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两制”从构想到落地,有他们的参与!今天这个机构40岁了!
40年前的今天
中山大学成立了国内高校首个
港澳研究综合性实体研究机构
—中山大学港澳研究所
40年来
研究所几经重组、更名
成为了今天的
国家高端智库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
40年
中大的港澳研究人
以服务国家战略与港澳工作需求为导向
见证、参与了港澳回归和
“一国两制”从构想到落地
通过学科交叉融合
培养输出许多
粤港澳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高层次人才
通过学术交流与创新
为政府决策
提供高水平智库支持
也为港澳回归后的繁荣稳定和
新时代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
贡献中大力量
研究成果
立足港澳研究,推动机构创新
为响应不同时期的国家和区域发展需求,中山大学充分发挥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及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自1983年组建港澳研究机构以来,着力创新突破,抓住历史契机入选国家级研究机构,不断推动港澳研究发展。
港澳研究是中山大学的文科传统优势研究领域。由于地缘与文化历史渊源深厚、交流频密,中山大学早在上世纪50年代初已开展对港澳问题的研究。在此基础上,1983年12月7日,中山大学港澳研究所成立,这是国内高校首个港澳研究综合性实体研究机构,开始对港澳经济、法律、政治、社会、文化和教育等多方面进行深入与全面的研究。该时期出版了不少有影响力的著作,创办了《港澳研究》。自1985年开始招收世界经济硕士研究生,与港澳高校和学术机构建立了密切的交流合作机制。
1996年6月18日,夏书章教授与港澳研究所、港澳研究中心同仁合影
1991年2 月,中山大学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心成立。同年11月,中山大学港澳研究中心成立,承担协调中山大学港澳与珠三角研究工作的职能。1991年以来,中山大学港澳研究取得了较大进步,1992年创办《当代港澳》,科研产出显著增加,对外联络愈加频繁,举办了多场有影响力的学术会议。
《当代港澳》期刊
2000年,港澳研究所、港澳研究中心、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心合并重组,成立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2000年9月入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心继续发挥多学科综合性优势,坚持基础理论研究与决策研究相结合,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与合作、咨询服务、人才培养、信息资料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成为港澳研究的重镇。2012年,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与中山大学台湾研究所联合共建的中山大学港澳台研究中心被批准为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培育基地。2013 年,中山大学联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深圳大学等组建“港澳与内地合作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在高质量平台建设的助力下,港澳研究方向不断拓展,主攻优势不断凝炼,校内外协同研究模式不断成熟,中山大学港澳研究地位得到有力提升。
2000年11月,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与香港、澳门、台湾及广东省有关研究机构联合举办“‘新经济’与两岸四地的交流协作”国际学术研讨会
中山大学基于港澳研究的传统优势积极响应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2015年5月以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为核心,联合校内相关学科,成立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同年11月,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入选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
2015年6月,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暨聘任仪式
四十年来,中山大学港澳研究机构的成立、沿革与发展,体现了不同时期中山大学关于科研机构的建设理念与发展思路,反映了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文科科研平台的战略部署,更彰显了中山大学准确把握国家重视文科科研发展的历史机遇、精准发挥大学特色优势、高效服务国家与社会战略需求的时代脉络。
融汇优势学科,建设人才高地
多学科交叉融合、跨学科研究是推动理论研究与方法创新的重要理念。港澳研究所自成立起,吸引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等多学科人才的思路就已明确。坚持港澳问题的多学科研究以及多学科研究成果的产出,已成为四十年来中山大学港澳研究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多学科支撑粤港澳研究
培养输出粤港澳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高层次人才也是中山大学港澳研究机构的一大重要任务。当前,粤港澳发展研究院不断拓展人才培养职能,健全了硕士、博士、博士后培养体系,拥有西方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中外政治制度、社会学、港澳基本法等二级学科博士点。研究院强调多学科交叉导向,把区域发展研究作为核心培养内容,强调研究生学术研究与政策研究能力并重。设立各类机制鼓励多层次人才培养,为全校从事港澳研究的博士研究生提供博士论文研究资助,鼓励师生赴港澳调研。自港澳研究所创办以来,共计招收培养研究生590多人,2015年以来,研究院共计招收培养博士生81人、硕士生197人。
1996年3月,中山大学首届香港公务员培训班结业师生合影
参与港澳人才培训是中山大学港澳研究机构的另一大特色。1996-2002年承办多期香港高级公务员培训。2016年起,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开展了20多期香港公务员和专业人士国情培训班,取得良好效果。
坚持传承创新,服务国家战略
中山大学港澳研究秉持优良传统,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发展新局,充分发挥全校港澳研究优势,坚持多学科、综合性、应用型的发展特色。
2023年8月,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举办第三届全球湾区国际学术会议
坚持面向国家需求,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山大学港澳研究机构自成立之日起,就自然承担了“‘一国两制’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和“粤港澳合作发展研究”两大任务,见证、参与了港澳回归及回归后繁荣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粤港澳合作的历史进程。
2021年2月26日,粤港澳发展研究院举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研究报告(2019-2020)》蓝皮书发布会
坚持与港澳学界、港澳社会的紧密交流。四十年来,中山大学与港澳高校学术界、研究机构、政府部门、行业部门建立了紧密的合作联系机制。在频繁交流中促进思想碰撞和学术创新,结下深厚友谊,为中山大学港澳研究提供了港澳本地的学术网络支持。
2018年6月,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在旧金山举办“粤港澳大湾区-旧金山湾区互动发展论坛”
坚持传承,勇于创新。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高度重视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相结合,取得了重要成绩。研究院与中山大学出版社、社科文献出版社以及三联书店(香港)、中华书局(香港)等出版机构合作,形成稳定的出版计划,出版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研究报告》《当代港澳研究》集刊以及《中山大学粤港澳研究丛书》等一系列具有学术影响力的出版物。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主办的《当代港澳研究》集刊
2015年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成立以来,一大批扎根于理论研究基础上的研究报告获得省部级以上部门采用和领导批示,决策影响力不断提升。
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不断拓展学术交流网络,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研究院通过持续举办粤港澳发展高端讲坛、粤港澳研究工作坊等系列学术品牌活动,定期举办全球湾区发展国际学术会议,已成为开展粤港澳学术交流的重要阵地。
建设一流粤港澳研究资料室与专业数据库
在上级部门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粤港澳发展研究院坚持改革创新,扎实推进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工作,不断激发智库活力。通过建立“小机构、大网络”的实体性研究平台,探索人才为先、多元灵活的用人机制,形成以学科建设为支撑、多学科协同的专业智库“举校模式”,与决策部门建立供需对接顺畅有效的工作机制,健全有组织的智库科研体系,建设一流的粤港澳研究专业数据库,以党建引领智库发展,内部治理体系不断完善。
中山大学港澳研究机构
已迈入“不惑”之年
未来将更积极主动服务国家战略
以及港澳工作需求
深化港澳和粤港澳大湾区研究
坚持高标准定位、高质量发展
更好融入中山大学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进程
为丰富完善“一国两制”实践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贡献高水平专业智库的智慧和力量!
--- iSYSU ---
来源:中山大学粤港澳发展研究院
编辑:刘丰源
一读:王冬梅
初审:吴立坚
审核:孙耀斌
审定发布:黄艳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isysu@mail.sys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