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欢喜喜过大年 | 锣鼓喧天喜迎新春 这场榆林古城的秧歌展演不容错过
为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发挥春节等传统节日凝聚文化共识、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作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指导,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中共榆林市委、榆林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榆林市委宣传部、榆林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共榆阳区委、榆阳区人民政府承办的全国秧歌展演活动在春节期间在榆林火热上演,并一直持续到2月25日(正月十五)。
来自广东英歌舞、安徽花鼓灯、山西稷山高跷走兽、黑龙江满族花棍歌舞、内蒙古赤峰蒙族秧歌、河北昌黎地秧歌等全国9个省(自治区)具有地方特色、民族风情的13支秧歌队,会同陕西省各地市8支秧歌队以及榆林市内14支秧歌队,总计近3000名演员同台献艺,为当地群众和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奉献了一场场精彩表演。
展演期间,每天下午1点至4点有5—8支秧歌队在榆林古城大街和二街定点展演和行进表演,定点展演点设在二街世纪广场东和榆林汽车南站东。
已表演的山西原平凤秧歌队派出42名队员,秧歌舞蹈风格别致,曲调风味独特,表演时男女演员各半,男演员身背腰鼓,头戴一顶草帽,帽顶带有一条既薄又窄约丈余长的竹圈,盘成螺旋状,竹圈顶端置红色绒球,形似凤凰头顶的红翎。女演员手持小堂锣,边敲边舞,在一打一敲一甩一扭上下足功夫,急缓相间,刚柔相济,洒脱大方,情趣悠然。
山西稷山阳城高跷走兽表演由26人组成,分为高跷走兽麒麟、独占鳌头、独角兽、貅狼四组,演员们精湛的表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山东省商河鼓子秧歌队被誉为“北方汉民族男性舞蹈的代表”,他们带来的秧歌气势磅礴、威武雄壮、氛围炽烈,是劳动人民力量和韧性的艺术体现,表现出了山东大汉一往无前、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商河鼓子秧歌驰名中外,在国内外获得诸多荣誉,赢得广泛赞誉。
除外省已表演的秧歌队外,省内的榆林市榆阳区秧歌队,以榆阳区文工团秧歌队为班底,融合镇川缠腰鼓子、芹河保宁堡老秧歌、长城路街道高跷、北部乡镇舞狮和煤海艺术团的演员,160余人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方阵,共同演绎老秧歌、高跷、缠腰鼓子、抽场子等非遗项目,为现场观众带来不一样的秧歌体验。
韩城市秧歌社火派出66名队员,由锣鼓、秧歌、旱船、丑角、高跷等构成,体现了韩城秧歌的音乐和舞蹈元素,具有浓郁的地域文化表现力和感染力。
榆林高新区秧歌队派出168名队员,把陕北秧歌唱中带舞、说中带跳、扭中有戏、闹中含剧的独特表演风格展现得淋漓尽致,为现场观众献上了一场精美的文化盛宴。
榆林市文旅系统秧歌队由国家级、省级非遗传承人王向荣、孙志宽、高旭来、王晓怡、贺斌、贺娜等130名艺术精英组成,表演既有浓郁的陕北地方特色,又体现着昂扬的时代气息和文化精神,让陕北秧歌的喜气与美气共生,豪气和大气同行。
宝鸡眉县威风战鼓剽悍威武,粗犷豪壮,充分彰显着关中秦人的个性。
横山区秧歌队以硬气、刚毅并且充满力量的表演打出了新时代中国人的时代特色和精神风貌。他们曾多次代表陕西参加重大展演活动,受到了各界广泛好评。
咸阳市秦风秧歌队将锣鼓与秧歌进行融合,欢快的鼓点节奏展示了咸阳地区秧歌演员的激情与活力,体现了咸阳古都关中风情,也传递着咸阳文旅对广大群众的春节祝福。
神木市秧歌队带来的节目《盛世欢歌过大年》,既体现陕北传统秧歌的大气、热情,又具有现代秧歌的创新和融合,给观众带来了听觉和视觉上耳目一新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