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追逐智能车路十六载,这位中大青年一直奔跑在“智造”的道路上

中山大学 2020-02-11

 引言 

以专职科研人员、博士后为主体的专职研究人员队伍,已成为我校青年人才的生力军!


在解决国家关键技术的高水平科研平台、在与行业产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相契合的高水平科研团队中……都能见到他们忙碌的身影。


2015年以来,中山大学提出“人才倍增”计划,同时,打造人才创新发展平台,为专职研究人员提供了科学研究的绝佳舞台;建设精英荟萃的人才蓄水池,为专职研究人员开通了转聘教师的绿色通道;开辟人才发展的道路,为专职研究人员提供多种发展路径。


中山大学和广大的科研人员一道,共享着湾区发展的红利,共同缔造学校事业快速发展的“中大速度”,共同见证中山大学新的辉煌!


爱因斯坦曾说:在一个崇高的目标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这是张荣辉的父亲在其2003年步入硕士学习阶段时的赠言。如今,这位刚刚从专职研究人员转聘为副教授的年轻人,这样形容自己十六年的学习、科研之路——智能车路于我心,追逐价值永不停


情定于中大:人生价值提升最重要的选择


他,高瘦的身材、方方的脑袋、留着寸发,身着白色短袖和灰色西装长裤,身上洋溢着一名新时代青年学者的朴实、自信和坚韧的气息!


2016年,在中国科学院的科研工作结束后,张荣辉来到中大任职专职科研岗位。吸引他的不仅仅是广东秀丽的风景和宜人的气候,还有中山大学卓越的综合实力和强劲的发展前景。


“中大在加速深圳校区和新工科的建设,而我一直从事智能车路系统的研究工作,属于智能工程领域,当时我想,资历平平、履历平平的我,如果不趁现在加入中大,那会是我的遗憾。”张荣辉谦虚地说。


“中大拥有一流的医疗资源、优质的子女教育保障体系、科学的人才发展路径、现代的科研管理制度……初到广州时,合作导师何兆成老师、学科负责人蔡铭老师热情接待了我,特别嘱咐学院和课题组成员们对我的报到手续、科研工作、项目管理、和家庭生活上多多关照,这让我很快融入了中大智能交通研究中心团队,也彻底爱上了广州这座城市,作为康乐园的一份子我感觉特别自豪!”


学校、学院、老师、同事多方面的关心,让张荣辉很快融入到中大的工作与生活中。他的科学研究很顺利。用他的话来说,选择中大是人生价值提升最为正确的决定。


△中山大学智能交通研究中心团队成员合影


成长于中大:开放、引导与协作中绽放


对于一个青年学者的成长来说,研究团队的氛围是非常重要的。中山大学智能交通研究中心团队成立于2000年,是国内一支年轻有为、团结奋进的ITS新军,长期以来团队形成了平等、自由、互助、辩论的学术交流氛围。


加入中大不久,针对研究方向的选题问题,张荣辉是迷茫的。有一次,中大交通工程学科创始人余志教授在参加完广东省公安厅的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态势研讨会后,针对高速公路大型货车的重特大交通事故主动预警,抛出了一个想法:车路协同、货车队列、智能车辆、交通安全之间有什么关系?这给张荣辉一个很大的启发,基于高速公路安全运输的行业需求,结合新一代车路协同技术去开展安全车距保障机理的研究,会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选题。


“随着工作的开展,一开始我并不是那么有信心,因为区别于智能车辆研究中的轿车、区域交通智能车辆CyberCars,智能卡车队列的仿真实验和实车试验研究在国内相对来说要冷一些,心理上有的时候不是那么坚定。这个时候,何兆成老师和蔡铭老师不断给予我鼓励,为我打气,他们认为科研工作没有大小之分,没有冷热之分,结合工程实际需求的科研自由探索,中大也会给予你可持续性发展的科研环境去研究,坚信未来必然能结出最美丽的胜利果实。”就这样,静下心,沉住气,面对失败和挫折,不气馁,面对成功和喜悦,不骄傲,一步步寻找失败的原因、一次次探索优化的途径,最终获得成功的开门方式。“这种成长的经历和感觉,比发表科研成果的感觉还要好。”


△何兆成教授课题组成员合影


“这是一个开放的团队,大家各抒己见、头脑风暴。”张荣辉说。每年的广东省智能交通系统重点实验室学术研讨会,是团队成员“亮家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机会,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的院士、知名专家会对每一位团队成员的成长给予详细的纠错和引导。“这大大减少了年轻学者成长过程中犯错的概率,对我的快速健康成长起到了最好的催化作用。”


快乐于中大:责任与价值中拥抱幸福


于交通学科而言,一流的学术成果是核心竞争力。同时,随着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和演化,满足国家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行业技术需求,是交通人应该承担的一份责任。张荣辉认为,对于一个交通青年科研人才的成长,在探索国际前沿学术课题的同时,去行业里走一走,也是发挥人生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他介绍:“中大智能交通团队,是国际Open ITS联盟的发起单位,Open ITS联盟秉承‘开放、协同、创新’的发展理念,通过加强智能交通领域的沟通、交流、共享与合作,建立OpenITS公共服务平台,共同推进基于大数据的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这是智能交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张荣辉的另一个研究项目,是基于综合客运枢纽行人交通流仿真的集疏管理与控制,该项目是与广州市交委合作的,成果被应用于2019年广州市智慧春运系统中,而团队在城市交通大脑的研究成果被公安领域重点应用,多次被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政府官网报道。“我没有理由离开这样一个团队,只要坚持、坚持、再坚持,在这里肯定能干出有价值的成果来。”这种责任感和价值感,不仅是推动张荣辉坚持不懈的动力,更是他拥抱幸福的源泉。


在访谈的最后,张荣辉认真地说道:“我在担任专职科研岗位的工作过程中,能够取得一系列成果,主要得益于中大的人才培养新机制,通过良好的学术环境和培养机制,中大为青年学者追逐理想、实现价值搭建了最好的平台。”科研之路无坦途,在科研方面要有所成就,需要超乎常人的自律、恒心和努力,而张荣辉在智能车路上已坚定地奔跑了十六载。他说,他会继续这场科研马拉松,在风雨后,迎接阳光!


人物名片


张荣辉, 2016年11月就职于中山大学专职研究人员岗位,2019年4月转聘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智能车辆与辅助驾驶、车路协同与安全控制、新能源汽车等。



推荐阅读


--- iSYSU ---

来源:人才发展办公室、智能工程学院

编辑:刘佳燕

责任编辑:冯天朗

初审:何方

审核:陈诗诗

审定发布:漆小萍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isysu@mail.sysu.edu.cn


在责任与价值中拥抱幸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