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博雅学院陈慧老师:在最美好的年华度过一段诗意的生活

SYSU 中山大学 2019-05-26
编者按:自2013年起,博雅学院开设《诗词格律》课程,迄今已有四个年头了。该课程备受学生喜爱,也从一门2学分的选修课变成了4学分的必修课。这门课程到底有什么魔力?近日,官微记者有幸对课程授课教师陈慧进行专访。


▲陈慧老师


开课缘起:少时困惑,诗意生活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作为律诗的颔联为何没有对仗?“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别”为何是仄声?“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者”和“下”为何普通话读起来不押韵?博雅学院的青年教师陈慧说,自己小时候读诗常遇到这样的困惑。

 

上大学后,发现中大自建校以来就云集众多诗词名家,诗词教育氛围浓厚。带着少时困惑的她很快成为岭南诗词研习社的最早成员之一。她说,自己学会写诗,得益于那时许多老师的悉心教导。直到现在,还时时怀念周周社课、月月雅集的生活。做老师后,她也希望像自己的老师那样,让更多学生在大学最美好的年华度过一段诗意的生活。


陈慧老师说,博雅学院是博雅教育的一片试验田,《诗词格律》作为其中的一门课程,也因此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博雅理念、小班教学和课程互补。课程的最终目的还是希望学生能通过作诗填词,更加亲近伟大作家与伟大作品,更好地涵养诗心、藻雪精神。


▲陈老师之前讲解范仲淹的《渔家傲》,用了秋季在坝上拍摄的照片给同学们体会“波上寒烟翠”、“衡阳雁去无留意”。


课程风格:温厚雅健,导人向上


这门课程下功夫最多的是导论课,陈慧老师坦言。为了把与古典疏离的“现代人”拉进诗的世界,她想方设法和大家讲解诗的魅力和意义,希望诗歌可以让大多数“活在平静的绝望”中的人明亮起来。最打动同学们的,是其中讲到:诗可以重新建立起我们与天地万物的联系,“感而遂通天下”。

 

博雅学院看重优秀作家作品对于学生的感化,陈慧老师讲课也特别注意接续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讲解的诗词多是中正雅健的作品。以王勃的送别诗为例,她让同学们比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和《别薛华》,她解析道,虽然“悲凉千里道,悽断百年身”很动人心扉,但“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被称为“可作正小雅”,哀而不伤,有一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又如杜审言《赋得妾薄命》中的“草绿长门掩,苔青永巷幽”和杜甫《佳人》中的“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诗中的佳人虽然被抛弃,还是念及情谊,对抛弃她的人抱有一丝希望,因此门是长年掩着,人是日暮候着。她希望通过讲解类似的作品,让学生心里存有一片阳光、一份温情。

 

陈慧老师笑言自己在分析诗人词人的时候,不爱讲他们的“坏话”。她说:“韩愈登华山,觉得自己可能一辈子要困于高绝的山峰中,情绪奔溃而大哭,虽然这是笔记小说里的记载,但后人因此笑他怕死。我提到这段‘八卦’的时候,会引导学生思考韩愈是不是真的‘怕死’?如果他怕死,为什么谏迎佛骨时直言劝谏,不怕触怒龙颜?为什么敢冒险赴镇州宣慰乱军,苏轼也称他为‘勇夺三军之帅’?”即使是讲这样一些逸闻趣事,作为老师,也要带有一定用意和寄托,引导学生理解古人“坐不垂堂”“死得其所”的思想。


▲陈慧老师在拍摄时,总是不自觉地融入自己对于诗境的感悟

内容设计:课程互补,教学相感


博雅学院的课程设置参考了“兴于诗”的理念,《诗词格律》被安排在大一第一学期。陈慧老师说,这门课程在博雅学院并非孤立设置,它与其他课程能实现良好的互补。比如结合大一的《史记》和《诗与乐》课程,引导学生在写作时从《诗经》《史记》中获取灵感、词汇和典故;另外,她和所带的硕士研究生,还在课下组织了一个面向全院的“读书班”,周末一起读《文选》、《离骚》,这学期读《庄子》。作诗填词是一种“输出”,没有一定量的“输入”,会觉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事实上,《诗词格律》课上所学的章法、典故和解读方法,也可帮助学生触类旁通地理解这些文本,从写作角度揣摩作者意图,将所学运用到诗词写作中。甚至有些同学还将学习希腊文和古希腊文明的体悟都写到了诗里。

 

此外,陈慧老师上课还有个特点,就是以传统集部之学为主,再将中文系专业文学史和批评史的课程内容穿插进去。她像《红楼梦》中黛玉教香菱作诗那样,注意学习的门径和家数。还让学生揣摩古人对名家诗词的点评,尤其是现代人不太容易理解的部分,如关于立意、章法、对仗等诗词写作相关的点评,又比如涉及君臣关系的内容,为什么说李商隐的《碧城三首》是“君门难进之词”,为什么旧注说老杜“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是“反言以见意”?

