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流”回乡当村医,原来他也是中大人
“嗤嗤嗤——”打印机吐出一张张单据,长长地拖到地面上。2月17日上午10点多,广州南沙区万顷沙镇沙尾一村卫生站,钟伟斌一早已经看了四五十个病人,忙得头都抬不起来。
▲一上午,钟伟斌已经看了四五十个病人。把打印出的结算单铺在地上,几乎将一半诊室铺满。
钟伟斌是一名毕业于中山大学的医科高材生,多年来却一直坚守在村卫生站做一名普通村医。让我们跟随钟伟斌一起出诊、上门随访,听他讲述“逆流”回乡的故事。
“钟医生水平很高!”上午9时许,前来就诊的陈阿婆对钟伟斌竖起大拇指。前段时间,她因车祸在广州番禺做了手术,术后需定期复诊,公交车过去要2小时,十分不便。钟伟斌就帮她做康复,如今阿婆恢复得很好。
为何有着高学历却要做村医?原来,2008年起,南沙区启动农村医改试点,由区级人民医院接管各村卫生站,辞退以前的“赤脚医生”,直接派驻医生护士到村卫生站。这时起,在南沙区第一人民医院做急诊科医生的钟伟斌就“回流”做了乡村医生。
但做村医一点也不比做急诊科医生轻松。一整天,钟伟斌不停地问诊看病开药,水都没能喝上一口。每天9点多之前,病人是最多的,看完病拿完药,不耽误下地做农活。如今,村民的病基本都能在村里解决。
下午5点多,暮色渐起。骑着摩托车,穿过村内小巷、土路,路过鱼塘、水田,钟伟斌来到72岁的李荣大叔家。沙尾一村5000多村民有60%都与村卫生站签约了“家庭医生”服务。每天看完病,钟伟斌还要到签约居民家上门随访,荣叔家就是今天的“第一站”。
高血压、糖尿病、腰椎疼痛、慢阻肺……荣叔一身“老毛病”,是卫生站的“常客”,不时也会请钟伟斌上门问诊。“只要我有需要,打电话他马上就过来。”荣叔告诉记者,多亏了钟医生,多年来,他的病情都控制得很稳定。
一户户上门随访完,已是夜里九点多。十年如一日,钟伟斌用脚丈量着村庄的每一寸土地,每户人家门牌号、家里几口人,一家老少健康状况,他都了如指掌。村民们也把他当成了“自家人”,时不时就会有村民送来自家产的蔬菜水果,坚持要塞给他。
同学里不少已经是科室主任,有的还做了院长,钟伟斌却仍只是一个普通村医,“差距”越拉越大。同学们都说他“太浪费”,但他自己却很满足:“我要在村里扎根一辈子。”
随着广东医疗“强基层”深入推进,如今,越来越多钟伟斌这样的高学历高水平的医生来到村里,成为村民健康“守门人”。记者从省卫健委获悉,近年来全省乡村医生中大专以上学历占比逐年升高,从2015年的14.4%提高到15.6%。
推荐阅读
--- iSYSU ---
来源:南方日报、广东健康头条
记者:李秀婷、曹斯
摄影、摄像:张梓望
编辑:孔维泽
责任编辑:马晓悦
初审:李劲峰、陈凌
审核发布:陈建洪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isysu@mail.sysu.edu
扎根基层,守护人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