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给力!援鄂中山二院医疗队全力奋战,4患者集中出院
本文转载自人民日报客户端广东频道2020-02-18
2月18日下午,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西院区东7区,4名新冠肺炎患者集中出院。这是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第二批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医疗队自2月8日接管东7区以来,首批集中出院的患者。
“我们接管的东7区是新开的重症病房,接收的全部是重症患者。目前多名重症患者经过积极、规范、合理治疗后恢复良好!今天首批4位患者集体出院,是我们医疗队全体上下全力奋战的结果,显示了我们的逸仙水准。”十九大党代表、医疗队领队、医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许可慰教授表示。
许可慰介绍,此次出院的4位患者年龄最小的35岁,最大的57岁。经过抗病毒、中成药和支持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肺部CT显示炎症明显吸收,连续两次呼吸道病原核酸检测阴性,达到出院标准。
许可慰查房时给病人打气
”出院前我最想对医护人员说一声谢谢,感谢你们救了我一命,是你们让我重新看到了希望!”51岁患者朱阿姨是此次4位出院患者之一,她在出院前对医护人员表达了感谢。
朱阿姨在东7区刚开区就住进来了。此前她的丈夫因为新冠肺炎去世,住院期间又得知自己在广东的哥哥也突然去世,朱阿姨的情绪非常低落,对自己的康复也失去信心。医疗队员们了解到朱阿姨的情况后,多次为她进行情绪疏导,帮助她重建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
“每一次查房我们都会多陪朱阿姨聊一会儿,因为建立信心对患者的康复也很重要。”全科医学科张璟璐主治医师说道。“其实我们很想给朱阿姨一个拥抱,但因为穿着防护服的缘故,只能握着她的手,不断开导她、鼓励她。今天朱阿姨康复出院,我们都很为她开心!”
许可慰介绍,自接管东7区以来,医疗队员们团结协作、积极抢救。派出的30名医生由来自呼吸科、ICU、急诊科、麻醉科等科室的医生组成,分为6个值班组。每个班次搭配合理,多学科合作打好“配合战”,既有分工又重协作。三级诊疗制度落实到位、责任到人,床旁交接班不留死角,保证医疗质量。
“我们常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临床护理对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十分重要。”许可慰表示,医院派出的100名护士组成护理团队,由护理部周雪贞、邱逸红两位副主任带队。团队中都是各科室精挑细选出来的“精兵强将”,包括各科护长7名,其中有多人是抗击“非典”的老将。
“平时我们护理部就对护士们实施规范化培训,有一系列的专业培训课程和要求,因此护士能快速配合医生进行包括上呼吸机在内的各种急救操作,这对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护理部周雪贞副主任介绍,护士姑娘们在工作中专业细致、认真负责,每个人都化身为“全能护士”,不怕苦不怕累地完成“护理+护工”的全部工作,还耐心倾听患者心声,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注重人文关怀。
据介绍,医疗队接管东7区后迅速收满50位患者,包括6位病危患者和44个病重患者。疑难重症、危重症是医疗队关注的重中之重。医疗队通过紧密联系医院大后方专家团队,利用远程会诊平台共同为危重症患者进行会诊,提出个性化的综合强化治疗方案,注重中西医结合,为武汉新冠肺炎患者带去“广东方案”。
2月15日下午2:00,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刘超召集了来自呼吸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心内科、放射科、检验科、中医科等多位名医组成专家团队,在广州院本部与武汉医疗队进行了远程会诊。医疗队分别汇报了4例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基本情况及诊疗过程,并提供了患者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病历资料。院本部专家团队听取了详细的病例汇报后,进行远程阅片,经过90分钟的充分讨论,最终达成了一致的治疗方案。
“营养支持是重症患者治疗的重要方面,我们医生、护士主动匀出自己也紧缺的营养物资捐给病区,帮助患者能有更好的体魄战胜病魔!”许可慰介绍,2月15日下午,医疗队把队员们踊跃捐赠的营养物资,包括12罐奶粉、2箱小蛋糕、1箱小面包、2箱沙琪玛、8箱蛋白粉等,悉数捐赠到医疗队所支援的协和西院7楼东病区和14楼西病区,希望可以为患者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出院之际,医疗队也为4位康复患者送上了营养品,嘱咐他们回家后也要继续补充营养,好好休养。在许可慰倡导下,医疗队还建立了出院患者微信群,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为患者解答康复过程中的相关问题,提醒患者按时复查。
孙逸仙纪念医院医护人员在给患者诊治
许可慰表示,医疗队接管东7区11天,就有4位患者集中出院,此前还有5位患者病情好转后转至轻症病区,这背后是全体队员日以继夜的付出和坚守。“在这11天里,我们共同经历了很多特殊的时刻,克服了很多很多困难,极短时间就顺利开创了工作新局面。成果来之不易,我们会全力以赴、再接再厉,争取让更多患者早日康复,早日回家团聚!”
推荐阅读
--- iSYSU ---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广东频道
记者:张阳、刘昕晨
编辑:刘永君
责任编辑:孔维泽
初审:郑燕丽
审核:金凤
审定发布:马明辉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isysu@mail.sys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