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攻克关键技术 勇攀科技高峰 打造国之重器 培养创新人才

中山大学 2020-09-02

5月30日是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月29日给袁隆平、钟南山、叶培建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向他们以及全国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在回信中表示,大家对创新创造的思考和实践,体现了新时代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矢志报国的情怀。


习近平强调,希望全国科技工作者弘扬优良传统,坚定创新自信,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勇于攀登科技高峰,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近日,央视新闻两会特别节目《晚八点 云上会》邀请到我国空间引力波探测天琴计划首席科学家、中科院罗俊院士,对引力波和天琴计划进行解读。


罗俊院士做客央视新闻直播节目

(来源:央视新闻)






走进引力波的世界




提到引力,大家一定会想到牛顿。一百多年前爱因斯坦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从牛顿1687年发表万有引力定律,到卡文迪许第一次用扭秤实验测出万有引力常数G值,西方科学家主导这一领域的研究达300多年。


上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家罗俊院士及其团队加入测量万有引力常数G的队伍。2018年罗俊团队测出迄今世界上最精确的G值,一举登上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2019年12月20日“天琴一号”技术试验卫星成功发射升空


近日,我校天琴中心成功测得月球表面上五组反射镜的回波信号,测出国内最准的地月距离,且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意味着中国科学家攻克地月远程激光测距技术,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实现地月激光精确测量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三个成功测得全部五个反射镜的国家。


(来源:珠海新闻)


罗俊院士表示,激光测距是空间引力波探测必须攻克的关键技术,为后期天琴卫星的精密定轨提供技术验证和储备,“激光测距是一项重要的基础研究,为后续大气分布、空间科学等方面的研究奠定基础。”




潜心研究三十余年

打造国之重器




为了更好地开展原创性基础研究,需要有一个让科研人员潜心研究的文化氛围,甘坐冷板凳、敢啃硬骨头,过多的外界干扰不利于原始创新。罗俊院士介绍到,“我们团队长期以来形成的文化之一就是:一个研究人员或课题组,一辈子坚持做一件事,做成一件事。”


多年来,在引力到引力波的研究过程中,罗俊团队始终坚持打造“国之重器”的理念。他经常对团队说:“一个科学家选择课题必须要顶天立地,满足国家需求的科研方向是最具价值的。”


引力实验中要用到一种特殊的钢球,每个球的圆度要精确到1微米,而能买到的这种球最高精度在5到10微米。天琴中心特聘研究员薛超回忆,团队只好自己慢慢地磨,光一个球就磨了9个月,精度最终达到了0.8微米。


“36年里,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我们像是打磨产品的工匠一样。”罗俊院士的学生、华中科技大学引力中心主任周泽兵说,“高度压力下,我们就是靠着做产品的工匠精神,攻克一个又一个科学和技术难题的。”


罗俊科研团队在交流引力波探测装置的运行情况

(来源:新华社)


科研团队用几十年的时间,应用精密测量技术,取得高精度星载加速度计的关键技术突破,打破制约我国重力卫星研究的瓶颈。


2019年12月20日,搭载“天琴一号”卫星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冲上云霄,意味着中国酝酿近20年、正式提出5年多的天琴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正式进入“太空试验”阶段。


2020年5月21日,“天琴一号”传来好消息,数据显示,所有技术指标全部优于任务要求,达到国内同类技术的最高水平。罗俊院士说:“目前卫星状态良好,下一阶段将进入拓展实验阶段。”


目前,“天琴二号”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计划在2025年前后发射。




以大项目为牵引 

 建设大团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头。天琴团队36年来致力于物理学研究,“天琴一号”成功完成技术在轨验证,具有两个启示:一是大项目的牵引,二是高校人才梯队的培养即大团队建设。“由高校牵头的最大优势就是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源源不断的人才是可持续攻关的机制保障,反过来大项目也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罗俊院士说。  


学校近年来一直坚持“三大面向”引领,进行大项目、大团队、大平台“三大建设”,争取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大项目,以团队形式协同攻关,建设大平台,扎实推进基础研究。


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近年来一直坚持“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十二字的人才培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学校的根本任务。近日我校发布了针对基础学科的强基计划,招生对象是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具有强烈的专业兴趣,并有志于将来从事相关领域科学技术工作,高考成绩优异的高中毕业生罗俊院士强调说:“强基计划旨在探索多维度考核评价模式,选拔一批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进行专门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后备人才。”


从引力到引力波,天琴团队的36年科研报国路

中大牵头的“天琴一号”升空!引力波探测进入新征程

中外专家齐聚广州,天琴计划又有新动作!

--- iSYSU ---来源:党委宣传部、人民网、科技日报、新华网编辑、责任编辑:陈倩赟初审:何方审核:陈诗诗审定发布:漆小萍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isysu@mail.sysu.edu.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