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听说今年春晚导演是中大校友?!

2017-01-26 中山大学


明天就是大年三十啦

吃年夜饭、发压岁钱

还有一项必不可少的传统项目就是

看!春!晚!


阖家团圆,游子归乡

一家人围着电视机看春晚的场景

成为许多游子难以忘怀的记忆

倍受瞩目的鸡年春晚即将来临

对于海内外中大人而言

今年的春晚更是分外亲切


当当当当!

鸡年春晚总导演杨东升

竟是中大校友?!

我与春晚导演读的是同一所大学?!


没错!

今年春晚总导演杨东升

系中山大学哲学系79级校友

饮水思源,杨导演毕业之后

仍为中大校园音乐的发展添砖加瓦

拍摄中大的文艺专题片《期望》



杨东升是中央电视台大型节目中心制片人、主任编辑,央视著名资深导演。他曾多次获得国家级电视文艺大奖,比如《可爱的中国》获得第19届金鹰奖节最佳导演奖、“2002年春节歌舞晚会”获得星光奖一等奖。他拍摄上百部音乐电视作品,多部成为中国音乐电视的金奖作品,并获得中国音乐电视最佳导演奖的称号,其中2000年音乐电视《幸福万年长》在中国音协、视协举办的中国艺术歌曲音乐电视展评中,获得最佳作品、最佳剪辑、最佳导演等大奖及星光奖二等奖等;音乐电视作品《家乡美》2001年获得CCTV、CHANNELV音乐盛典最佳录影带奖;2003年获得中国轻音乐学会"学会奖"最佳音乐录影带奖;2006年音乐电视作品《海风》获CCTV.MTV音乐盛典最佳音乐录影带奖……


他曾担2000年国庆专题晚会《可爱的中国》总导演,“2002年春节歌舞晚会”总导演,第五届和第七届、第八届中韩歌会总导演,2006年、2007年大地飞歌中国东盟博览会暨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开幕晚会”总导演,1991、1998、2005、2006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导演……他多次担任国际国内重大节日庆典晚会总导演,最近的导演作品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电视文艺特别节目”——《伟大的旗帜》。



春晚故事

经验丰富的春晚“新”人


提到“春晚”,对于多次担纲国内外重大庆典晚会总导演的杨东升来说,并非陌生。1991年、1998年、2005年、2006年、2009年、2016年,他曾参与了多届春节联欢晚会的创作工作,岗位也遍及导播、歌舞导演、执行导演等多个领域。不过,领衔“总导演“对他来说还是第一次。他开玩笑地自称是春晚“新”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他说:“我就喜欢这些(电视),文艺创作领域好多东西都靠自学,有兴趣就有悟性,能把对生活真实的感悟艺术化地表达出来,这样才能创作出让大家满意的春晚。”


童心未泯的科技控


相熟的人都喜欢叫杨东升“大男孩”。资历和年纪都已“资深”的他,却始终保持一颗爱探索、爱钻研的好奇心。平时里,他的一大爱好就是环游世界观摩演出,看到了最新的科技应用或者潮流设备,总是要第一时间搞清原理和应用空间,再想方设法地融入到自己的电视节目创作中。有时,为了实现天马行空的创意想法,他甚至还要“发明”一些特种设备。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绝”。或许,正是这种永不满足的探索精神驱动了他不断前行,寻求突破。


电视圈的哲学家


杨东升在学校所学的专业是哲学,毕业后却转行做了电视导演。作为以歌舞晚会见长的导演,他对春晚比重最大的歌舞类节目驾轻就熟。业余生活中,他喜欢听音乐、唱歌剧、画油画、看电影,涉猎广泛、爱好颇丰。也许,正是这些经历与爱好,造就了他特有的电视美学,融入到每一个他指导的作品之中,为各类文艺创作贴上了自己的标签儿。不论是作电视导播还是作晚会导演,杨东升最坚持的一大原则就是“创新”,这是一切文艺创作的不竭动力。他认为,创新包含很多层次——从整体的创作架构、到单个的节目,从样式到内容,都要全方位创新,“就算是同样的内容,你也要做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效果,这才是我们想要追求的。”


