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瓦当,中大人共同的记忆符号

惊艳岁月的 中山大学
2024-12-04


百年风雨过,黛瓦又逢春

漫步于康乐园中

红砖绿瓦令人赞叹

屋檐上的艺术

瓦当

见证了中大近百年的历史变迁

 

  //  

瓦当

古代建筑屋顶筒瓦最前面的瓦头

一般为半圆形和圆形

滴水则位于板瓦最前端

为向下垂三角形的檐瓦


瓦当与滴水相互配合

保护着建筑物免受风雨的侵蚀

在长时间的日晒雨淋中

守候着一代代中大人的独家记忆


岁月失语,惟石能言

带有中大特色的红墙黛瓦

正诉说着跌宕起伏的历史


 原国立中山大学理学院生物地质地理教室瓦




“中大”瓦当 在哪里 




抚今追昔

刻字“中大”的瓦当

却并非在如今的中大校园

而多存于中大石牌校址

今位于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地



- 左右滑动

查看更多 -


中大石牌校址近代建筑屋顶 


位于康乐园内的瓦当

刻以篆体字“岭南”

头顶岭南瓦当的建筑

大多比石牌校址更早修建

最早用于岭南大学

保留了刻字“岭南”的瓦当

是百年高校变迁的历史见证


 荣光堂瓦当

 十友堂瓦当

 



从康乐园中轴线开始 

一路向南



 

饱含中国古典气息的惺亭

“红柱紫色琉璃瓦,单檐八角攒尖顶”

其瓦面、脊筒、瓦筒、瓦当、滴水

均为具有尊贵之意的紫色

八角亭亦为紫色琉璃瓦屋顶

其瓦当和滴水

使用菊花和荷花图案

将岭南特色融入其中


 惺亭瓦当

 八角亭瓦当

 

瓦当和滴水皆成墨绿色花纹的马丁堂

既古朴淳真,又典雅大方

亦烙上了时代的文化属性

而作为学校名片之一的怀士堂

“岭南”瓦当配以荷花滴水

为这座标志性建筑更添几分亮色


 马丁堂瓦当

怀士堂瓦当




一众校友寄语题字 

共忆瓦下峥嵘岁月



 

屋檐下往事颇多

后来人知之甚少

“别桑梓之地,仍梦呓乡语”

瓦当见证了代代学子的求学之路

也赋予了中大人特殊的归属感


 惺亭瓦当

 陆达理堂瓦当

原岭南大学附属小学建筑群的瓦当 


老建筑翻新修缮

新旧瓦当交替轮流

从小生活在康乐园的黄小安女士

有感岁月流逝

成书《屋檐下往事》

记录康乐园与石牌校址的瓦当

从摄影艺术的领域

去发现 去挖掘 去回味

 

一众校友为之寄语题字

有人见瓦当一角 念整栋楼宇

有人于旧址门前 徘徊沉思

有人忆求学经历 回顾青春时光

符号性的瓦当图案

亦是无数中大人的共同记忆链接处


中大首任校长邹鲁的儿子邹达先生手书的瓦当寄语题字

中大许崇清老校长的儿子许锡挥教授手书的瓦当寄语题字

 中大校友、北京大学陈平原教授手书的瓦当寄语题字

中文系黄天骥教授手书的瓦当寄语题字

 中文系彭玉平教授手书的瓦当寄语题字


有人说建筑开始是人类的杰作

后来便是大自然的杰作

风霜雨雪于瓦当上的精雕细琢

在历史长河中逐笔落成

仿佛一种时空的遗物

又可谓岁月的留痕

记录着文化千年的底蕴

 


怀士堂瓦当

 翘燊堂瓦当

执掌中大二十年的许崇清校长的儿子

现已九十岁高龄的许锡挥教授

见到瓦当

发出了“屋檐下故人往事知多少”

的感叹

一位校友深情地说:

“每一片瓦当上都刻着中大二字

就像打在心上的鼓点。”


文以载道

物传精神

瓦当在时光的流逝中

见证了文明路的钟楼

石牌校址的宏大馆群

也见证了如今康乐园的繁盛

带着这份独属于中大人的历史记忆

我们,也将在檐下书写崭新的故事

--- iSYSU ---

来源:中山大学学生记者团

图片来源:中山大学档案馆 拍摄者:黄小安

文案:支逸鹤 张凯茗

视频:李锦洋 柴博闻 张凯茗 颜巧丽 冯健恒

摄影:柴博闻 钟昊伦 邱梓豪 肖遥

排版:成城

一读:王冬梅

初审:吴立坚

审核:满意

审定发布:黄艳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isysu@mail.sysu.edu.cn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山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