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以“三大建设”为抓手,促高水平医院发展 | 2019秋季会议笔谈(三)

中山大学 2020-02-09

编者按

9月21至22日,我校2019年秋季工作会议在深圳市光明区召开。本次会议以“坚持‘三个面向’引领,提升‘三大建设’水平,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主题,旨在凝聚全校上下的智慧,形成对于“三大建设”的广泛共识,并将此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指导,推动科研工作再上新的台阶,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懈努力。全校围绕大会主题,积极学习会议报告精神。近期,我们推出系列笔谈,听听他们的声音。


△附属第六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文平教授


今年9月在深圳召开的秋季工作会议,会议以“坚持‘三个面向’引领,提升‘三大建设’水平,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主题,这是学校党政班子在吹响中山大学“双一流”建设集结号之后,经过了多维度倍增的快速发展阶段,又一次面向高峰吹响了冲锋号。罗俊校长的主题报告,针对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全面地阐述了为什么要“三大建设”,其内涵是什么,实现的路径是什么。这次的会议精神让人深感触动,责任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也像是在茫茫大海航行中看到了闪烁的灯塔,明确了建设一流医院、一流学科的方向和路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学校需要瞄准国际一流水平去努力建设,我们必须要有达成一流水平建设的共识!这些共识不单只是在校领导、院系领导的层面,更应该让所有的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明白这个目标就是事业的追求和责任。健康事业关乎到人民的幸福生活,是我们国家最大的民生工程,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这一伟大目标的实现,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附属医院的使命和责任。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医院建设应该“顶天立地”,“顶天”即不断在医疗技术领域科技创新,攻克疑难危重病的诊治;“立地”即针对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慢病管理等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疗效,服务社会。这些也都是国家重大健康战略的组成部分。医院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一定的规模和基础数据的量上,更重要的是把握“质与量的协同”,瞄准国家、国际层面的科学创新,体现科技“质”的飞跃上。什么是一流的医院和学科?评价“一流”的标准是什么?那么坚持“三个面向”引领,提升“三大建设”水平,就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只有统一了思想,才能认真扎实地推进“三大建设”。


罗俊校长的报告中系统分析了“三大建设”的基本内涵,创造性提出了以“三个面向” 作为导向,全面进行规划、设计和实施科学研究“大项目、大团队、大平台”的“三大建设”;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实现这一宏大目标的方法和路径。如何具体落实?对我们来说这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


第一、医院要高度重视“三大建设”工作


作为专项工作积极推进,但也不能让这项工作变成只是“院长工程”,而应该动员学科、学科群和学术骨干们积极参与;为了让专家进一步理解“三大建设”的内涵和实现路径,非常有必要对大家进行培训,要让大家站位高一个级位、或者高几个级位去看问题,要形成良好的、可持续的研究氛围。

第二、有组织地去实施“三大建设”


医院要有专门机构统筹这项工作,医科要坚持以临床问题为导向,要以国际视野科学思考,根据医院优势学科状况,整合学科群和/或联合其他专业、院系资源,要注重“事与人的协同”的辩证关系,并在资源调配、绩效考核、机制创新、医院和学科文化建设等方面成体系地去设计。报告中指出,“三大建设”管理的重点是要做好过程中的规范管理,其核心要义是“可预期、可测量、可考核”,让已经参与和准备参与“三大建设”的教授都知道建设目标在哪里,建设过程有哪些步骤,每一步的要求是什么,出了问题谁负责任。



第三、对“三个面向”的理解和研究是源头

教授们对于学术前沿的判断与追踪相对容易去把握,但如何针对“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则需要学习领悟和医院加强引导,医院要帮助他们去熟悉国家和省的研究战略制定的路线、机构和人,参与到相关内容的研讨中,甚至力争参与到制定规划的层面中。校长要求,学校要与国家科研主管部门建立更加密切的沟通联系,要把国家重大科研布局的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递到一线教师,要在科研一线营造面向国家需求的良好氛围,加强对教师开展科研国家需求导向的引导,鼓励老师把自身专长与国家需求更加紧密结合起来,这方面科研院和院系领导都要积极作为。


第四、要深刻理解“三大建设”的内涵


其中发动机应该是“大项目”,罗校长报告中对其定义非常明确,其衡量标准是要看它是否具备前沿性、长期性、综合性的特点。所谓前沿性,是指大项目解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往往是基础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所谓长期性,是指大项目背后的国家任务牵引是可持续的,以项目牵引组建的团队、建设的平台能长期发挥创新作用;所谓综合性,是指围绕大项目组建的大团队需要多学科交叉协同攻关。在医学领域中临床医学中问题错综复杂,要以国际前沿视野去面对,大项目或大平台的建设对个人或团队而言可以是一辈子的研究工作,对医院或平台来说或是可以传承几代人的努力。疾病的病种或症候群都好像是生命大网上一个个的结,把每个结拎起来就可以带出一系列的问题,一系列的相关学科和专业,包括医工融合等。


第五、“三大建设”的核心还是人


建立大团队与人才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人才的发现与激发,培养与引进并行;项目及团队建设的规划与落实需要“近与远的协同”。团队尤其是大团队建设,需要素质全面、具有国际视野的帅才,更需要好的机制支撑和团队文化建设。


总之,“三个面向”是方向,“三大建设”是路径,“三个首先想到”是评价标准。要建设成为一流的医院或学科,“三大建设”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工程,是长期的任务,必须脚踏实地努力推进,我们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推荐阅读


--- iSYSU ---

来源:附属第六医院

作者:文卫平

编辑:贾晋东、裴欣怡

责任编辑:曾琳源

初审:李劲峰

审核:陈诗诗

审定发布:漆小萍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isysu@mail.sysu.edu.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