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填补技术空白,一年多诊疗5000余人,中大医者把大爱洒在第二故乡!

中山大学 2020-02-10
编者按

自1997年以来,中山大学承担了对口支援援疆援藏任务,先后派出长期援疆援藏干部、研究生支教团、援疆援藏柔性人才,完成多批次项目制对口帮扶任务。我校援疆援藏队伍在边疆无私奉献,敢于担当,传承中大精神与文化,推动了援疆援藏工作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发展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为此,我们推出援疆援藏专栏,展现参与援疆援藏中大人的优秀品质和优良作风。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年少时读不懂王之涣的《凉州词》,直到2015年7月做出的那个选择,才切身感受到王之涣当时的意境和情怀。


仍记得当初接到医院人事部门的电话征询我意见,问我是否愿意去援疆。虽然之前医院已经有1名医生远赴新疆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承担为期一年半的工作,但我们大部分医护人员都从来没有考虑过如果这种事情落在自己头上,会怎么想?


其实,当时并非了无牵挂,恰恰相反。老家有年逾七旬的父母,尽管当时身体康健,但如果去援疆,将有一年半的时间远在万里之外,无法照顾;新疆的气候春季干燥,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常有沙尘暴天气,工作生活可能难以适应。但在国家利益和民族大义之前,多年培养的党性告诉我,共产党员,就是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当组织决定选派我援疆,家人的支持也给了我很大的信心。当我将这件事情告诉家人,本以为他们会强烈反对。不料妻子二话没说表示支持,父母也说:“儿子,去吧,用自己的技术服务更多有需要的人,只是要注意安全,有空打打电话。”至今,每每想起,我都会感觉到满满的幸福和动力。


8月27日,我正式随队出发,经历长达7个多小时的飞行,来到了万里之外的新疆喀什。尽管赴疆之前,也曾了解过当地条件艰苦、气候恶劣,但真正身临其境时,身体短时还是无法承受住西北戈壁气候的热情“拥抱”:流鼻血、嗓子干痛、嘴唇干裂。尤其是沙尘暴天气来临时,空气中浓浓的沙尘,遮天蔽日,经常持续1周至半个月令人无法正常呼吸。我不断的问自己:“这么艰苦的条件,要呆一年半时间,能坚持下去吗?”


在喀什兵团三师广东援疆指挥部培训的三天里,我个人的思想境界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我了解到国家援疆政策的深远意义,读懂了新疆百姓的文化生活,明确了自己卫生援疆的工作方向。“来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是啊!这点困难算什么,你怎能忘了自己当初的无悔,你怎能辜负后方组织和家人的期望,你更不可让南疆同胞感到失望。


8月31日,作为广东省第七批援疆医疗队队员,正式赴新疆兵团三师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执行帮扶任务,受聘大内科主任,开展内科医教研工作。刚到之初,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的消化及胃肠镜可谓一片空白,没有活检钳、幽门螺杆菌检测试纸、没有内镜消毒员等等。当地胃肠道疾病甚至消化道出血的急危重病人,也只能外转远至250公里之外的阿克苏或370公里喀什的医院进行诊治。经过1个月的努力之后,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成立了胃镜室,实施了胃肠镜检查,填补了该院建院多年来无胃肠镜诊疗技术的空白,极大地缓解了图木舒克市辖区各族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针对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内科为大内科,仅分为内1科和内2科,专业分科不细的实际情况,带头进行各专业学科教学查访和讲课,让科室有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同时,积极倡导三级医生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和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为科室的日常管理带来了新理念。


赖人旭在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查房


援疆工作期间,我结合自身的专业特长,创建了内科消化专业组和胃镜室,培训专科医生2名,积极开展以消化疾病为主的临床诊断新技术和新项目:如14C呼气试验、快速尿素酶试验、普通电子胃镜、普通电子肠镜、无痛电子胃镜、无痛电子肠镜、胃肠镜下止血术、息肉钳切除术、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术等9项检查,填补了图市医院多年来的技术空白;同时还开展了其他专业如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肾内科、血液内科及内分泌内科等疾病的疑难危重病例查房和讨论。据不完全统计,帮扶期间,共完成内科各专业诊疗5000余人次,诊治各专业疑难及危重病人1200余人次,包括成功诊断华氏巨球蛋白血症1例、14C呼气试验500例、快速尿素酶试验200例、电子胃镜400例、电子肠镜60例、无痛电子胃镜30例、无痛电子肠镜10例,胃肠镜下止血10余例、息肉钳切除术5例等;开展全院大讲课1次,科室内讲课10次,教学查访50次;申请省级科研课题1项、三师课题1项、兵团卫生局课题1项。


一年半的援疆经历,给了我深入边疆基层、了解国情的机会,给了我锻炼能力、提升水平的平台,给了我磨砺身体的机会和彻悟深省、知足感恩的心态。作为一名老共产党员、援疆医生,时刻将提高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医疗技术水平放在心上,在工作和生活中严格以一个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捐款捐物活动,多次下基层到少数民族连队义诊、送医送药送温暖,获得了受援单位和患者们的一致好评,同时,个人的援疆事迹引起了当地媒体,如兵团卫视、三师电视台和叶尔羌报的广泛关注。


赖人旭深入社区参加“关爱老人,送出温暖”义诊活动


一年多来,我与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的同仁兄弟并肩作战,为南疆百姓的健康带来了希望。有人说,这是一种付出!我不这么认为,这一年多来,我收获并不少。在开展医疗传帮带过程中,我与淳朴的南疆百姓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不,这不仅仅是一种友谊,更是血浓于水的亲情,我们56个民族,本就是一家人。


舍家报国,倾情援疆!我们每位援疆人身在新疆、心系新疆,像大漠胡杨一样扎根新疆,像天山冰雪一样融入新疆,把忠诚信念写在了南疆大地,把人生大爱洒在了祖国边疆。新疆,是我从医生涯的第二故乡!


实际上,附属第五医院像我这样的帮扶工作者还有很多。远的不说,近5年来,为响应党中央、省委市委学校的号召,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在医院人力资源相对紧缺的情况下,附属第五医院积极派出了超过100名帮扶干部,他们的身影远至西藏、新疆、云南等地,近到珠海及周边,诊疗人次近10万,会诊疑难病例近万例,开展新项目新技术数百项。除了为受援单位带去新技术和管理经验之外,还助力学科建设,积极为当地培育“带不走”的医疗队伍,以实际行动全身心投入帮扶工作,展现了五院人的良好形象,拳拳医心和家国情怀在帮扶路上尤为亮眼。



推荐阅读


-- iSYSU ---

来源:附属第五医院

作者:赖人旭

编辑:杨新颖

责任编辑:曾琳源

初审:李劲峰

审核:陈诗诗  

审定发布:漆小萍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isysu@mail.sysu.edu.cn


万里帮扶 不畏艰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