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研员眼中的统编教材】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品读统编语文教材,心朗花开

2017-10-27 徐承芸 基础教育课程

请点击上方的“基础教育课程”关注我们。

编者按

 教材建设是国之事权。为落实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教育部在意识形态属性强,具有极其重要而特殊育人功能的道德与法治、历史及语文三科教材上实行统编、统审、统用。为保证三科教材质量,教育部组织多名专家学者和一线教育工作者,历时5年编写完成。新教材于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投入使用。

 新的统编三科教材体现鲜明的育人导向,强化了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与适宜性。新教材要落地,中间需要有效地解读,引导教师完成从理念到行为的转换。为此,本刊选取最了解教师需求与实际的教研员这一视角,邀请了4位省级教研工作者,他们或参与了新教材的编写、审议,或正承担着新教材的国家级培训任务。希望教研员的感悟与体会能提供更鲜活而有针对性的视角,为教师正确理解和把握统编教材,用好新教材提供切实帮助。



        作为一名省级小学语文教研员,我担任过多年教材编写和培训工作。今年7、8月,承担了统编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和二年级上册教材在江西、山西、广西等地的省级培训工作。走近这套全新的教材,有如清风扑面而来,我与一线教师交流讨论,分享研讨,收获颇丰。


一、明确了语文教学的方向

        统编教材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编写依据,吸纳语文课程改革最新成果,沉淀课程改革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加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致力于构建开放、富有活力的教材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材儿童生活气息浓郁,语文教学方向明确,非常注重学生语文学习素养培养的螺旋上升、逐步提高。

(一)强化运用,联系生活

        教材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能力,在重视积累的同时,强化运用,体现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语文要素的具体呈现,避免了单调枯燥的机械操练,而是设计灵活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活动设计以运用为导向,同时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注重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指导他们将语文学习成果运用于生活,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

(二)引导发现,倡导自主

        教材设置了不同的栏目,引导学生发现语言学习的规律,鼓励探究学习,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展示交流的机会。教材通过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设计,引导学生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在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不断激发学习动力;久而久之,使学生主动发现规律、主动展示交流学习成果成为一种习惯,不断增强自信,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写字指导,循序渐进

        教材对写字教学指导要求更为明确。“语文园地”中增设了“书写提示”栏目(图1),根据不同年段对学生书写汉字提出明确要求,每课课后的写字指导也注重细节,精心指导。


        在一年级起步阶段,语文教师应切实保证每天“十分钟写字时间”,在课堂上加强写字指导,打好写字基础。教师要具体指导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间架结构,要一边指导,一边示范。写字贵在精,而不在多,要严格要求,切实保证写字质量,使每个学生不但能把字写正确,而且尽量把字写得美观。


二、开启了语文学习的全面启蒙

        教材做好了起步阶段的启蒙工作,使初入学儿童受到全面的启蒙教育。“全面启蒙”,指该教材不仅在语文知识能力方面为孩子打下良好的基础,重视汉语拼音的学习,重视识字写字、阅读的学习,重视口语交际的学习等,还在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健康心理、自理自护、与人相处等方面也做好启蒙工作。例如:“学习园地”中的“展示台”设计的场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展示卡片认识同学名字、在路上认识汉字、在食品包装上识字、展示积累词语的卡片、制作纠错本等活动设计,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明天要远足》《一个接一个》《怎么都快乐》《泪水茶》等新课文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指导学生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烦恼;“口语交际”中通过“我们做朋友”“用多大的声音”“请你帮个忙”“打电话”“商量”等主题情境的创设,分层次、分步骤地教给小朋友口语交际的方法,使孩子们不仅学会大胆地说、专注地听,还学会礼貌、清楚地交流,逐步培养小学生与人相处的能力。


三、解决了语文教学的困境

        统编教材虽说是一套全新的教材,但它并不是孤立的、新生的教材,而是集结了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专家学者的智慧,站在原有的12套国家审定通过的语文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内容。由于编写过程中充分听取了基层教师、教研员意见,教材更接地气,满足一线教学需要。

(一)增设练习题

      为了满足广大教师对教材中配置适当数量练习题的需求,一年级语文统编教材在每个单元后安排了一个“语文园地”,内设以下栏目。    

识字加油站:以丰富多样的形式,灵活安排常用字,引导学生认识更多的汉字。

字词句运用:形式多样的听说读写活动,重点复习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字词和句式,适度拓展,强调综合运用。

书写提示:强调重视汉字书写,打好写字基础。

我的发现:鼓励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规律,以提高识字效率,发展识字能力。

展示台:提供展示交流语文学习成果的平台,鼓励交流语文学习的收获,引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世界,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日积月累:集中安排古诗诵读、名言警句等传统文化经典内容。

