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英雄 | 筛选最严重的患者,直面最凶险的战斗,重症医学专家冲在第一线
编者按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学校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广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关于表彰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我校附属第一医院重症救治医疗队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我校10位同志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为此,我们推出“战‘疫’英雄”专栏,讲述白衣天使们救死扶伤的故事。让我们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致敬!
▲管向东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战“疫”45天的“疫”线心愿:
国有难,招必至,战必胜!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尽量多救活病人。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武汉乃至湖北成为全国重症医学科大会战的战场。1月29日,身为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委的管向东教授,联合重症医学领域的权威学术组织负责人,向全国同道发出倡议书,呼吁“到武汉去!到湖北去!”
四天后,他作为国家卫健委专家组成员,赶赴武汉执行紧急医学救援任务,工作时间为“即日起至任务完成。”
从那天起,58岁的管向东作为专业领域的“最强大脑”之一,在武汉乃至湖北各大医院的重症监护室(ICU)巡查,筛选最严重的患者,制定临床治疗方案,与同行们一同直面最凶险的战斗。由于表现出色,他被评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
医者亦侠之大者,奉命于疫虐之际
“随着疫情的发展,死亡率开始上升,我知道重症医学势必要在战场上扮演主力军角色。”农历庚子新年伊始,从医三十多年的管向东敏锐地意识到新冠肺炎疫情救治面临的严峻性,他早早做好了奔赴疫区中心的准备。
1月29日,管向东与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分会、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危重病医学专业委员会的两位负责人,联合向全国重症医学专业同道发出《齐心协力,拯救生命,打赢疫情阻击战——致全国重症医学专业同道倡议书》。
“凡为医者,侠之大者。奉命于病难之间,受任于疫虐之际。国有难,招必至,战必胜!”倡议书里的这句话,让不少医生护士心情为之激荡,毅然报名做“逆行者"。
“哪里需要抢救生命,哪里就有我们的身影。”发起并执笔写下这份倡议书的管向东解释说,重症医学专业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注定了与现代医学面对的灾难、瘟疫、战争和临床医疗生命支持、救治的密不可分。中国重症医学的发展,也清楚地反映了这个专业在灾难中、在国家重大卫生事件中的历练与成长。
在与新冠肺炎的较量中,重症医学专业人员同样表现出大无畏的气概。管向东说,倡议书发出后至2月17日,全国各地赶赴湖北的重症医学专业医护人员超过了1.1万,接近重症医学从业总人数的10%,在当时支援武汉的医务人员中占到了三分之一。
病房里的一幕让他久久难忘
接到国家卫健委命令的十多个小时后,管向东即抵达武汉。他一刻也没有停歇,2月3日当晚,便出现在堪称疫情“风暴眼”的金银潭医院。
当时,为响应中央提出的“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原则,武汉金银潭医院、武汉协和医院西院、人民医院东院、同济中法院区等新开放的重症收治点,陆续集结了全国各地最优秀的重症专家、医护人员。行业巨擘的到来,给同行们增添了信心。
▲左二为管向东
作为国家专家组成员,管向东的任务包括到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收治医院进行指导、巡查,并筛选出重型和危重型患者,转院进行集中救治。这一个多月来,他的足迹遍布武汉各家医院,后期又到湖北各基层县市进行业务指导。
“最难的时候,让你哭的心都有!因为一开始是猝不及防的‘遭遇战’,医疗资源不足,医务人员忙于抢救,也无法区分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回忆起初到武汉时见到的抢救情形,即使在ICU里见惯了生死的管向东也为之唏嘘不已。
当时,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死亡率很高,对医务人员造成巨大的心灵冲击。“在病房里,最难受的场面是什么?就是今天上午去查房的时候,一个患者还对你竖大拇指,向你敬礼,下午人就走了。”管向东说,新冠肺炎导致机体长时间处于低氧状态,所有的脏器功能都受到打击,到了一定阶段,医生也回天乏力。
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咬牙挺住,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抢回患者的生机。管向东马不停蹄地对重型和危重型患者进行排查,挑选出需要重点治疗或者转院集中收治的患者。每天都有人病情发生变化,专家组前后三轮巡查,力争不遗漏一人。“四个集中”让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救治有序起来,使得湖北新冠肺炎死亡率明显下降。
募集医用正压头套,鼓励尽早气管插管
在武汉,管向东的房间里藏着一个“秘密”。
“最多时,我房间里放着近50套医用正压头套,每套均价3万元。这可是珍贵的物资啊!”管向东说,危重患者需要尽早进行气管插管,但这项操作如果防护不当,会有很大的感染风险。疫情初期,武汉缺乏防护物资,医护人员无法做到早期插管。他得知消息后,马上发动海外的同学们捐赠了一批正压头套。
当受国家卫健委委派到湖北基层医院指导时,他会专门赠送给需要为患者做气管插管的基层医务人员。“还没开展气管插管的医院,我送一个正压头套,给他们鼓劲;已经开展或者做得好的医院,我送两个头套,表示奖励。”管向东说。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保护同行,同时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天门市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死率一度位居湖北第一。2月8日,管向东只身赶赴天门指导救治,并送出了正压头套。一整天的工作结束后,晚餐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盒饭,匆忙吃完便赶回武汉继续工作。在车上,睡得迷迷糊糊的管向东被同事的电话叫醒:“元宵节快乐!”
难言快乐。真正让他欣慰的是接下来两周,天门病死率显著下降。对一个重症医学专家来说,这是最好的回报。
两难选择:救一人还是救更多人?
和驻守一家医院救治患者的医疗队员相比,管向东的工作属于“一直在路上”。“去一家医院就要换一次隔离衣。有时候一跑两三家医院,一天能换三套隔离衣。”管向东说,“但隔离衣里面的衣服没法换,湿了又干,干了又湿,那滋味,没法说!”
重症医学人专门跟“死神”较劲,看到垂危的患者,职业本能让他想去参与抢救。2月16日到18日,在当时死亡率高居全省第一的湖北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管向东就亲自扑上去抢救患者,示范如何调节呼吸机参数,为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治疗。
▲管向东为患者治疗
但是,更多的时候,他面临的是“救一人还是救更多人”的两难选择。“一次抢救,只能救一个。但如果我利用专业经验,为同行们制定好抢救策略,指导大家调整好工作方式,就能拯救更多患者。”管向东说。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管向东会同北京协和医院内科ICU杜斌教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邱海波教授等国家专家组成员伙伴们,结合武汉一线专家们的实践经验,高效严谨地编写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型、危重型病例诊疗方案》,由国家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共同下发湖北及全国各地。
这一方案介绍了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的临床区分;抗病毒药物及抗菌药物的选择;特别提出对符合气管插管指征的患者及时进行插管,不推荐常规使用糖皮质激素等,为临床重症治疗提供了实战依据,进而大大降低了患者病死率。
“我们重症医学人其实不是看病的,是救命的。”管向东说。站在病床前,他希望努力再努力,多救活病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