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家点评《骄杨之恋》:​对信仰忠诚 对爱情坚贞

文化陕西 2022-10-25


碗碗腔现代戏《骄杨之恋》是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之作。该剧以诗意的宏大叙事,展现革命先烈杨开慧从认识自我、寻求自我、实现自我,到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壮丽人生。自去年首演以来,《骄杨之恋》凭借红色的主题、诗意的表达、新颖的舞台呈现,受到业界专家和广大观众的好评与欢迎。



永远的骄杨

——观《骄杨之恋》


王蕴明

这是一首诗,一首抒情诗,一部剧诗。《骄杨之恋》以革命先烈杨开慧与毛泽东同志的恋情贯穿始末,诗化地展现了杨开慧坚定的革命信仰、坚强的革命意志和高洁的亲情与节操。剧目首章展示杨开慧与风华正茂的女师同学们一起以“贵我”相期许,眼观时势风云,心系黎民。支援受洋人资本家剥削残害的纱厂女工,组织罢工游行,发出“贵我妇女,劳工神圣”的时代强音。二章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杨开慧183天未得毛泽东信息时眷恋、疑虑的情态,抒发了对毛泽东“情如春水难自抑,深深我情为他留”的高洁情操。三章继写杨开慧待字闺中,情诗寄出却未见毛泽东回音,疑虑愁闷不已。面对刘老板托媒为其子求婚与家族劝嫁,杨开慧毅然拒绝。相持间,好友李淑一送来了毛泽东的信。杨开慧阅信后,坚定自若地告诉妈妈:“原谅女儿吧,我要到润之那里去,我要去做他的新娘!”四、五、六章再现了杨开慧在狱中不惧敌人的酷刑拷打、利诱劝降及以残害儿子毛岸英相威逼,意坚志刚。最后,她告别了祖国和亲人,昂首走上刑场,将“无尽泪化作那绵绵春雨,周身血流成那生命的恋歌”。骄杨精神不朽!尽管数十年来,已有若干剧种将这一题材展现在舞台上,然而该剧却“花开一枝别样红”,在意蕴意境的开掘、人物情感的披露和艺术表达的样态上有着新的创造与超越,营造了独具的艺术风格。其一,两位更夫穿插得好,既传统又有新意。他们在幽默调侃中见深沉、抒悲愤,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代言人。开篇,在漆黑夜中一句“太黑了,亮天吧”之双关语揭露了剧作的深刻寓意。中场,杨开慧被捕。二更夫例行旧职,顺然地叙说了毛泽东和杨开慧的革命业绩和人品,斥责了国民党反动派屠杀共产党人的血腥罪行,愤恨这“好人遭罪,恶人扬威的鬼世道”,老泪纵横地吆喊着“十大杀令”。终场,杨开慧走向刑场,二更夫在为“巾帼英雄,千古英烈”送行的同时悲惨地呼喊着:“太黑了,亮天吧!”其二,真切细腻地表达了杨开慧情感世界的丰富与升华。与以往芸芸剧作不同,该剧由民谣“傻俊角,我的哥,和块黄泥捏咱两个;捏一个我,打碎了再用泥和。再捏一个你,捏一个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永生永世不分割!”贯穿全篇,表达了杨开慧与毛泽东爱情的坚定性。同时又两次表述了她由爱而生的疑惑与愁绪。在狱中,杨开慧在夫与子两不舍的绞痛中决然以死抗争、奋身撞向牢墙,伟大的人性母爱与坚贞的革命节操如日光照世,为其最终的英勇就义做了坚实的铺垫。其三,侧写毛泽东。剧中毛泽东没有出场,但又无处不在,时时在杨开慧的脑海、情感、意志、信念中。热恋时,杨开慧因他而幸福、忧愁;被追求、逼嫁时因他而坚定;敌人以拷打儿子逼其与他离异时,“你父他在井冈浴血奋战,妈怎能让背叛辱其尊严。”他是她革命的动力、征途的火炬、情感的归宿。同时,剧中又通过他人之口展现了毛泽东的雄才大略、卓尔不群。由杨母向振熙对二人的婚姻期盼与担心评述了毛泽东“有才华、有抱负、有冲天豪气。而他太执着、太率性、太像一团火”的志向与秉性;由军阀何键的愤恨宣告了毛泽东“井冈山会剿,你让我损兵五千,在蒋总司令面前颜面尽失,攻占长沙,你逼得我弃城潜逃,差点丢了省主席位子”的神武战功。如此集炼笔墨、贯通气脉,在聚焦杨开慧行止节操中昭彰毛泽东的书写,巧收并蒂莲花之俊俏。其四,营造了诗、歌、戏、舞新颖别致的艺术景观。诗的内蕴与“歌舞演故事”艺术表达是中国古典戏曲本质的美学特征。然而以此表现当代的现实生活,却遇到了极大的困难。故众多戏曲现代戏至今仍停留在“话剧加唱”的艺术样态,弱化了戏曲的美学特质。该剧则成功地实现了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观众步入剧场,首先吸引目光的是横贯舞台的大幅手书毛泽东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音乐响起后幻化为漫天红霞。一群象征着青芽破土的美女和着优美的歌谣“傻俊角,我的哥,和块黄泥捏咱两个”翩翩起舞,一幅如诗如画的意境即刻展现在观众面前。尤为精妙的是在这群长袖善舞的美女中有一位灿若天仙般的“骄杨之灵”,她是杨开慧信仰、意志、心灵、情操的意象幻形。“傻俊角、我的哥”民谣与“骄杨之灵”之舞贯彻全剧,不论是思念毛泽东时,还是在与敌人斗争时,“骄杨之灵”作为一种意象始终如影随形。更为巧构的是在展现杨开慧狱中遭受酷刑时,摒弃了往常的血腥具象,而是以“骄杨之灵”的炼狱之舞幻化之。雅俗兼美的歌词、诗韵的话白、疏朗的布局和深邃厚实的场面营构,一种承继中国戏曲美学精神、适应当代审美取向、诗歌戏舞综合交融的艺术样态昭示着中国戏曲光灿的未来。全剧阵容搭配得体,节奏张弛有度,风格诗情画意,抒情而不失戏剧张力。饰演杨开慧的李梅,嗓音甜润、表演细腻,善于以声腔与形体表达杨开慧在不同情境下的心态情貌。思念毛泽东时,柔情缠绵;眷爱儿子时,情感昊天;为革命、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气贯长虹。李梅基功纯熟,巧妙地化用“跪蹉”“串翻身”“旋转卧鱼”等程式身段,化残酷为雕塑美;善运心灵之窗,无论是对爱人的眷念、对儿子的母爱、对叛徒的蔑视、对仇敌的怒怼,都由她清澄的眼神中传感到观众的心扉。如此,“这一个”神貌迥异的杨开慧便鲜活地矗立在我们面前。

