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山大学2019年秋季工作会议分组讨论观点回放

中山大学 2020-02-10

9月21日至22日,我校2019年秋季工作会议在在深圳市光明区召开。本次会议以“坚持‘三个面向’引领,提升‘三大建设’水平,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主题,旨在凝聚广大师生智慧,形成对于“三大建设”的广泛共识,并将此成为推动科研创新的主要思想基础,推动科研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懈努力。


21日晚至22日上午,秋季工作会议就罗俊校长所作的《坚持“三个面向”引领,提升“三大建设”水平,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大会主题报告进行了分组讨论。下面,让我们回顾一下八组召集人在会上作的汇报。


第一组 文科


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院长 谭安奎


校长在报告中指出的“三个面向”和“三大建设”与国家教育战略相向而行,具有前瞻性和“自我革命”的精神。报告明确了“三大建设”要适应学科特点,明确了学校与院系的责任。分组讨论认为,文科需要做“三大建设”,也能够做“三大建设”,在推进落实的过程中,要优化开展文科“三大建设”的路径,推动“大文科”的交叉与碰撞,调和个体化的知识生产和组织化的学术研究。要完善推进文科“三大建设”的配套,优化人才选任与考核,同时,加强领军人才和后备力量的人才保育,做到“领军人才撑得住,后备力量顶的上”。此外,要结合学科特点,通过大项目凝练学科方向、凝聚学院大团队、支撑学校大平台,持续深入地推进“三大建设”。


第二组 文科


哲学系(珠海)主任 陈建洪


文科发展要谋全局、谋长远,形成良好的养士育人环境,着重推进基础支撑平台和智库平台的投入和建设。基础支撑平台以有效服务文科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统筹建设数字人文、社会调查等平台和人文高等研究院等跨学科学术交流平台,注重空间、资金、人员等基础条件支撑,满足学术研究和交流中的实际需求。智库平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要以“三个面向”为导向,充分发挥发挥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国家治理研究院、“一带一路”研究院等研究平台的优势。


团队建设要立足问题导向,凝练学科方向。既要结合学科建设,又要有所区别,坚持问题导向,创新组织形式,调整体制机制,推动学科交叉,加强质与量、人与事、近与远的协同。同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善于发声、讲好故事,以“三大建设”为契机,占领话语阵地,解决卡脖子问题,充分展现“四个自信”。


第三组 理科


物理学院院长 郑跃


依托“三大建设”提升办学水平,是世界一流大学发展历史中的基本规律,是提升办学水平的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的重大举措。加强“三大建设”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是开展“三大建设”的基本内涵。结合学科特点确定发展路径,让“三大建设”体现学科特点,是进行“三大建设”的基本模式。


转变观念,加强质与量、人与事、近与远的协同。考虑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在“三大建设”推进过程中的作用,发挥工程技术人员在大团队中的作用,完善工科评价体系,优化大项目立项、管理与软硬件支撑。按照“谋规划、定方向、调政策、建平台”的思路,牢记使命,坚持不懈,落细落实。


第四组 理科


大气科学学院院长 董文杰


学校坚持“三个面向”引领,提升“三大建设”水平,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具体体现,与教育部的思路和规划不谋而合。通过聆听本次秋季工作会议的主题报告,小组认为对“三大建设”的行动路线以及大项目、大团队、大平台三者之间关系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针对“三个面向”的现状,要进一步加深对“三大建设”的理解,根据学科特点,加强“三大建设”培育;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促进多院系、多学科之间的交叉;完善考核体系,促进大团队的建设;转变观念和制度,营造有利于“三大建设”健康发展的氛围。


第五组 医科


附属第五医院院长 单鸿


学校秋季工作会议统一了全校的思想认识,全校上下要自觉地将事业发展与国家民族发展同频共振。找准问题、明确方向,医科要坚持临床导向,围绕临床专科进行“三大建设”。


以重点专科为核心,通过学校组织、学院(医院)实施的方式,整合医科力量,抓实“三大建设”;对标“十四五”规划,组织专题研讨,结合基础与临床研究优势,组织力量积极参与指南编制,谋划进入国家规划;围绕专科国家临床中心建设,整合学校医科整体力量,从学校层面加强组织协调,统筹各医院力量;结合学校特点,探索“临床医学+X”科研新路径,以新兴学科为指导,临床为导向,发展新的疾病诊疗模式,带动学科结构优化调整,培育新增长点;改革团队考核评价模式,转变人才引进评价模式,构建支撑大医科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


第六组 医科


公共卫生学院院长 郝元涛


过去五年,学校各项事业快速发展,“三大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三大建设”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协同,大学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同步同频。


小组认为,坚持“三个面向”,要结合各学科的特色开展“三大建设”。转变观念,要认识“三个面向”和“三大建设”的新内涵和新目标,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更高的站位布局科学研究工作,提升科研水平,加强原始创新和“卡脖子”技术问题的研究。以临床重点专科为重点,创新体制机制,整合各院系的力量。


第七组 工科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 仇荣亮


在大平台建设方面,要做好学校顶层设计与内部整合,面向国家和地方需求,整合管理部门与学科带头人的力量,在优势团队方向基础上完成跨院系的平台构建。同时,要强化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建设。在大团队与大项目建设方面,团队组建时要提高团队成员的参与积极性,团队运行时要推动学科协同发展,营造鼓励创新、鼓励大项目的团队氛围。


结合工科的学科特点,要完善工程技术人员的管理机制,优化工科人才培养条件和工科发展环境。组建大团队,要引进人才与培养人才并重;争取国家大项目,要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面向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要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第八组 深圳校区院系


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院长 陈曾平


秋季工作会议的主题报告明确了明确了新时期“三大建设”的主要路径与努力方向。大项目的关键是深刻理解国家的发展战略与指导思想,把国家的需求转变成牵引项目的需求;大团队需要联合多个优势力量,以我为主,掌握核心;大平台是大项目开展研究的基础和载体。


在深圳校区的建设与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深圳市的政策优势,整合院系与附属医院的力量,形成大学科群,整体提升、整体发展。在校区建设的加速期,做好全方位的规划与准备,确保学院搬迁顺利进行;做好校区布局与文化融合,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推荐阅读



--- iSYSU ---

来源:党委宣传部

摄影:肖遥

编辑:杨新颖

责任编辑:黄嘉琦

初审:李劲峰

审核:赵现廷

审定发布:陈诗诗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isysu@mail.sysu.edu.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