了,虫害就会扩散,使防治变得困难起来。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状况,必须平时细心观察,做到早发现早驱除。
驱除方法分为在病虫害的发生处集中喷洒生物农药的方法和拔除受害作物的方法两种。
这里说的早发现早处理拿火灾来作比喻的话,就是火苗小时可以轻易灭火,而一旦火势变旺,就很难灭火了。
附带说一下,通过日常观察了解生物的生长状态,对于养分和水分的适当供给以及进行其它栽培管理都很重要。

另外,关于上述生物农药的制造方法等请另外参照拙文《关于利用自然农药来防治病虫害》。


(池田老师现在是沃土可持续农业发展中心技术顾问,义务为生态小农或农场提供技术咨询。

翻译:姚晓燕    编辑:石头   配图:阿焜、月丽 
目前“中心”的主要工作包括:1.在地经验整理和本土专家的培养:整理目前国内应用的比较好的可持续农业技术,结合中心研究基地推进,培养返乡青年或生态小农成为本土技术专家。2.《可持续农业》杂志的出版工作,将整理的可持续农业技术编辑出版,服务于在进行可持续农业实践的小农。3.参与式保障体系的建立:通过推动消费者以及各种社会力量的参与,建立小农生态农产品的公信力。
如果您认可我们的的工作,可随缘捐赠。(扫描或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可捐款。)


透过参与式技术发展,推动可持续农业微信号:wotukechixunongye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