《骄杨之恋》剧照



爱情的花是带血的

——评碗碗腔现代戏《骄杨之恋》


鲁太光

1918年8月15日,毛泽东与萧子升等24位湖南青年奔赴北京,筹组赴法勤工俭学之事。1919年春,赴法勤工俭学大功告成,毛泽东则因母亲病重,回湖南奉母。在北京的这大半年,生活可谓清苦,但多年后毛泽东在陕北保安对来访的斯诺回忆经历时,言语中不无浪漫、豪迈,他忆起“北海上还结着坚冰的时候,我看到洁白的梅花盛开”,想起唐朝边塞诗人岑参咏北海冬树挂珠的千古佳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北京,他结识了李大钊等新文化运动主将,初步接触了马克思主义,也与敬重的老师杨昌济之女杨开慧初步建立恋爱关系。

毛泽东离京返湘后,他们开始鸿雁传书,一段极短促而又极壮丽的爱情由此展开。1930年10月,杨开慧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坚守信仰、忠诚爱情,威武不屈、利诱不从,于11月牺牲。1957年2月,毛泽东书写下《蝶恋花·答李淑一》,长歌当哭:“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由此,“骄杨”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学意象。由《蝶恋花·答李淑一》衍生出不少文艺作品。王建平编剧、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眉碗团演出的碗碗腔现代戏《骄杨之恋》,亦是以此为蓝本创作的一部现代作品。

这部戏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杨开慧为主角、以现代女性意识为中心,淋漓尽致地展示了杨开慧的爱情选择、心路历程及其金石之质。

上述特点在前三幕中表现得尤为细腻。第一幕展现了一群经过“五四”洗礼的现代女性,故事得以发生、展开,皆立足于此。而这在相继展开的爱情故事中表现得更加充分饱满。这部戏至少包含了三种爱情冲突。毛泽东与陶斯咏曾经彼此爱慕,这对杨开慧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作为一位现代女性,在可能的爱情竞争甚至危机面前,她该何去何从?由此,王春和的出现就显得意味深长。可杨开慧毅然决然地拒绝了苦苦追求的王春和,告诉他:“非你不优秀,只因爱无舟,唯他是独有,信仰共心头。”展现出杨开慧的爱情与信仰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面对舅叔公等一帮“长辈”拿着厚重的聘礼和老旧的礼法说亲时,她不为所动,回复众人“不完全,则宁无”。杨开慧不仅是在回复母亲与众“长辈”,而且还是回复王春和,特别是毛泽东。这位现代女性的高洁形象动人心弦,她对爱情的坚贞具有信仰的深意。

