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学技术奖 | 他们既是“战士”又是“书生”,这群医生有“花样”

中山大学 2021-09-23


编者按

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2019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我校24项科技成果获奖。


为提升学校科研创新能力,推广科学技术获奖成果的交流应用,现开设“科学技术奖”专栏对获奖成果进行报道,聚焦各获奖团队科研攻关背后的故事,展现我校科研人员及团队的风采。


谈到医生,浮现在大家眼前的也许是身着白褂的忙碌身影,也许是奔波诊室和手术室的匆匆脚步,又或许是头顶寥寥无几的头发……今天,我们为大家带来了不一样的形象解读:他们一面是在临床一线冲锋陷阵、救死扶伤的“战士”,另一面又是一群在实验室兢兢业业、埋头钻研的“书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余学清教授带领的精英团队,始终致力于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重点科室。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和拓展研究:中国肾脏病的驱动力


IgA肾病(IgAN)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是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发现,IgAN存在明显的家族聚集倾向,发病隐匿,早期诊断和治疗对延缓肾功能恶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关于疾病的遗传学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谈起IgAN的遗传学研究,余教授脸上洋溢着些许自豪:“我们的研究成员完成了亚洲最大样本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既验证了欧美学者既往发现的易感位点22q12,更是首次发现了中国人群中IgAN独有的两个新的易感基因位点—17p13和8p23。拓展研究中,又发现了三个新的易感位点(ST6GAL1、ACCS和ODF1-KLF10,并在DEFA位点鉴别出了3个独立的信号。这些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IgAN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并能够影响IgAN的发病过程及临床表现。”


过去,IgAN国际指南一直缺乏亚洲人群的数据,余教授在2016年接受国际权威医学期刊Lancet人物专访时提到:“缺少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及地区的证据,这样的指南只适用于部分国家和种群,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正是怀揣这样的热忱,研究团队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终于在Nature Genetics和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了震撼学术界的成果,并得到了国内外知名学者的肯定。Lancet杂志更是毫不吝啬地评价余学清教授为“中国肾脏病的驱动力”。


余学清教授2016年接受Lancet专访截图

(来源:附属第一医院)


DEFA基因拷贝数变异研究:突破精准医疗新局面


继GWAS后,该研究团队又有了新的重大发现。针对8p23区域内的DEFA拷贝数变异进行深入分析,发现了3个与IgAN易感性显著关联的拷贝数变异,该基因拷贝数变异与血IgA1水平及糖基化缺失IgA1的比例均呈现出显著的负相关,证实了α-防御素基因的低拷贝数可增加IgAN的发病及肾功能受损的风险。“这项研究所发现的拷贝数变异,可能成为IgAN新的生物标志物及干预靶点,将为今后进一步开展转化医学研究及未来临床应用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余学清教授指出,“综合应用这些遗传变异信息,可以帮助我们构建疾病预测模型,在普通人群中筛查出IgAN的易感人群,在IgAN患者中发现预后不良的高危患者,并指导临床医生进行特异性地干预和治疗,实现IgAN的精准化预防和治疗。”


学术与临床的碰撞:相辅相成


学术始终不能和临床脱离,如何使基础学术研究真正意义上应用于临床、辅助IgAN诊疗呢?余教授又介绍了团队的一些临床研究的新发现,包括降尿酸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血压、新月体是IgAN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新月体比例的升高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等。同时,他也提到综合遗传信息和临床表型的研究如基因-基因相互作用于IgAN肉眼血尿的关系等研究。“学术研究和临床诊疗始终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从事学术研究就是为了进一步促进临床上的诊疗,提高患者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这也是所有科研人员的初衷。”余教授这样说道。


当谈到IgAN的诊治现状和挑战,余教授仍是不无严肃:“尽管目前IgAN的遗传学和临床研究取得了喜人的成果,但是对于它的发病机制还缺乏足够了解,临床上尚缺乏特异的预测其疾病进展和治疗反应的生物学标记。因此,我们还需要在IgAN的遗传易感性、发病机制、治疗反应以及临床预后等方面继续努力,明确IgAN的病因,阐明其发病机制。特别是理想的临床和病理分型,寻找有效的特异治疗方法,这些都是我们未来面临的严峻挑战。”


研究团队赴国外进行交流合作

(来源:附属第一医院)


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的这支团队为IgAN遗传发病机制和临床关联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推动了中国肾脏病学的临床和科研进步,将我国的肾脏病学成果推向了世界。目前,团队已发表了论文32篇,包括Nat Genet、Sci Transl Med和Nat Commun等国际知名杂志,先后被N Engl J Med、Nat Genet、Annu Rev Med等顶刊的文章正面引用和评述。同时,团队获发明专利1项,并开发了IgAN早期诊断和个体化治疗试剂盒。研究成果通过中山论坛及国内外学术会议展示和推广,得到同行广泛认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临床价值。


余学清教授获2014美国NKF国际杰出研究者奖

(来源:附属第一医院)


余学清教授在2018年大湾区高峰论坛致辞

(来源:附属第一医院)


余学清教授在工作时,阳光洒在了一丝不苟的白大褂上,他身上既散发着战士的坚韧,又闪耀着书生的儒雅。大医精诚,所谓医者,除了精湛的医术,虔诚的济世之心,还需拥有过人的学问,悬壶入荆楚,白衣作战袍,纸笔为刀剑。所有医务工作者当如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这支“有花样”的团队,做厚植临床的科研精英,在完成一个又一个生命救赎的同时,也将医者的学术光芒撒向精诚之路,挥斥方遒,指点江山,当仁不让。


科学技术奖 | 十年磨一剑,除“臭”黑科技

科学技术奖|中大教授团队勇攀科研高峰 推广技术成果

科学技术奖 | 中大教授团队潜心钻研十五年,只为把光明带给更多人


--- iSYSU ---

来源:附属第一医院

责任编辑:于万鹏

初审:赵现廷

审核:陈诗诗

审定发布:漆小萍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isysu@mail.sysu.edu.cn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