 

“诗词就像平常生活中的一道盐,它不应是刻意的、太过孤独或张扬的存在。我并不盼望学生们因为上了课整日里吟诗赋词,而更希望他们从中加深对自己、对生活的一些感悟。课堂上我会教他们如何像古人那样取字、号,一是作为‘训诂’锻炼,二是了解名号常识,三是启发大家重新审视自己,及早立志。四是让一些本来死在字面上的字,通过自我赋予的方式,活在他们的视线中、心灵里,甚至伴随他们的一生。”陈老师提到班上一位理科生,虽然他对格律的掌握不算好,期末得分很低,但是他说,之前他经过一片落叶,是毫无感触的,学习这门课以后再看到落叶,也会觉得它与自己有关,会生发出一些感想了。这便是诗词像盐一样的感化效果。“学生们被感动后,他们的情思也时常会打动我,比如一些怀乡的诗作里边的风土人情,慈母千里寄衣的殷殷关爱。”

 

同学们取得的进步也让陈慧老师非常惊喜和感动。同学们也能切实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课程结束时挑选自己最满意的三首习作,大部分同学都选了后期的词。陈慧回忆道:“学生们都是零基础起步,看着他们一开始磕磕碰碰,从对对子到五律到七律再到绝句,而后是填词,每一个阶段都有长进。上学期批改绝句的时候,我在办公室一口气改到清晨,回家时既恍惚又欢喜。其中,陈璟桁同学的《雨后折枝》让我印象尤其深刻,当时我从学校以前的花圃穿过,恰好看到阳光下一地紫荆,还真生出些相思情绪在心头徘徊。”


▲陈璟桁同学的《雨后折枝》:

花开再见隔年期。公子何由更抱痴。

莫遣愁心与空桠,一庭摇落是相思。


教学方式:重视点评,寓教于乐


“博雅学生普遍能比较快地上手,得益于小班教学模式。如果是大班授课,最好安排几位得力助教。”陈慧老师坦言。课堂教学大概花一半时间在作品解读,另一半时间,或讲授格律,或评点习作。批改每位同学的习作并在课堂点评,这是大班教学很难实现的。每两位同学还会组成“学伴”,之间偶有酬唱、互相评点,避免“独学无友”。

 

“课堂点评”环节作为该课程的重要部分,也给她带来不少感动。“课下改好作业,如果课堂时间足够充裕,便全部点评;如果时间有限,就择取有代表性的习作来点评。不仅告诉他们哪些地方不合律或格调立意不高,还会给出点染增色、提升境界的意见,把传统诗词批评的知识带进去,让他们心服口服。面对自己同学的好创意、好句子,他们真的能发自内心地喝彩和鼓掌,这种互相欣赏让我特别欣慰。在这一刻,你知道他们是抱着一种共同学习的态度,不带私心地看待诗词的好坏。”


关于期末“优秀习作”的评选,陈慧老师说:“给习作评分,是严格按照格律要求进行的,选‘优秀习作’时,我还会带有一点‘育人’意识,并非简单地根据质量。譬如有的同学虽然写出来的诗词还不少遗憾,但我认为他已取得较大进步,或者说内容体现出他的最大优点,如细腻、活泼,或者有难得的创意、较大的格局,也会选入。有些同学写得不错但没有入选,可能是因为我觉得他有些自满,本该有更大的进步空间,或者是老师和partner给了好些意见,但他一字未改。在我看来,培养学生‘善学’的意识和态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以同伴互评、酬唱、评选优秀习作等方式来调动大家的学习热情之外,在课堂上有时也会开展类似“诗钟(中国古代文人限时作诗的游戏)”的活动。在课程结束之际,陈慧还通过分组知识竞赛活动,对学生的格律常识、文史知识进行检测。