后三幕表现的是杨开慧被捕后,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清乡铲共”督办何键指使爪牙李琼对其严刑拷打,又听从曾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后叛变革命的任子夫指点,逼迫杨开慧写声明与毛泽东离婚。这样的处置办法实为釜底抽薪,不仅会抽取掉杨开慧与毛泽东爱情的根基,而且会抽取掉他们之间信仰的根基,进而涣散革命者斗志。杨开慧看穿了他们的阴谋,不畏严刑拷打。但为达目的,李琼指使手下在她面前拷打毛岸英以相逼。亲情与爱情都是她割舍不下的人间至爱,在万般纠结与无奈之中,杨开慧只好撞墙自杀以守护亲情、爱情和信仰。这之后,何键又指派任子夫来劝诱。他试图以“现身说法”的方式说服杨开慧放弃主义、理想与爱情,守住生命、孩子与余生,这是一场信仰之争、真理之争、道路之争。任子夫把马克思主义当做单纯的学术而非信仰来看,对此,杨开慧反驳:“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可每迈出一步,我们就离它更近一步。”这样的回答,不仅在当时掷地有声,就是在今天,也依然振聋发聩。

杨开慧献出了一腔碧血守护爱情与革命信仰,也为无数后辈守住了一个开放、可爱的未来。爱情的花是带血的——正是因为有人用鲜血和生命守住了爱情之花、信仰之花,我们的爱情才不再沾染血痕。这就是杨开慧爱情故事的真义之所在,这也是毛泽东在《蝶恋花·答李淑一》开篇即呼杨开慧为“骄杨”的真义之所在,也是他在回答老友章士钊“骄杨”作何解释时,慷慨回说“女子革命而丧其元,焉得不骄”的真义之所在。为了完满地展示这一真义,主创团队调用了多种艺术手法。比如,多次让两位老更夫以对话的方式展示在何键残暴统治下湖南暗无天日的现实,以衬托杨开慧追求之光明意义;设置“骄杨之灵”这样一个近似影子的形象,展示杨开慧的灵魂之美、信仰之真;将民歌《傻俊角》作为主线,贯穿全剧,以强调毛杨两心如一。

杨开慧英勇就义后,翩翩舞蹈中,漫天似雪似梅飘扬而下,演员飘逸围巾上那红白相间的梅花,显得格外动人。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爱情在北国梅花的凛冽绽放中开始,梅花“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的卓异“花格”与杨开慧的优秀品质亦如出一辙。梅花这一意象,很好地表达了“爱情的花是带血的”的艺术主题。

