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自然的开示——腐殖土的由来

2016-04-05 彭月丽 沃土可持续农业发展中心

恰逢清明节,我们来到漓江边的阳朔兴坪古镇,探访这里的生态种植农户,很开心,在这里开启了一场“清明之旅”。


来之前,我知道这边主要种植的作物包括柑、橘、橙、柚子等,其中有很多果树都是七八十岁以上的高龄了。


兴坪镇坐落在“山水甲桂林”的漓江边,据说我们兜里的20元人民币背面的风景照就是这里。




4月2日,做完几位农户基本的果园土壤调查与访谈工作,我们决定去“探山”。其实,我可不是单纯去游玩,还抱着一些工作的“私心”的,呵呵。这里山林茂密,必定还有甚少被人为“改造”的地貌,我想去探访自然,寻找一些做生态农业的启示。这几天,在村里转,发现好多果树有生病的问题。我相信,生态农业,道法自然,答案就在自然里。


树干上的青苔




这是一棵据说上百年的桂花树,我看到它的树干上长满了青苔,它的根只是浅浅的固着在树干上,这棵树却枝繁叶茂,长得如此茁壮,每年村民都会上来采桂花,品质非常的棒!(ps:我们吃的桂花糖就是这里的,(*^__^*) 嘻嘻……)


而我发现,山下种植的果树树干上却很少有这种青苔,山下还有的果园的树上长了很多白色的斑块。仔细看,这些斑块上长满了白色的菌丝,用手一摸,有粉状(像真菌微生物的孢子)。这些微生物侵蚀树皮的韧皮部,而呈现白色,如果树干不能长出新的树皮,会阻碍枝干营养的运输,严重者可导致树干凋亡。




“黄龙病”




黄龙病是世界柑橘生产上的毁灭性病害,是由一种限于韧皮部内寄生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引起,柑、橘、橙、柠檬和柚类等均可感病。主要为害部位:叶梢。症状,叶片逐渐黄化,枝短、叶小变硬,表现缺锌、缺锰状的花叶。果实小或畸形,着色不匀,橘类常表现“红肩”果,橙类表现果皮青绿无光泽的“青果”。

当前,对待黄龙病没有根治办法,一旦得病,只能连根铲除。




这是一棵常规果园的柚子树,在树干的上面没有青苔,在树干背面还有些青苔。除了因为背面受光少以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药,树干正面每次会接受更多的农药。据本地农民说,打农药以后,这些青苔就会死。




这是生态种植的果园,树皮上开始恢复青苔。


通过这样的对比,大家有没有看出什么?山林里的大树树干上长满了青苔,树干上没有任何病害,树势繁茂。而使用农药的果园,树皮光光的,容易长有害菌,树势衰弱。


对的,青苔就是这些果树的伴生植物,互利共生。


青苔,是一种苔藓植物,一群小型的多细胞的绿色植物,多适生于阴湿的环境中。结构简单,仅包含茎和叶两部分,有时只有扁平的叶状体,没有真正的根和维管束。所以,它不会消耗树体的营养,它只是固着在树干上,它自己的茎叶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从空气中吸收水分和营养。而树干又因为青苔的固着和保护,形成一个小的生态平衡系统,互利共生又相互制衡,这样就不会有哪一种有害微生物肆虐猖獗而使果树受损了。


大自然就是这样的,没有植物是单一生存的,它一定有它的伴生植物,大家形成一个生物群落,互利共生,充分利用光、热、水资源,又共同抵御外敌。而我们当今的生产模式往往是只着眼于单一的作物上,种了一种果树,就看不得任何植物的生存了,用一些农药或除草剂,一定把田里搞得“干干净净”,反而让我们的农业生产系统更加脆弱,稍有风吹草动便抵挡不住了。


忙来忙去,我们会发现,人们好像在“瞎折腾”,不断地用一个问题去产生更多的问题,好像在“原地转圈圈”。其实,我们只要顺应自然的规律,按照它们本来的样子去让他们生长就好了。


小树、大树、老树的土壤管理策略




仔细观察山林中的树木,小树旁边往往生长着较高的草本植物(比树略低);再大些的树下会生长较小的草;在那些郁郁葱葱、冠层较厚的树下往往草就很少,而是覆盖着厚厚的落叶。


道法自然的生态农业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在树较小下的时候,我们可以种植一些高杆的绿肥植物,当然我们可以采收它们的种子或果实,只是把秸秆还回来改良土壤,补充营养。


这个阶段的树长得快、需要的营养也多,但是它还小,根系弱、枝叶少,养分、光热利用能力有限,而高密度种植高杆的植物,从时间和空间上都能够充分利用光、热、水、肥资源,然后把这些秸秆还田,等它们腐解,改良土壤,又能给小树提供营养,帮助小树根系拓展。


另一方面,通过多样化植物的栽培,也促进昆虫等生物的多样化,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农田生态系统,各种生物j间相互制衡,互利共生,就不会出现某一种“害虫”肆虐危害我们的目标作物了。




等到小树长成了大树,它需要更多的空间,于是树下就只能生长一些较小的草了。这些草儿春生秋凋,抑或相反,他们丰富的根系不断地去松软土壤,截留更多的水分和养分与果树分享;等到凋亡,它的秸秆又化成土壤中腐殖质,从而丰富土壤中的生命,帮助果树根系向更远更深处拓展。这便是“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了




随着根系的不断拓展,树冠也一层层增加,树下便密不透光了,此时只有很少的植物能够生长了,大树的营养来源只有靠落叶了。


我们每年带走了一些果实,或者我们可以还回来一些植物秸秆,进行有机物覆盖吧。




因此,我们对于小树、大树、老树的土壤管理策略就可以是生大草、生小草、做覆盖了。


神奇的苔藓植物——腐殖土的由来




在那硬邦邦的岩石上,突然出现了一粒苔藓植物的孢子,此时,有一粒尘和一滴水经过,被它迅速地牢牢抓住,又是一粒粒尘、一滴滴水的积累,它从来不嫌少,也不嫌生长条件恶劣。就这样,它不断的吸收着环境中水分、养分,不断地伸展着自己的根系,又分泌酸性代谢物来腐蚀岩石,促进岩石的分解,形成土壤。就这样不断地生长着,它的一代结束了,也化作腐质丰富这里的土壤,然后新的一代接着生长……就这样,慢慢地从一粒尘变成一块腐殖土!




随着腐殖土的增长,它能够积累更多的水分和养分,足以吸引更大的植物加入来共同生根、成长了,就这样不断地循环着、增长着,于是土块越来越大,越来越肥沃!




刹那间,我意识到生态农业的先行者和支持者们和这些青苔何其相似呀!在当下不可持续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盛行的情况下,这些“青苔们”,不畏环境的恶劣,一点点、一点点生成着、汇聚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腐殖土”!他们坚信,总有一天能形成一个可以持续肥沃的“果园”!那时候,我们每个人也都是圆满的!瞧,他们的队伍越来越大,越来越大……




向生态农业的先行者们致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