作業要求:擇取五律名篇頸頷聯中一聯,掩其上句或下句以對,而後足成一律:


東湖晝眠夢故人

蘇沐陽

荷畔秋陰寂,風吹一地詩。

興闌啼鳥換,夢起落花遲。

執手如初見,問君何所之。

驟涼驚坐起,唯有綠竹枝。


盛汀苑同學點評:首句打眼,一“寂”定調,但“一地詩”有些破境。頷聯“闌”“起”呼應,極富動感,巧用景物,把時間推移形象化;對仗精妙,渾然一體,“遲”為詩眼。頸聯“執手”“問君”,只述頭尾,中間敍舊內容留給讀者想像,走筆清爽不拖遝。尾聯有李太白“忽魂悸以魄動,怳驚起而長嗟”之神韻,青蓮俊逸,沐陽細膩,各有所長。作者沉醉夢中的情態以一“驟”字凸顯,甚妙。末句以無情之景映照悵惘之心,情韻纏綿,但稍欠氣力。“綠”字破境,“竹枝”稍顯突兀,可以斟酌,或嘗試另擇一物。


老師點評:入題稍慢,王維原句“興闌啼鳥換”與上文欠缺呼應。“風吹一地詩”與“夢起落花遲”,“夢起”與“驚坐起”意境、用詞重複。末句出律,“竹”為入聲字。全篇靈秀生動,頗有風味。頸聯能應題、救拗,且對仗跳脫,尤可圈點。汀苑點評的當,不再贅言。


学生按要求完成作业后,先由“学伴”点评,再交老师点评。


课程之外:为何学诗与如何学诗


学写诗,其实并不是要做诗人。“诗人是教不来的”,陈老师笑着说,“我认为现代人学习写诗,是为了多掌握一种表达方式。看到生活中的虫鱼鸟兽,经历生命中的悲欢离合,能用诗的语言来抒发情志。而且我们内心的苦恨也可以通过写作这种方式得以减缓,实现心灵的净化——诗词写作能帮助我们消解戾气。再者,写诗有格律、讲规矩,让我们变得更加谦逊。相对于古人而言,现代人不那么容易感动,而写诗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并感动于大千世界的美好,我想这是背诗、写诗的最大意义所在。”

 

博雅学院开设《诗词格律》课程,目的也不在于培养“专门写诗的人”。陈老师强调这是“通识教育”,不是“专业教育”。学习该课程之后,如果同学们能“多情怀酒伴,余事作诗人”,对生活保持一颗诗心,有感时写一写,做一个大气有格调的人,不那么功利、阴暗,把诗词当成邀誉的工具,就已基本达到教学的初衷了。  

 

对于没有机会在学校接触诗词教育的人,要学习诗词写作可尝试哪些方式呢?老师说:“其实学习诗词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入门最困难的声律问题,其实古人也会遇到——比如《日知录》里就有‘北卷’一条说到,宋代的北方人拙于文辞声律。现代人要多看多读,要挑好的本子,譬如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里面有把诗的平仄划出来,方便无法很好判断入声字的北方人。如果有可能,平水韵要能背诵,或者遇到不确定的字,就要肯下功夫查阅韵书;其次要有一定背诵量,看到生活中某些景物,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回忆背过的诗词;最后就是初学者不要起步就学李白、苏轼这类比较‘不羁’的诗人词人,可了解一下古人学诗词都从哪几家学起。”

 

“关于最后一点,各家看法未必相同,还要结合个人性情、兴趣来看。有人认为学诗当从近代名家学起,循序渐进;有人则主张取法乎上,直寻盛唐乃至汉魏。浙西词派推举姜夔、张炎,常州词派则主张‘问途碧山,历梦窗、稼轩,以还清真之浑化’。但这些建议都比较专业,作为现代通识教育,我个人觉得还是学习唐宋诗词为主。以诗为例,先学五律,揣摩王维,而后老杜;接着学七律,精读老杜,再看看李商隐、黄庭坚、陈与义这些人怎么学他,格律熟悉后读些古体诗来养气;其后再学七绝,唐人七绝不同时期有不同风貌,可以分期来学。”