爱较真儿的老匠人


杨东升常常自比是一位老匠人,一辈子就做电视,做就要做到最好。文艺创作的道路有千百条,而他选择了追求极致。在他看来,歌舞类节目的呈现方式要唯美,极致的唯美才能触发心灵的震撼;语言类节目要引起观众共鸣,有共鸣才能深入人心。在工作上,杨导是出了名儿地爱较真儿,他认准的事儿一定会坚持到底,因为他坚信,精雕细琢才能打造精品,立足高原才能创作高峰。“身为文艺创作者,越是浮华的时代,越是需要大家潜心创作的匠心精神。”文艺创作的高峰不是朝夕可至,而是一条漫长的探索之路,“我是个创作者,也是一名普通的观众,生活就是我们所有艺术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和动力。”


这边厢,鸡年春晚正进入到紧张的最后彩排阶段

那边厢,让我们把时针倒转到杨导演的青年时代

让我们来看看他与中大有哪些不得不说的故事?


中大情缘

杨东升是中山大学79级哲学系校友,虽然他并非《向大海》专辑的创作者,但是提及80年代的中大校园音乐,他是一个不能忽略的人物。正是他带领着中央电视台制作团队,围绕《向大海》拍摄了中大的文艺专题片《期望》。

招生主题歌的演唱者

毕业于中大的杨东升深知校园音乐得以发展离不开学校活跃开放的文化氛围。提起本科生活,他还不由得感叹那时学风之盛。在当时,哲学系能接触到包括存在主义、现代哲学等欧洲的各个流派,可以说是大陆学校中接触面最多最广的。常规的哲学都是一分为二,而在中大哲学系,大家一直讨论该一分为三,甚至一分为多。


除了学习氛围好之外,学生还有许多接触文艺活动的机会,比如每周都举办的西洋古典音乐欣赏会。校刊《红豆》也办得红红火火,里面很多优秀的散文、小说,都是学生自己创作的。许多人课外还会练习各种乐器,诸如长笛、二胡等等,宿舍楼道里什么乐器都有,可以称得上是校园一大景观,组一支乐队再容易不过了。这种兼容并包的校风给杨东升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当时恰逢中大正在制作招生宣传的主题歌,主题歌由生物系的同学作词,学校的小乐队进行伴奏,由南京电视台录制。杨东升当时是学校文工团的男高音,因为感兴趣去试唱了,没想到他演唱的版本被最终获得选用。这成为了他学生时代的一段难忘的记忆。


用专题片记录母校的音容笑貌

《向大海》专辑出版后被传唱四方,此时杨东升已经在中央电视台工作。听到来自母校充满青春朝气的歌声,心生触动的他通过班长,也就是时任中大团委书记的夏纪康,得到关于中大校园歌曲的更多细节,决定以文艺专题片的形式记录下这样精彩的校园光阴和时代声音。


杨东升从1991年开始就多次担任央视春晚的导演,也多次担任国际国内重大节日庆典晚会总导演,但是这部为母校制作的专题片是他进入央视后的第一个独立作品。在拍摄过程中,杨东升和他的团队从美学角度做了很多新的尝试,突破了央视传统的文艺演出形式。团队不希望只是搭个舞台,在同一个场景下全部拍摄完成,所以花费了很多心血减少舞台成分,摆脱舞台片的叙事模式。


他们在大操场上布置了一个世界地图的场景,借此表达“中大学子的眼光应该立足于世界”的寓意。具有象征意义的校园原创歌曲被挑选出来,然后由学生演绎。整部作品通过话剧、歌曲等形式来呈现,以艺术手法来记录中大的校园音乐,强调思想性和纪实性。


最有纪念意义的一部作品

片子拍好之后需要主题曲,杨东升找到著名作曲家士心先生(《小白杨》作曲者),两人可谓是一拍即合。“我们学生的歌都很具有生活性,非常好听,现在我们的宣传片需要一首反映校园文化的主题歌。”著名词作家海泉老师做完词后,士心先生用短短两天时间就完成了作曲。


最终拍摄制成的片子被命名为《期望》,也是迄今为止唯一在央视完整播出的中大专题片。这部作品后来在全国多项比赛中获奖,因为它非常真实地记录了80年代繁荣兴盛的校园音乐。


“《期望》在我心中,一直都是最有纪念意义的一部作品。”杨东升说。




--- iSYSU ---

部分内容采写:徐红

综合澎湃新闻、湛江日报

图片来源自网络

文案、编辑:Lyra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zhongdaguanwei@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