《骄杨之恋》剧照




人间至爱 荡气回肠

——看碗碗腔《骄杨之恋》


安葵

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优秀演员李梅主演的《骄杨之恋》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将杨开慧这一丰满生动的形象活现在人们眼前。打倒“四人帮”之后,全国出现了“歌颂老一代”的创作热潮,其中就有表现杨开慧的作品。此后几十年来,不同剧种创作了许多表现杨开慧的剧目。在这种情况下,创作出与众不同的新作品难度很大。碗碗腔《骄杨之恋》的主创团队迎难而上、独辟蹊径,深入理解杨开慧这一历史人物,着重表现人物的感情,在抒情中塑造人物,显示出清新俊雅的风格特色,让我想起清代薛雪在《一瓢诗话》中的一句话:“诗文家最忌雷同,而大本领人偏于雷同处见长。”导演查明哲对作品整体风格的把握显示出其创造的功力。这是一部革命悲剧,又是一部抒情诗剧,壮美与柔美相兼。通过伴舞表现人物情感的外化,是很多作品都用过的手法,但此剧用得恰到好处。开场时,杨开慧的“意象形象”与春芽共舞,是对人物成长的衬托;而她被折磨时的“炼狱之舞”则是对人物情感的直观显露和强化。剧中的杨开慧既有个性特点,又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她是五四时期的“新女性”,带领一群风华正茂的少女做“毛氏”健身操,喊着“锤炼品德,砥砺意志,强健体魄,追求真理”的口号。她们锤炼的品德是“贵我”。这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杨开慧从毛泽东那里接收来的思想。在这种精神的鼓舞下,她坚持独立自主的婚姻观点,拒绝了富家子弟的求婚,对抗家族的压力,毅然决然地去投奔自己心爱的毛泽东。在做了毛泽东的妻子之后,杨开慧就成为敌人攻击和迫害的重点对象。在严刑拷打不能奏效的情况下,敌人又使出各种卑劣的手段。他们想迫使杨开慧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以换取“自由”,从而对共产党和红军造成重大打击;此计不成,又用毒打其子的手段摧残她的意志。面对敌人的种种残忍行径,杨开慧是如此的坚定。她像雪中寒梅一样“雪压纤枝情不改,宁守天地一片白”,在心中对儿子说:“你父他在井冈浴血奋战,妈怎能让背叛辱其尊严。”她为保护儿子以死相拼。她对爱情的忠贞与对信仰的坚信融合在一起,既是一位贤妻良母,又是一位坚贞不屈的革命者。在与叛徒任子夫的论辩中,杨开慧正面论述了自己的理想信念。任子夫曾经以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为傲,却走上叛变之路。他经受不住挫折的考验,遇到革命的暂时失败就认为理想是“虚无”。坚定的革命者与叛徒之间根本的区别就在于具有不同的人生观和生死观。杨开慧随口吟出李大钊的“铁肩担道义”,湖南前辈志士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和裴多菲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等名言和诗句。这说明杨开慧接受了中外革命思想的营养,其中有些是从毛泽东那里接收来的,如李大钊的思想;同时,在她的身上,也流淌着湖南先贤的血脉。两位更夫说:“巾帼英雄,千古英烈呀!”实为历史的定评。李梅在《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等剧目中,曾成功塑造了乔雪梅、孟冰茜等现代人物形象,在《骄杨之恋》中又塑造了大义凛然、亲切感人的杨开慧。一方面,李梅的秦腔、眉户唱腔都富有魅力,用碗碗腔塑造杨开慧也很贴切。另一方面,这部作品也提升了碗碗腔这一民间小剧种的艺术表现力。李梅抑扬婉转的唱腔与她张弛适度的身段表演相结合,体现了刚柔相济的艺术风格。剧中,杨开慧的牢房窗外一枝绽放的红梅,是一处醒目的点染。“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梅花,是毛泽东的最爱,也是毛、杨共同理想的象征。此刻,它成为鼓舞杨开慧坚守理想信念的精神力量。牺牲前一晚,杨开慧默默地与儿子道别,泪中带笑:“妈妈我人生虽短心无愧。”“妈妈我化春泥碾做尘,寸心寸爱寸意寸情日夜伴儿永相随。”杨开慧的英勇牺牲在舞台上绽放出壮烈的美。中国古代的才子佳人常以诗作为感情连接的纽带,杨开慧也正是从毛泽东的诗中更深地领略了他的豪迈气概、英雄胆识和兼济天下的悲悯情怀,因此对他产生了深深的爱。她吟诵着屈原的《橘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心中还不时响起湖南民谣俗曲《锁南枝》“傻俊角”的旋律。以湖南先贤屈原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以湖南民谣《锁南枝》为代表的民间文化亦是她所爱,这种爱与她对毛泽东的理解和爱是联系在一起的。笔者从时贤的文章中看到,毛泽东在《辩证唯物论教程》一书第三章第十一节的批注上曾引用了“哥哥身上有妹妹,妹妹身上有哥哥”这句出自《锁南枝》中的歌词,说明毛泽东对这首歌的熟悉和热爱。由此可以看出剧作家王建平广泛阅读了有关资料并善于化用。毛泽东既然熟悉并喜爱这首民谣,那么在他和杨开慧的恋爱中,两人用这首民谣来表达感情就是很自然的事了。从另一方面又可看出,杨开慧这一新女性深深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骄杨之恋》所表现的人间至爱充满了诗意,因此能使人荡气回肠。

