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访2019年粤桂琼赣滇五省区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教学联赛一等奖获得者朱贞助理教授

中山大学 2020-09-02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强调了党的领导对做好教育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使命,确立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要求,为新时代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作出了重要部署。后续,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工作方案》《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9—2023年)》《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等,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作出工作部署。


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一周年之际,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朱贞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此次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自身教学科研工作实际,谈谈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思想政治理论研究等方面的心得体会,以及对做好新时代新思想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理解。








朱贞助理教授简介





历史学博士,现为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助理教授。2019年粤桂琼赣滇五省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联赛一等奖、广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等奖获得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四有”好老师标准,请您结合您的学习工作经历,谈谈对思政课教师这一职业的认识?


中国传统对于教师的认识,大多沿袭自韩愈所说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近代以来,学科划分日趋精细,各种专业老师自然也应运而生。对于思政课教师而言,身处社会主义中国,所传之道、所授之业、所解之惑,回答的就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应该做到的是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一个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讲好中国自身的故事,讲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扎根的历史脉络,让学生听懂、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作为一线的思政课教师,您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如何理解并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


作为高校思政课老师,首要任务就是要上好课。无论教学方式如何变化,“内容为王”是不变的,备课自然很重要。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理服人”,用新思想、新研究武装自己,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严格要求自己,调动学生参与思政课教学的积极性,强化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再次,要对高校大学生做到“了解之同情”,走近他们,同呼吸然后才能共话语,积极传递正能量,帮助他们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扣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教师要做到“四个相统一”的要求,《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中也明确了思政课教师的岗位要求,你是如何看待这个要求的?


当前的中国进入新时代,前所未有地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对于一代代追梦人来说,思政课教师就是追梦人思想品格的重要塑造者,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是在学生心中埋下真善美种子的园丁。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思政课是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于思政课教师而言,我们要努力做到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在用好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灵活针对新的时代背景和大学生成长特点,做出教学创新,丰富教学手段,使自己努力的从过去的“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向“教师要有一潭水”迈进。


用新思想铸魂育人、立德树人,必须坚持“八个相统一”推进思政课教学的改革创新,您是如何理解“八个相统一”,以及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如何去努力增强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八个相统一”,既是思政课开设的具体要求,也为思政课如何创新和保持活力指明了方向,提醒思政课教师要灵活处理好研究和教学、通性和个案、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灌输和启发等多方面的关系。


就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程的教学而言,我个人很希望能够在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变迁中,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所以在教学中,一方面吸收学界最新研究成果,让学生了解理论前沿的大致情况。另一方面,针对不同章节,有选择性地将一些英雄先烈的日记、书信等历史文献和原始影像呈现在教学过程中,消除学生的时空隔膜,激起学生设身处地的情景思考,在这个过程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主动觉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您觉得最大的难点问题是什么?您是如何努力去克服这些难点问题的?


对于思政课教学而言,个人觉得最大的难点是跟得上“变化”。所谓变化,一种是学生变动快。每个学期,要针对不同专业基础、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重新开展授课,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思政课教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调整备课内容,因材施教;另一种变化是时政热点和社会新闻日新月异,学术研究和理论动态也在不断推进,教学与研究要不断保持同步、不落伍,才能与学生共处一个频道,向其传递最新研究成果,并在时事热点的讨论中弘扬主旋律。有意思的是,这样带来的益处就是每一学期的课程,都变成了一次“教学相长”的旅程。


最后请您谈谈对当代大学生特点的认识?以及您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建议。


“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是一个很大的命题,有很多专门的调查和研究。个人来看的话,觉得今天的大学生有两处特点比较明显,一个是日益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个人追求的满足,另一个是即将从象牙塔迈向社会的转变过程中身处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背景。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面对海量庞杂的资讯缺乏辨别与筛择能力,正是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的关键人生阶段。 


对于教师而言,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对于大学生而言,则要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如同中山大学对于毕业学生的寄语:既要“德才兼备”,也要有“家国情怀”。不仅留意家事,还要关注国事、天下事,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既要静心读书,学好专业课知识,全面提高充实自己,做好转变为“社会人”的充分准备。同时作为生在红旗下的中国青年大学生,要明白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基本历史,多读一些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践行中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家庭、社会及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此方能无愧于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中国大学生。



推荐阅读


--- iSYSU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编辑:罗志豪责任编辑:曾琳源初审:赵现廷审核:陈诗诗审定发布:漆小萍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isysu@mail.sysu.edu.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