和大人一起读:编选学生耳熟能详的故事、儿歌,提倡无压力亲子共读,是衔接幼小、口语向书面语过渡的重要桥梁。

(二)将课外阅读纳入课程

       统编教材引导广大教师注重往课外阅读延伸。关于“课外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要求:“义务教育课外阅读总量第一学段不少于5万字,第二学段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不少于100万字。”可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不少教师并没有意识到指导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是自己的分内工作,大多处于不管不问的状态。从儿童成长发育的规律看,8~14岁是一个人的黄金阅读期,这个阶段若错过“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也许就终身遗憾了。统编教材在小学阶段增设了“快乐读书吧”栏目,为课内外阅读架设了桥梁。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激发师生共同开发阅读资源,不断增加阅读量,体验主动阅读、分享阅读的快乐。

        一年级上册的“快乐读书吧”重在激发阅读兴趣,提示阅读途径和阅读方式,引导学生分享阅读的快乐;一年级下册推荐童谣和儿歌,培养分享图书的习惯;从二年级上册开始,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整本书的阅读,如推荐的第一本书是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任溶溶的《没头脑和不高兴》。广大一线教师应把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作为语文教学工作的首位。具体来说,在小学低年段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做到“五要”,即: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要着力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包括阅读内容的选择、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计划的制定观察、阅读过程的跟随等),要经常性开展阅读分享的交流活动。

(三)呈现双线组织单元结构

        以二年级上册为例(表1)。统编教材以双线组织阅读单元,兼顾人文主题和语文知识、方法、习惯等要素的培养。尊重语文教育规律,合理设计内容梯度,将语文要素穿插到各个单元中,成为阅读学习的要件。这样,使知识能力要求更加清晰,教学更加有章可循。


        宽泛的人文主题和螺旋上升的语文要素并轨设计,不仅观照了课文内容在同一单元间的联系,还切实体现了随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主旨。“语文要素”不但做到清晰呈现,同一单元内每课课后的训练有层次、有目标,还在训练学生的重要语文技能方面呈现年段目标的推进,如指导学生复述故事,各年级训练要求逐步提高,目标明确。(表2)


四、建立了科学的选文机制

        教材实行“编研结合”的方法,使编写更具科学性,符合语文教育规律。如,对各类语文教材编写特点进行认真地清理总结,一些好的经验被吸收到统编教材中;重视学界有关语文认知规律的研究成果,加以选择、吸收和转化,用来指导编写工作。

       课文的选篇体现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此外还适当兼顾时代性。新教材“时文”相对少了,经典课文又回来了,如《雪孩子》《寒号鸟》《小蝌蚪找妈妈》等。古诗文的比例占全套教材选文总数的30%,选文视野覆盖《论语》《孟子》《庄子》《列子》《晏子春秋》《韩非子》《三国志》《吕氏春秋》《战国策》《山海经》《史记》《汉书》《世说新语》《晋书》《朱子家训》等,涉及了经、史、子、集各部。选文体裁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也占有较大比重,小学选了40篇,初中选了29篇。

        这些世代流传的经典篇章,是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中深刻且有特征的标志,是我国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瑰宝,蕴藏着一个民族的价值观、道德理想、人生追求以及对世界感知的方式和审美情趣等丰富的内涵,是中华民族精神品质的内核。

        培训过程中,每每手抚新教材,和一线教师分享新课文、解读编写意图时,我们都满怀欣喜。“从不会说话的教材中理解众多编写者的良苦用心,尽力使得自己未来的教学体现新教材特点。”我的话语和着老师们闪亮的目光,流转在偌大的会场、专注的人群中,美好由此升腾。江西省年过七旬的特级教师刘武德翻阅了统编语文教材后,难以抑制喜悦之情,发信息让我转告青年语文人:“手捧新《语文》,请微笑!”我同感。

(徐承芸,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教研员。)

版权声明

文章与图片来源于《基础教育课程》2017年第10期(上),转载需注明出处。

基础教育课程

      《基础教育课程》杂志是教育部主管、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办的课程教学专业期刊。本刊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主旨,解读新政策、推广新成果、宣传好经验,为基础教育管理者、研究者及实践者提供权威专业服务。

       杂志上期聚焦:课程、教学、教材、评价,下期关注:学校、学科、教师、资源及教育随笔等。欢迎订阅、投稿(不收取任何版面费及编辑费)。

投稿邮箱:kecheng@ncct.gov.cn     

订阅电话:010-58556775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