秋夕羊城闻孤雁

曾威

片影重云冷,千城一色暝。

【点评:首联对仗,颔联不对,为偷春格。“片影”与“重云”、“千城”与“一色”,本句自成对偶,为当句对。应是效法老杜《登高》首联,“风急”与“天高”、“渚清”与“沙白”自对,其中“清”对“白”为借对,借音“青”以对。】

桐风催嘹唳,戚戚那堪听。

【点评:用了四句来破题,节奏稍慢。“那堪”之“那”例读平声,当改为仄声字,以免犯三平尾。】

欲食伤缯缴,将栖远翅翎。

【点评:颈联咏志,甚好。大雁瘠瘦,则能高飞,不畏缯缴。伤缯缴者,恐君子饱食而不能高飞也。次句用韩退之“路远翅翎短,不得持汝归”意,以翅翎之短,叹道阻且远,何处将栖身,何日是归程?】

何抛衡岳去,为志在荆庭。

【点评:上句欠锤炼,然关合得当。衡阳回雁,岭南安得闻雁?此犹老杜“清秋燕子故飞飞”,乃以孤雁自比,谓独自负笈南下,其志激扬,不可以凡鸟视之。咏物不易,非但要体物入微,兴神皆备,更贵在咏怀自况,物我难分。此篇算是得体。可学老杜《孤雁》,字字切己、句句扣题,藉由反差折进:首联由“念群”写“孤”,颔联“失”于“万重云”更映托“一片影”,颈联承此,无而若有、有而更甚,尾联又以“野鸭”反衬。】


陈慧老师对学生五律习作的逐句点评



未来设想:加强模仿训练,辅之课外活动


《诗词格律》课程开设已有四年,同学们的评价都很高。当问及对下一次课程有什么新想法的时候,老师表示,学生普遍都比较有创造力,但在模仿学习方面下的功夫比较欠缺,产生好的作品一定要多揣摩、多修改。比如,李明真同学的这首《青玉案》就体现处处规摹前修的用心:“三年音滞南离处。但枕上、琅琊路。雁字空将心事误。楚庭烟阔,乡魂难度,捉梦如飘絮。砧声惊落天边树。风捡篇篇断肠句。何况云深兼雨暮。菊团分碎,荧光昏鹜,愁共谁人语。”此前季节上有些错乱,个别措辞比较显露,在老师建议下反复修改了好几次。


“我比较想加强他们模仿阶段的练习。年轻人的创造欲要远远大于对模仿的兴趣。可是我们必须知道,就像临帖子,这是初学不可逾越的重要阶段。在课堂上我给他们展示古人是如何模仿的例子,譬如晏几道的词作《临江仙》有一句很有名,‘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这句直接从翁宏的诗作‘学’来,表面上是剽窃,实际上‘移花接木’到词里才令这二句生辉;再如,沈佺期‘船如天上坐,鱼似镜中悬’,脱胎于王羲之的‘山阴路上行,如坐镜中游’、释慧标的‘舟如空里泛,人似镜中行。’李白模仿而有‘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杜甫模仿则有‘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通过古人学习的例子让大家思考该怎样揣摩和变化,一个好句子到底是适合放在诗作还是放在词作中。”

 

在模仿学习的过程中,有些学生也会产生困惑。学生林文悦曾经在微信朋友圈中提到,感觉自己没经历过山河零落颠沛流离,写出来的落叶和沙鸥总是带着矫揉造作的轻浮感。她特别渴望像杜甫那样声声泣血力透纸背的悲壮与磅礴。老师也通过朋友圈“评论”回应说:习作,有时难免会造作其情。而作品应该是人生的真情流露,但没有习作的累积,就没有自然天成的流露。不消说现代的人生,其实百年的人生,个体的人生都是相对平淡和单薄的,这才更需要穿越到经典作品中体验千古、众生的悲欢离合和波澜壮阔。

 

陈老师表示,发现学生在学习《诗词格律》之后,写诗词更加慎重,不仅删了以往写的,后来写的也反而比学习之前少了。作为作品,理应不苟作,但作为练习,她还是期待同学们能在有空的时候多品读、多模仿,学习阶段不要怕出丑。此外,她还说,一直想带同学们踏青、雅集、打诗牌,希望在下次课可以实现。


▲陈老师在《诗词格律》课后指导学生将课程优秀习作编撰成册




--- iSYSU ---

采写:李敏盈 刘琼芝

编辑:薛思洋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zhongdaguanwei@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