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坚持三个面向 聚力三大建设 ——聚焦2019年秋季工作会议专题报告

中山大学 2020-02-10


9月21日至22日,我校2019年秋季工作会议在深圳市光明区召开。21日上午,罗俊校长作了《坚持“三个面向”引领,提升“三大建设”水平,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大会主题报告。21日下午,6位报告人围绕本次会议“坚持三个面向引领 扎实推进三大建设”的主题分别作了专题报告。专题报告会由罗俊校长主持。让我们一起回顾6个专题报告的内容。


中山大学副校长邰忠智


邰忠智副校长结合学校科研工作的发展历程作了《以高质量科技创新支撑“双一流”建设五年行动纲要》专题报告。他的报告从时代背景与五年发展历程、五年发展思路与目标、发展路径与“三大建设”行动纲要三部分展开。


邰忠智副校长表示,近年来学校科研事业在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全体教职工和学生勠力同心,已基本完成了总体指标。科研总体规模实现了“倍增”,支撑未来发展的创新能力正在形成,科学研究取得系列成果,科研体制改革持续深入推进,但一些制约未来发展的问题仍然存在。


他在报告中指出,学校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要以实现质与量的协同、人与事的协同、远与近的协同为总体目标,坚持“三个面向”,做实“三大建设”。要以科教结合为主线,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任务,以推进协同创新为战略选择,以体制机制改革和“三大建设”为突破口,通过试点先行、重点突破,带动全校发展。


在发展路径与“三大建设”行动纲要方面,他认为,要坚持把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作为本质要求,把推进协同创新和有组织创新作为战略选择,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根本保障,把深化科研体制改革作为强大动力。依据学科特点,改革“三大建设”培育建设模式,文科以建设大团队为核心,理工科以承担大项目为前提,医科以服务临床研究为标准。加强规划布局,改革项目的组织培育形式。抓住机遇,打造支撑未来的“四梁八柱”,紧抓建设实效,改革过程管理和绩效评估方式。通过切实加强党的领导、组织领导,建设与“双一流”建设目标相适应的校园二级科研管理体制,构建适应学校科研创新发展的新制度体系,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科研诚信文化建设。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工程学院院长王复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土木工程学院院长王复明结合土木工程学院的实际情况作了《“三大建设”规划》专题报告。他首先回顾了学院发展概况及重点发展的六个学科方向,汇报了按学科方向组建团队、引进人才、健全机制、做好规划的团队建设方式,展示了学院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


报告中,王复明院长着重介绍了学院现阶段正在建设的三大平台,分别是:中山大学河南研究院(平舆)基础设施创新中心规划建设的“工程医院”综合试验平台、珠海校区的地下与水下工程灾变试验平台,以及与阳江共建的海上风电试验平台。“工程医院”综合试验平台服务于国家重大工程发展的需求,为工程基础设施开展原创性、系统性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地下与水下工程平台重点建设的“地质灾变的模拟实验系统”和“交变荷载高速加载足尺实验系统”对于研究工程的机理、过程、模式、规律等起到关键作用;海上风电实验平台建设对于开展新一代海上风能利用核心技术的系统性研究、打造海上风电研发基地等具有重大意义。


王复明院长还对学院未来的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技术突破以及服务民生四方面的成效做出进一步展望。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海洋实验室主任陈大可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海洋实验室主任陈大可就南方海洋实验室“三大建设”的发展情况作了《南方海洋实验室发展思路和工作进展》专题报告。陈大可主任首先回顾了南方海洋实验室的建设历程,指明了其“立足粤港澳大湾区,深耕南海,放眼全球”的基本定位,明确了进一步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的发展思路。在团队建设方面,陈大可主任介绍了实验室“四个改变、一个采取”的管理方式,通过改变现有项目组织方式、改变“唯论文唯项目”的考评体系、改变科研人员经费待遇、采取双首席科学家制的措施推进团队建设,以“保持传统优势,发展深海极地,增强海工技术,突出人文特色”为导向,着力推进大团队创新团队建设,聚焦前沿问题,争取重点项目,产出标志性成果。


在平台建设方面,南方海洋实验室坚持“任务导向、项目协作、平台共享”的协同机制,与高校、自然资源部、企业和其他单位开展多方公共平台建设和资源共享。在人事管理与制度建设方面,通过享有充分的人事权和财务权、执行三纵三横的创新制度、采取多元化评价考核体系等方式保障南方海洋实验室的稳步发展。除此以外,实验室还定期举办多项品牌学术活动,推进文化建设,促进创新发展,以其为加快海洋强国建设作出应有贡献。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徐瑞华


