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逆行驰援,风雨共担!我校附属第六医院精锐之师助力湖北抗疫

中山大学 2020-09-02

“粤江二月三月来,千树万树朱花开。”面对疫情,我校附属第六医院在接到组派援助湖北医疗队通知后,短短一个晚上的时间,17精兵强将整装待发并于1月28日晚随第二批广东赴湖北医疗队奔赴武汉。抵达后进驻武汉市汉口医院,迅速接管呼吸七病区。


医疗队队员个个精明强干、能征敢战、能打硬仗,其中有4人参加过抗击“非典”,有年近花甲的女将,也有年轻的95后,平均年龄38.4岁。这是一支专业过硬、搭配合理的团队。他们放下安逸、克服重重困难;身兼数职,咽苦吞甘,帮助对口医院提高了治愈率,也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队员们所展现出来的整体医疗水平得到了当地的认可。








姚麟:大家的领头雁,不知疲倦的永动机



春节前夕,作为主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姚麟日夜奋战、靠前指挥、周密部署医院发热门诊和防控新冠肺炎工作。1月28日,作为广东省第二批援助湖北武汉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医疗队队长,他带领医院的17位医务人员奔赴武汉。


▲姚麟(右二)与队友讨论重症患者的救治问题


作为医疗队的领头雁,他紧密团结队里的党员,迅速建立党总支并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完善了医疗、护理、院感、后勤体系建设,牵头制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房消毒工作指引(第二版)》,并推广至整个广东医疗队;依靠汉口医院开展各项工作,直接将自己的办公室搬进医院,指导团队通过改善供氧提高重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韦民:年近花甲的“梳辫子小姑娘”



韦民是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也是本次医疗队年龄最大的成员。在医疗队组建与疫情防控工作会议上,韦民主动请缨,“我参加,我抗击过‘非典’,有经验”。为了穿上防护服,年近花甲的她把自己头发扎成了双辫,就像梳小辫的小姑娘一样。她发挥呼吸内科优势,尤其掌握老年人、合并基础病的治疗特点,作为B组组长,跟着年轻人一起值夜班,也从未叫苦。






▲为了方便工作,韦民主任把头发扎成小姑娘的辫子




杨春华:年过半百的ICU老兵,队员们的“大家长”



发挥特长,用专业技术救死扶伤。作为一名重症医学专业的医生,面对复杂而困难的危重病人,杨春华不仅能够从容不迫地处理患者的病情,而且还能做到时时安慰病患,帮助患者和家属建立自信,不忘医者初心,成功救治了多名危重患者。


▲患者给医务人员点赞(右一为杨春华)




胡浩:医疗队的“大管家”



作为医院医政处副处长,胡浩当起了147人医疗队的“大管家”,衣食住行样样都要操心。他每天睡不了几个小时,睁开眼睛第一件事,除了物资,还是物资。多少次寒风中站在酒店侧门清点堆成小山的物资;多少次半夜当仁不让地走在队伍最前端搬运防护物资。他看到N95口罩、护目镜压伤了队员们的脸颊,立即联系大后方给大家寄来水胶体、液体敷料;当听到队里大多数广东籍战友们想喝一口老火汤时,他又立即跟酒店厨房协商,从那天起,每餐都多了一碗饱含温暖的汤……


▲胡浩给大家讲解注意事项


他用心用情守护着这个临时的“大家庭”,让家里的成员更安心地守护着武汉这个“大家庭”!




刘爱红:主动请缨,一群90后的“老大”



来到武汉的第二天,医疗队需要立即成立护理组。这些来自5个地市、18家医院的96名护理人员,并且大多数都是90后,将由谁来负责?作为护理队伍里年龄最大、年资最高的护士,刘爱红主动请缨,“我来当护理组总负责人!”


刘爱红所在的医疗队接管武汉汉口医院,这是危重症患者集中的医院。她自告奋勇第一批去医院实地了解情况,参与快速制定相关制度和实施有效措施等工作,及时改进前线护理工作,在护理团队中起到主心骨的作用。3月2日,经党组织批准,刘爱红在前线光荣入党。


▲工作中,刘爱红重活、累活、脏活都抢着干




郅敏:坚持做一线医生的主任医师



剪去长发,把两个年幼的孩子交给丈夫,郅敏义无反顾,第一个报名参加医院驰援湖北医疗队。作为全队4名正高医师之一,考虑到新冠肺炎对年龄大的人威胁更大,她主动申请做一线医生,开医嘱、写病历、查房,只为更直接地了解患者。


作为消化内科专家,她率先提议在病区开展肠内营养早期干预方案,以加快高龄患者恢复,并带领医疗队员将个人的营养粉捐赠给病区的老人。她还兼任医务协调员、信息联络员、宣传联络员、临时党总支宣传委员、临时党支部书记,每日在繁忙的临床一线中及时准确完成各种报送任务。


▲患者通过声音辨识出郅敏



黄晓静:病区里最后离开的人——医护的“守护神”



院感是协助“战士”把装备备齐的第一道防线。“战士”上前线时,院感要保证他们有完好的“盔甲”;“战士”下火线时,院感也要监督完成各项安全规定。作为一名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高年资护理人员,黄晓静主管护师就担任着这样的角色。


她时刻牢牢紧盯防护流程,在隔离区总是亲自上手为队员们做好防护,为的是让大家能够有稳定从容的心理开展工作,“安安全全地进入,安安全全地离岗”。


▲黄晓静(左一)为护士调整口罩




陈雷:火线驰援、心怀大爱的“逆行者”



