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人民的健康需求作为创新药物研究的根本动力——关于药学学科“三大建设”的思考 | 秋季会议笔谈(十八)
编者按
9月21至22日,我校2019年秋季工作会议在深圳市光明区召开。本次会议以“坚持‘三个面向’引领,提升‘三大建设’水平,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为主题,旨在凝聚全校上下的智慧,形成对于“三大建设”的广泛共识,并将此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指导,推动科研工作再上新的台阶,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懈努力。全校围绕大会主题,积极学习会议报告精神。近期,我们推出系列笔谈,听听他们的声音。
药学院院长 胡文浩教授
2015年以来,学校“三大建设”经历了数年的探索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今年的秋季工作会议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次大会,罗俊校长的报告总结了“三大建设”的基本规律、基本内涵和基本模式,特别强调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体现学科特点等重要内容,指明了下一步“质与量、事与人、近与远”三大协同的改革推进点和着力点。
一、
药学学科开展“三大建设”的社会背景
2019年,我国人均寿命已到76.1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寿命增加导致疾病谱发生变化。传染病、寄生虫病的主导地位已经被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所取代。因此,现有药物已经不能满足临床需求,开发创新药物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成为药物研究最重要的方向。另外,大数据及精准医疗时代的来临,为疾病在分子水平分型提供可能,针对精准分型研发精准药物成为药学学术前沿。
二、
药学院开展“三大建设”的基本路径及成效
在“三个面向”的指导下,药学院以临床导向的创新药物发现研究为学科建设的主要方向。药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不同药物及不同的研发阶段需要不同资源的精准配置。因此,新药研发特别需要有组织的科研集团作战。以大项目组建大团队,按需配备平台资源,是药学“三大建设”的正确途径。
(一)组织引导科研,远近结合培育大项目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争取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学院依托中药现代化、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成药性评价等优势方向,组织科研团队,先后获得5项国家重点/重大专项计划及3项国自然重点项目支持。同时,学院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将“肿瘤免疫小分子药物研发”作为学院有组织科研的一个重要方向。希望通过配置其他相关资源,如陈新滋院士领导的省重点实验室项目,组织研究团队,引导及培育此研发方向,争取将其培育成为国家的战略方向。
(二)整合平台资源,提升平台质量
为充分保障大项目的顺利推进,充分发挥中大医科临床优势及学院现有优势方向构建科研大平台。近期,依托我校附属第一医院I期临床试验中心,学院与附属第一医院合作共建了药物临床试验合作基地。学院加大科研平台建设力度,逐步稳健推进筹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药学院已有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和1个省重点实验室,近期还获批“手性分子与药物发现”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围绕国家创新药物研究整体战略和国际新药研发前沿,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结合现有基础和特色方向,药学院确立筹建“手性分子与药物发现”国家重点实验室。
(三)产学研平台助力“三大建设”
创新药物的产业化将极大推动仿制到创新的转型升级,促进国家地方经济发展。但是,新药研发的另一特点是高风险高投入。在新药发现阶段,需要建立共享机制,汇聚核心要素资源共同开发。因此,与地方政府共建产学研平台,推动新药成果孵化转化,是学院大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院自2018年起,与清远市高新区共建了清远中大创新药物研究中心,以组织项目的方式来开展科学研究。目前已筛选了10个项目,通过前期培育,有望培育2-3个项目并获得新药临床实验批文,完成3-5项成果转化,促进行业经济发展和进一步推动药学学科建设。
罗俊校长的报告进一步深化了全院师生对“三大建设”内涵的认识,凝聚了对学校科研事业发展的共识。药学院全体师生,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人民的健康需求作为创新药物研究的根本动力,坚持“三个面向”,攻坚克难,开拓创新,为建设健康中国和医药强国,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推荐阅读
--- iSYSU ---
来源:药学院
作者:胡文浩
编辑:曾琳源
责任编辑:刘秋杏
初审:赵现廷
审核:陈诗诗
审定发布:漆小萍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isysu@mail.sys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