肿瘤防治中心主任徐瑞华结合肿瘤防治中心的工作情况作了《瞄方向、搭平台、树人才、促研究——肿瘤防治中心“三大建设”思考》专题报告。他认为,“三大建设”的思路可以凝聚为四点:瞄方向、搭平台、树人才、促研究,以此分别回应了做什么事、用什么资源、培养什么人和怎么做事的问题。


近年来,肿瘤防治中心坚持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打造多支大科研团队,持续开展原创性研究,在搭建创新平台、突破关键技术、提升防控能力、促进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效。肿瘤防治中心实施人才战略三步走计划,通过扩大人才数量、推进拔尖人才政策、推行全员岗位聘用、探索非指标性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等具体措施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徐瑞华主任表示,一流的干部要讲政治,要有大视野、大胸怀、大担当。作为国家肿瘤防治的排头兵,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将积极响应国家有关加强癌症等重大疾病防治攻关的要求,围绕“建成世界一流癌症中心”的目标,建设国家级医学科研平台,打造世界一流研究团队,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任务,为促进学校“双一流”建设增添力量。


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彭玉平


彭玉平主任报告了中国语言文学系近年来关于“三大建设”的发展与思考。他首先介绍了中文系“三大建设”与培育情况。在大项目方面,重大培育项目的表现尚佳,但“新文科”的培养建设仍需加大,通过扩大多学科交叉和国际合作,不断提升年轻学者的学术竞争力,力争出思想、出理论、出学派。在大平台和大团队建设方面,他表示,中文系在重大项目、人才计划、团队建设和论文发表方面取得多项显著成果。2016年中文系建设的大平台——中国文体学研究中心发展趋势整体向好,有希望冲击新一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彭玉平主任还谈及了“三大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思考。他认为,教师是“三大建设”的基础,大平台的持续发展与影响力的扩大离不开人才队伍建设。大平台、大团队建设可有效辐射学科群,目前平台团队之外的学科如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等也出现了新的增长点,如何通过“三大建设”支撑全方位学科发展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彭玉平主任指出,“三大建设”与新文科的发展关系密切。研究中国,眼光要盯着世界。通过加强比较研究,扩大学科交叉与融合,入主流、立潮头,占领学科高地和话语权,充分发挥学科影响力,才能真正“走出去”,对人类文明的研究作出应有贡献。


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何俊志


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何俊志作《整合全校资源,打造中山大学粤港澳研究的“国家队”》专题报告。何俊志院长首先就近年来高端智库开展“三大建设”情况谈及了几点体会。他认为,国家高端智库是学校超前布局谋划和“三大建设”的重大成果,举全校之力建设国家高端智库是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快速发展的重要条件,不断探索形成行之有效的文科大平台建设理念和思路是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健康发展的重要核心,积极融入学校发展大局是大科研平台能行稳致远的重要保证。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坚持立足于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家战略决策这一根本任务的高端定位,组建了粤港澳舆情民意、粤港澳治理和粤港澳大湾区研究三大团队,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收集民意、资政建言以及讲座培训等重要基地和平台。


何俊志院长指出,坚持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有利于高校专业智库发展的体制机制,是高端智库高效顺畅运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研究院在推进新型高校专业智库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尤其是在开放协同、有组织科研创新、合作共享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他认为坚持“三个面向”是研究院推动高端智库建设、不断追求卓越的科研初心和精神动力,而“三大建设”则为探索高端智库新型运行机制提供了理念指导和物质保障。


会上,罗俊校长作总结发言。他对今天的报告给予高度评价,对各位报告人的精心准备与付出表示感谢。罗俊校长希望通过今天的会议,大家能凝聚共识,将“三大建设”做实做好,不断进步,在学校现有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作出更大的贡献!


专题报告结束后,与会人员围绕罗俊校长的主题报告进行分组讨论。会议期间,还将安排与会人员实地考察深圳校区和附属第七医院。



推荐阅读


--- iSYSU ---
来源:党委宣传部
视频:覃东骏、吕明华
摄影:肖遥、邱媺宸、李劲峰
编辑:吴敏
责任编辑:曾琳源
初审:李劲峰
审核:陈诗诗
审定发布:漆小萍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isysu@mail.sysu.edu.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