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谢湜:到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体味“无用之大用”

中山大学 2022-05-05

日前,我校历史学系主任、博雅学院院长谢湜教授接受南方日报记者的采访,对我校历史学专业作出了介绍。相关报道于2021年5月25日广东教育头条发布。


(来源:广东教育头条  南方+客户端 )


中国拥有悠久的史学传统,国内大部分高校在建校伊始,就有设置历史学系。历史学专业在传承着中国史学传统的同时,也肩负着中国现代大学发展的使命。近年来,“历史研究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更是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成立于1924年,是中大最早设立的学系之一,拥有深厚的学术传统。2019年,中山大学历史学系入选首批“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教育部强基计划发布,历史学系成为首批入选专业。


历史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有哪些?就读的学生需要拥有什么品质?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系主任、中山大学博雅学院院长谢湜为中山大学历史学专业“代言”,为考生答疑解惑。


▲‍(来源:南方+客户端 海报设计:潘洁 )




“在中大感受历史的厚度”


南方+:

中大历史学系与学校同龄,有着近百年的悠久历史,和国内其他高校的历史学系相比有哪些特点?

谢湜:

我认为中大历史学系有几个重要的特点:守正,是指学有所本的坚守、脱俗求真的精神;静专,就是乐于钻研、敢于吃苦、甘于寂寞的治学态度;开放,体现在学无樊篱、中西融通、对话世界前沿的自觉。


对中大历史学系而言,最难得的是我们的前贤。多位中国现代史学的奠基人,如陈寅恪、傅斯年、顾颉刚、岑仲勉、刘节、梁方仲等曾在中大任教,开创了深厚的学术传统。直至今日,我们还有很多研究方向都延续着上世纪上半叶学者们提出的一些较大的学术构想,每个人都能够在中大感受到一种历史的厚度。


同时,我们对学科持有非常开放的态度。历史学系特别注重培养跨学科意识,与许多相关的学科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合作,也形成了很多类似历史语言学、历史人类学、社会经济史、历史地理学等跨学科的方向。

南方+:

您认为,什么样的学生适合到中大就读历史学专业?

谢湜:

我明显感觉到,现在很多高中生其实都有受到很好的综合素养训练。他们当中相当一部分人是热爱历史文化,然后对大量的阅读和深入的思考有兴趣的。甚至有些学生已经在中学老师的指引下,能够去有意识地读一些比较专门的历史研究作品,而不是一些大众的、普及类的简单读物。


像这样一些热爱历史文化,对大量阅读和深入思考感兴趣,在一手材料搜集和整理以及专题调研和写作上具有一定经验的高中学生,我强烈建议他们报考历史学专业。

南方+:

学生进入中大历史学专业后,将受到怎样的培养?

谢湜:

在本科的培养过程中,学生将配备一套具有一级学科基础性、二级学科关联性,同时注重专业志趣的激发和提升的培养方案。


首先,大一到大二这两年,除修读基础课程外,学生还将受到基础的文献训练,课下需配备专业的文献导读,大量阅读原典。同时,历史学系较为注重实践教学,强调知行合一。学生将有几次外出考察文明遗址的机会。在本科生总学分里,历史学的实践教学学分占了将近20%。我想这在全国是处于比较领先的。


四年内,学生除了在课堂上学,还能在课后学、在实地学,甚至到海外学。这种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我们称作进阶式的实践教育体系。

南方+:

毕业生的就业或者升学前景如何?

谢湜:

通过四年进阶式体系的培养,学生将逐步建立起一个大历史观。所有人一开始肯定能够感受到学术的魅力,而且会感受到越来越走向深入,越来越有难度,越来越有挑战性。学生就像爬楼梯一样往上走,最后可能走上专业研究的道路;也可能通过专业训练,具备全面的素养,能够胜任社会的需求。


实际上,我们的学生毕业后,在各行各业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就。当然有更多的同学会走向深造的道路,到海内外的名校就读,开始在国内外的名校崭露头角,成为学术的中坚力量。



“学历史需要脱掉俗气,敢于付出”


南方+:

有些人认为历史学离生活很远。

谢湜:

历史学是一个看起来比较清高的专业。它既与现实密不可分,同时又能够比较贯通、眼光放得比较长远地去看待人类社会的变迁。陈寅恪曾说,“士之读书治学,盖将以脱心志于俗谛之桎梏。”这句话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容易。


对于历史学系而言,大家需要脱掉俗气,真正地去敢于付出。这就是我刚才提到的静专,即乐于钻研、敢于吃苦和甘于寂寞的治学态度。在现代社会,静专的精神尤为关键。这是历史学专业能够走到今天的重要基础,也是能否更好地面向未来的重要态度。

南方+:

您怎么看历史学的有用与无用?

谢湜:

社会大众对史学在内的人文学科的重视程度,在不同历史阶段趋势不一样。作为研究历史的人,也要用学历史的眼光看待,对其理解之同情,在任何时候都要守护人文学科的宝贵传统,并通过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成果,令社会大众更多地了解人文学科的特点和深远的意义,即所谓无用之大用。


总体上看,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历史文化,越来越多的考生第一志愿报考历史学,我想这些都反映了社会的进步。这也是我们很希望看到的。


南方+:

近两年历史学成为“强基计划”专业之一,这是否反映了一些变化?

谢湜:

强基专业的设置是国家现时段发展的需要。有时候大家只看到招生政策层面,其实后面连接的是培养过程。


在“强基计划”的实施中,我们主要还是聚焦在人才培养的质量,聚焦在基础研究的水平上,去思考如何集中培养一批有志于潜心求学、深入学习和研究中外文明历程的年轻学子,引导他们承续中华优秀传统,立志推进中国的学术发展,努力做出具有深度影响力的成果。


南方+:

读历史的学生走向社会以后,如何成为一名有用之人?

谢湜:

历史系强调扎根中国的乡土,具备家国情怀。经过通专结合、全球视野的一种史学课程体系,以及进阶式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培养,学生走向社会后就能够坚持读书思考、知人阅世,继续保持独立思考和沟通合作的习惯,善于学习新的知识和方法,具有乐观、平衡、热情的性格,敢于到基层相对困难的地方为人民服务,积累工作经验成为一名有用之人。



更多详情请戳以下文章链接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105/24/c5306271.html?date=YmQ2NTlkMDAtZDA4Yy00Y2U2LWJjMmMtN2NjYWVkZGE2MmUx&layer=2



陈大可院士:到中大读海洋科学,登大船,去远方

人民日报、南方日报等媒体聚焦我校招生改革和集中培养

取消面试、增加计划、集中培养、奖学助力!中大高校专项计划四大举措助你圆梦


--- iSYSU ---

来源: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

记者:钟哲

摄影/摄像:姚志豪

海报设计:潘洁

鸣谢:教务部招生办公室

责任编辑:谭诏远

初审:郑燕丽

审核:陈诗诗

审定发布:漆小萍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isysu@mail.sysu.edu.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