《骄杨之恋》剧照




凝结着爱与信仰的生命之光


徐健

《骄杨之恋》从一个新女性成长史的角度,写革命的风起云涌、写命运的波澜跌宕;从对“革命”与“爱情”关系的全新呈现中,写生命的纯粹纯真、信仰的忠贞不渝;也从诗化的人物形象与舞台呈现中,完成对爱的升华与精神的礼赞。《骄杨之恋》从福湘女中青春觉醒时期的“贵我”写起,延展出杨开慧青春绽放时期的“忘我”以及英勇就义时的“舍我”,以10年的时间跨度,再现了杨开慧革命与理想的成长轨迹。“革命”与“爱情”是不少此类题材创作绕不开的两个关键词,但该剧没有从正面围绕两者展开戏剧冲突,而是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与情感体验,从心灵空间的架构、生命冲动的感知中,为一位杰出女性革命与爱情的成熟找到较为真切的心理基础,也让这位女性具有不同于其他革命者的鲜明个性。剧作溯源杨开慧革命的“初心”,在“磊落人生求自立”人格主张中确立了杨开慧追求自由、自立自强的性格基础。而“君子铁肩担道义”的铮铮誓言则表现出她在经历大革命失败与严峻的斗争形势后,对革命前途与使命担当的坚定信念。牺牲之际,杨开慧把对革命成功的必胜信心融入到“春色满园好山河”的美好畅想中,将自己所从事的革命事业与生活在这片土地的每个人结合在一起,实现了个体生命的精神升华。创作者通过书写杨开慧因毛泽东而产生的不同心理和情感变化,表现两人之间深厚的情感,揭示出一位年轻女性面对爱情、面对恋人与丈夫时的复杂而绵柔的心理。更为重要的是,该剧展现了杨、毛二人为共同信仰而做出的巨大牺牲,呈现出杨开慧为了爱与革命无怨无悔、倾注全部的生命状态,正是后者让她成为中国新女性中独特的“这一个”。恋爱中的杨开慧得知毛泽东来到福湘女中演讲的消息后,怅然若失,但面对王春和的求爱与他提出的优渥生活条件,杨开慧没有任何犹豫地选择了毛泽东,因为她“已早把此生许,深深我情为他留”。杨开慧多层心理变化的背后,是她对毛泽东无限的爱意与对他所从事的崇高事业的坚定信仰。第三场中“逼婚”“收信”“别母”“离家”等一系列情节,步步影响着杨开慧的爱情抉择,她最终决定“一切世俗抛大海”,跟着毛泽东一起革命,将她所认同的理想与纯粹的爱融为一体。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发自内心的爱,她在狱中拒绝发表离婚声明以及牺牲前留下的“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的遗言,才显得那样的悲壮、锥心、感人。“傻俊角,我的哥,和块黄泥捏咱两个……”这首源自旧时民歌《汴省时曲·锁南枝》的唱段,是毛泽东非常喜欢并多次引用的民间曲子。剧中,这首民歌象征性地表现出两人爱情、事业与他们深爱的这片土地的紧密关联。这种寓情于物、寄情于景、以物传情的手法,在剧中比比皆是。第五场,面对任子夫折来的梅花,杨开慧想到的不仅是“生命被扼杀”,更是以梅为喻,表达了对自由的生命意志与高洁的人格的赞美。该剧以诗的叙事、诗的抒情写人,表现爱的不朽与灵魂的升华;以诗的意境、诗的凝练写信仰,传递出生命的璀璨与青春的无悔,为红色题材的现实主义表达,增添了浪漫主义的艺术质地。导演查明哲从戏剧诗的视角架构舞台空间、完成场面调度,一方面通过转台与主视觉装置的变换,营造出多个主要事件的戏剧场景,另一方面突出现实空间与心理空间的交织,借助“骄杨之灵”的舞蹈、牺牲前与众乡亲诀别乃至倒地后再次轻吟“傻俊角”等写意化的呈现方式,多层面外化杨开慧的内心世界,让观众沿着一个至真至纯至美的心灵轨迹,充分感受情感的真挚,追求国家新生的新一代女性身上超越一切的爱与坚强。“愿岁并谢,与长友兮。年岁虽少,可师长兮。”屈原在楚辞《九章·橘颂》中咏叹的是友情的坚定不移、生死相依。一位近百年前的新女性,则在剧中用这句话表达了她对爱人的一往情深。这句话与毛泽东《贺新郎》中“重比翼,和云翥”一起,成为两个真性情的革命者爱情与信仰的见证。以细腻婉转见长的碗碗腔,不仅用一部作品完成了红色题材叙事的全新探索,而且在情感的娓娓流淌中,让今天的观众重新走进了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的爱,并从中找到了信仰的力量与前行的“初心”。

来源:中国文化报

陕西迎来暑期旅游热 各景区疫情防控不松劲

省文化和旅游厅举办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培训班

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厅直系统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动员部署会

把“茅奖”作品搬上舞台——陕西人艺擦亮“陕派话剧”艺术品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