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山大学战“疫”记:践行初心使命 驰援湖北武汉

中山大学 2020-09-02

在党中央统筹部署的抗击疫情“一盘棋”上,我校先后出动5批、总计512位医护战士,支援湖北一线,他们是数万名逆行驰援的一支劲旅。




挺进武汉:五百精锐分批驰援





1月24日,庚子年除夕夜,广州白云山机场,52名来自学校附属医院的白衣战士集结出发。他们与另外81名医护共同组成广东驰援湖北首批战队。


为响应国家号召,我校各个附属医院陆续吹响“集结号”,先后五次出动精锐,赶赴湖北一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24日,我校累计向湖北派出了512位医疗专业人员,占广东驰援湖北总人数的近四分之一


而广东驰援湖北抽调医护人数前三名的医院全部是学校附属医院,他们分别是附属第一医院、孙逸仙纪念医院和附属第三医院。


“招募令”一下来,各个科室的微信群闻令而动。请战书、请缨信,一篇接着一篇,一封接着一封。


前方意味着一线的风险,但他们更能理解身处疫情核心地的患者和身处最前线的同行,所以这支勇敢的队伍一往无前,选择逆行


附属医院60名驰援湖北排头兵




搏斗死神:多学科集结抢救危重病患





在这场驰援湖北的战“疫”中,我校各附属医院毫不吝惜地派出“豪华阵容”,采用“多学科立体化”的诊疗方式支援武汉前线,建立了重症患者 MDT 协作模式,展现了我校医科复杂病例救治的综合素质。


“我们的33名医生来自20个专科。除与本次新冠肺炎密切相关的感染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之外,还有心内、肾内、神经科、外科等各个专科。”附属第三医院医疗队队长杨扬说,每一次治疗方案的制定,都相当于是一次全院大会诊。


我校医科灵活运用前沿的医疗技术与创新的医疗模式,使危重患者化险为夷。


附属第一医院在武汉协和医院搭建“高级生命支持单元”,通过有创呼吸机支持、血液滤过技术以及俯卧位通气技术,成功救治多位重症患者。


孙逸仙纪念医院正式启用“逸仙ICU病房”,这是由一个普通病房改造而成的小型ICU,“集中火力”加强对危重症患者的深度救治。同时,医疗队还开创了“医护一体化”查房新模式,医护共同开展病例讨论,打破了原有的医患、护患两条平行线的模式,重建医、护、患三位一体的崭新工作格局


许可慰副院长为“逸仙ICU病房”贴上自制牌匾


为了“快、准、狠”地完成血管穿刺,肿瘤防治中心采用了“血管可视化技术”——在静脉显像仪之下,血管清晰可见,无所遁形。




奋斗战绩:写下初心使命,留下仁心仁术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我校医科军团尽遣精锐,承担的是“最难打的战斗”——重症治疗。


1月26日,附属第一医院第一批医疗队正式进入汉口医院,接管呼吸一病区。次日即收治70人,其中50多人是危重症患者。2月8日,附属第一医院第三批队伍正式进驻武汉协和医院重症病房。至此,该院三批驰援湖北医疗队伍全部到位。


除了附属第一医院,孙逸仙纪念医院、附属第三医院、附属第六医院、肿瘤防治中心和附属第五医院也鸣鼓出征,共计接管武汉汉口医院2个区、武汉协和医院西院2个区等多个病区,且以重症患者和危重症患者为主。


自我校医科军团赴湖北支援后,捷报频传。他们用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奉献践行着学校的初心使命。


附属第一医院医疗队进驻汉口医院十来天后,多名患者治愈出院。


而作为本次广东省向武汉派出医疗队员人数最多的医院——附属第三医院,其首批医疗队在武汉汉口医院坚守一月有余之后,所在病区已有近百名患者重获新生。在武汉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附属第三医院的管理经验也得到认可并推广实施。


截至3月8日中午,孙逸仙纪念医院负责的武汉协和医院东7区有18位患者痊愈出院, 6位患者转至轻症病区……


捷报背后,是我校医科军团精湛纯熟的医疗技术、全情投入的奋战精神和细致入微的关怀。


“请放心,你们不出院,我们不撤离。”这是附属第一医院吴健锋教授对病人的安慰。


我校医科军团的医疗队员们在实现一次次医疗技术突破的同时,收获了病患们真挚的感谢和社会的肯定。


患者的感谢信


在本次抗“疫”工作中,我校1个集体和10位个人获表彰。附属第一医院重症救治医疗队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我校10位同志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推荐阅读


--- iSYSU ---

来源:新华网

作者:杨淑馨、陈泽淳、李益璟、何宛儒

封面制图:蒋璐

编辑:冯天朗

责任编辑:蒋璐、李芊芊

初审:李劲峰

审核:陈诗诗

审定发布:漆小萍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isysu@mail.sysu.edu.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