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本土在院病例清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22名医务人员全部撤离市八医院

中山大学 2022-06-11


随着广州本轮疫情本土在院病例清零,7月9日下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抗疫医疗队第二批100名队员圆满完成救治任务,撤离奋战多日的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以下简称“市八医院”),将进行集中休整。


6月13日,中山三院派出222名精兵强将进驻市八医院,负责救治本土病例。这支来自“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的医疗队,有医师71名,护士151名,以感染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专业为主的多学科、中青年技术骨干医护团队,50%成员有驰援武汉抗疫经历,30%有发热门诊或隔离病房抗疫经验。首批122名队员已经在7月2日撤离市八医院。


截至7月7日上午10时,中山三院医疗队在本轮疫情中接收的四个病区所有阳性患者清零,病区仅剩出院后康复观察者21人,病区共收治患者150例,无患者死亡,救治工作得到了国家和省市专家的高度认可。



“我们圆满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任务,实现了病人的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在7月9日下午的欢送仪式上,中山大学附属医院疫情防控专家顾问组组长、中山三院党委委员、抗疫临时党委书记崇雨田表示。


崇雨田教授介绍,进驻市八医院并接管全部本土病例后,中山三院医疗队与同行密切合作,并肩作战,市八专家通过远程会诊等多种形式协同诊疗,双方密切合作、并肩战斗。


中山三院医疗队的四位病区主任毕筱刚、曹红、周宇麒、朱建芸迅速带领医务人员熟悉市八医院的医疗环境,根据本轮疫情特点和本土病例病情,因地制宜,短期内制定并完善了近20个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细化标识、优化工作路径,全面加强患者救治和医务人员院感防护管理。


每一位患者都经过多学科会诊


据介绍,医疗队专家细致观察、精准掌握患者病情进展,密切注意预警指标,并及时向国家专家组汇报,将危重患者救治关口前移,感染、呼吸、重症、心血管、康复、精神心理等多学科通力合作,共同讨论确定病例分型和治疗方案,让每一位患者的诊断和治疗都经过MDT(多学科诊疗)会诊确定,确保治疗科学、精准、合理。


前去市八医院的是一支医疗队,站在他们背后的却是整间医院。


中山三院大本营的名医教授们通过视频连线,变身医疗队的“后援团”。当患者出现严重皮肤病变,领队崇雨田立即连线中山三院皮肤科教授为患者视频会诊;针对病毒变异株的特点,抗击SARS功臣、中山三院院感科主任邓子德教授为全队讲授有关防护要点及误区;中山三院心理科专家陶炯教授、王相兰教授等专家,为医疗队员讲解如何为患者和医疗队员进行心理调适,且这场心理讲座对所有兄弟医院的医务人员开放,获得好评。


病区里办“儿童艺术节”


中山三院感染科四区护士长、隔离病区护士长陈苑莉介绍,她在市八医院负责的病区里,病人年纪最大的83岁,最小的才1岁多,老人小孩的护理要求不同,护士们想了不少办法。


有些儿童患者独自入院,生活尚不能自理。因父母担心他们洗澡时着凉而加重病情,有个别孩子甚至两周没有洗澡。身着防护服的医务人员耐心地劝说孩子,并帮助他们洗澡。


为了让孩子们安心进行治疗,中山三院医务人员在病区举办“儿童艺术节”,并网购手工、绘画用品送给他们,让孩子们在写写画画和歌声中重新找回快乐。“孩子们写诗、作画送给我们,我们在鼓励他们的同时,也被他们童真的心感动着。”


▲医务人员陪伴照顾儿童患者


病房传出美妙音乐,抗疫从“心”防治


进驻病区之初,医疗队通过专业问卷等形式对所有患者的心理状况展开摸查,护理团队中的心理治疗师为高危人群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中山三院医护人员还充分利用该院打造的智能化音乐治疗平台“粤心情”小程序,帮助患者舒郁解困。这款小程序在去年武汉抗疫期间大获成功,此次运用在市八医院,同样收到奇效。病房里传出的美妙音乐,鼓舞着患者们坚持治疗,加速康复。


▲多家附属医院支援广佛各区全员核酸检测,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中山大学战“疫”:抢速度 聚力量 勇担当

▲共克时艰,再现中大速度与担当!这些瞬间,值得刷屏


--- iSYSU ---

来源:广州日报·新花城

作者:任珊珊

责任编辑:张嘉霖

初审:吴立坚

审核:黄艳

审定发布:漆小萍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isysu@mail.sysu.edu.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