17年前,陈雷作为一名呼吸内科医生,参加了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抗击“非典”,因表现突出,荣获广东省抗击“非典”三等功、广州市抗击“非典”标兵称号。17年后,面对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的他再次主动请战逆行,驰援武汉。


▲陈雷(前)正在工作


陈雷兢兢业业于重症医学事业,坚守医者初心,用自己专业技能抢救危重患者。他经常主动请缨上夜班,无数个夜晚坚守在病区,有责任、有担当,为大家做出了表率。他逆向前行、奋战前方的身影,就是对党组织最深情的“告白”。3月3日,经党组织批准,陈雷在前线光荣入党。




高志茵:以病人为中心,急病人所急的战“疫”先锋



高志茵作为消化内科护理组长,一直扎根在汉口医院病房,主动协助护士长开展工作,与战友并肩作战。她在日记中写到,“我们坚守岗位,不允许一丝一毫的怠慢和疏忽。当你需要医生,我们给你找;当你需要护工,我们给你当;当你需要治疗,我们尽心尽力为你治疗。相信武汉的明天一定会更好!”3月2日,经党组织批准,高志茵在前线光荣入党。


▲队员们(高志茵左二)把营养粉送给患者




王苏网:舍“小家”,保“大家”的勇士



王苏网说,作为一名呼吸内科医生,自己必须上战场,这是使命也是责任。第一次进病区值班前,她心情很忐忑。进入病区后,王苏网反而不害怕了,看到满病区的患者,从他们的眼神看到了害怕和焦虑,同时也有对医务人员的依赖。王苏网整理好心情,马上投入战斗,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用自己所学,帮助武汉人民,这就是我们正在做的!”


▲王苏网给患者加油鼓劲



毕诗敏:为患者着想的抗疫护士



有着10年工作经验的毕诗敏在重症医学科的护理工作中细腻而大胆。她承担危重患者护理工作,除了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还经常主动了解病人需求,施以针对性护理方案;对一些心理压力大、情绪低落的患者,她想方设法为他们疏导情绪,建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处处为患者着想的毕诗敏赢得了病人和护理组同事的一致认可。3月3日,经党组织批准,毕诗敏在前线光荣入党。


▲毕诗敏在病房里工作



封福香:身兼数职,全力守护患者生命的“战士”



作为一名有10余年临床工作经验的护士,封福香细心护理每一位患者。病房没有护工,没有清洁阿姨,没有家属,她便充当各种角色:送餐员、保洁员、垃圾工、洗消工、个人护理员、心理疏导员等,在实际工作中践行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封福香(前)在核对补液及药物




许德强:把陪伴奉献给患者的男护师



▲许德强为患者贴留置针


许德强在支援武汉汉口医院的工作中不怕脏、不怕累,当清洁工打扫卫生,当护工倒屎倒尿,这也是他从业9年来从未接触过的工作。全力以赴做好护理工作之外,他还积极参与《医疗队员个人及酒店驻地管理指引》初稿编写,撰写战“疫”日记,文章多次发表于人民日报、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新快报等媒体平台,呼吁更多的人来帮助武汉,同时为战友们加油鼓劲。3月2日,经党组织批准,许德强在前线光荣入党。




卓婉玲:患者的“家人”,用关心和陪伴静候春暖花开



在武汉前线,作为内科护理主力,卓婉玲负责体弱的老年患者。每天除了日常护理操作,更多的是给予他们生活照顾和心理安慰,暖心地问候、精心地张罗饭菜、贴心地喂药喂饭、细心地清洁皮肤,耐心倾听、尽心关怀。爱是桥梁,隔离病毒,但绝不隔离爱,她用家人般的温度,给了患者最需要的温暖。


▲卓婉玲为自己加油




孙小玉:瞒着父母出征的90后


瞒着父母报名医疗队驰援武汉的孙小玉在病区协助护士长完成护理任务,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在具体工作中经常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她团结战友,乐观向上,为周围人带来积极向上的正能量。她表示,只要组织有需要,一定会在抗疫一线战斗到底,这是90后医护人员的奋斗底色。3月3日,经党组织批准,孙小玉在前线光荣入党。


▲孙小玉在隔离区配药




向景毅:工作中一“针”见血的男护士



初到病房,向景毅便能迅速开展各项护理工作。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和口罩后,即便行动受限,视线模糊不清,但在输液治疗时,他尽全力做到一“针”见血,备受患者好评。他还协助病区开展静脉穿刺,在感控薄弱等情况下谏言献策,受到了大家的认同。作为队里的男护士,他主动关爱女队员,为她们分担氧瓶搬运等重体力活。


▲向景毅(右一)和队友们在一起




刘贺芳:希望为城市苏醒尽自己绵薄之力



95后刘贺芳在工作中发现许多病人容易恐惧、焦虑,因此用言语和行动给予他们安慰是他每天工作的一部分。从一句“阿姨您是这附近本地人吗?”开始,到武汉饮食再到景点等,他觉得这样可以拉近关系,缓解病人的压力。他每天都要保证每个病人有足够的营养摄入,喂饭、喂营养粉,有足够的营养支持,才能战胜病毒。


▲元宵节,刘贺芳为患者送暖心汤圆








推荐阅读




--- iSYSU ---

来源:附属第六医院

封面制图、编辑:罗志豪

责任编辑:倪立

初审:郑燕丽

审核:陈诗诗

审定发布:漆小萍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isysu@mail.sysu.edu.cn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