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坚持“三个面向”引领,提升“三大建设”水平,人文社科学科大有可为 | 2019秋季会议笔谈(九)

中山大学 2020-02-09


9月21至22日,我校2019年秋季工作会议在深圳市光明区召开。本次会议以“坚持‘三个面向’引领,提升‘三大建设’水平,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主题,旨在凝聚全校上下的智慧,形成对于“三大建设”的广泛共识,并将此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指导,推动科研工作再上新的台阶,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懈努力。全校围绕大会主题,积极学习会议报告精神。近期,我们推出系列笔谈,听听他们的声音。


科学研究院文科科研管理处处长 李广众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不断呈现,各类风险和挑战不断增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前沿理论研究、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更好地为国家社会经济改革与发展建言献策是每一位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历史使命与时代担当


罗俊校长在今年秋季工作会议上谋篇布局,对我校自2015年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成功经验做了深刻的总结,强调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转变观念、坚持改革创新是学校各项事业取得快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原因。会议统一了全校的思想,明确了学校未来的发展必须坚持“三个面向”引领,深入理解“三大建设”的基本规律、基本内涵和基本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质与量、事与人、远与近的协同,进一步追求卓越,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步伐。


罗俊校长在秋季工作会议报告中指出,“三大建设”要从国家任务牵引的大项目出发,组织保障国家任务完成的大团队,建设支撑团队开展协同攻关的大平台。“三大建设”的核心是具前沿性、长期性与综合性特征的“大项目”,大项目的研究最终必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人文社会科学的学科属性使得其是对社会的新形势、新变化、新常态感知最快、反应最快的学科之一。当代中国所经历过的和正在经历的社会变革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一实践创新活动要求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在认真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加快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创性理论的研究,为全人类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的发展提供中国理论、中国解释学与中国说明书。


世界经济政治的新变革、新业态与新技术的出现一方面为研究者们提供了新的素材,改进了决策者的科学决策技术与手段,另一方面强化了各人文社会学科的学科交叉,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一些新学科将迅速兴起,而一些老学科可能逐渐边缘化,甚至不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在此背景下,由于个体研究者或者单一学科研究者的研究力量往往有限,对于新的学科前沿、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定需求往往难以及时、全面、科学地响应,这就更加凸显了在大平台支持下大团队智慧的合作优势。大团队的建设能够发挥众多学者的专长,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及时地产出具有实践应用意义的重大科研成果。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科专业交叉融合,以适应新经济与国家战略需求的需要,大平台的支撑作用也必不可少。只有大平台的建设才能够充分发挥聚资源的功能,有效整合多学科、多部门的力量,集中力量办大事、办实事,实现资源力量的有机联动


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都应立时代之潮头,将研究与当下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相结合,切实依托大项目,合力凝聚大团队,共同打造大平台,瞄准世界一流,实现学科的跨越发展、超越引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必定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大学人已经勇往无前地踏上了历史的征程,立足当下、着眼长远、披荆斩棘、笃定前行,相信在不久将来我们一定能够共同见证这一荣耀时刻!



推荐阅读


---iSYSU---

来源:科学研究院

作者:李广众

编辑:李智

责任编辑:孔维泽

初审:李劲峰

审核:陈诗诗

审定发布:漆小萍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isysu@mail.sysu.edu.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