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天,致敬百年校史里的“她”

致敬巾帼力量的 中山大学
2024-12-03

“她”是中大百年校史里

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爱国,忠诚,甘于奉献

“她”身上有许多美好品质

一个又一个“她”

在中大书写着奋斗的故事

在这个属于“她”的节日

让我们一起翻开校史

走进“她”的中大故事








中山大学是开创男女同校先河的高校之一,百年前,孙中山先生创办国立广东大学时,就赋予其发展妇女运动、重视女子教育的使命。根据民国《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统计,1925年国立广东大学共有女学生205人,居国立各大学前列。


1926-1937年,国立中山大学历届本科毕业生合计4005人,女生有390人,占9%。2024年,中山大学目前在读的女生人数在全校占比近46.5%。中山大学康乐园里的广寒宫,在1933年是岭南大学的女生宿舍,后岭南大学与中山大学合并,今日的广寒宫仍作为中大学生宿舍在使用。

广寒宫


1947年夏,中山大学语言学系第一届毕业生在中山大学文学院大楼(现华南理工大学五号楼)合影

(左起:宋长栋、黄家教、龙婉芸、杜钦荣)



在百年校史中

中大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女性
为国家的革命、建设与改革事业

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这些故事,你都听过吗?


刑场上的新娘--陈铁军

在刑场上举办婚礼

这位中大校友在生命最后一刻

书写革命者的血色浪漫

大义凛然,从容就义

为民族解放而献身

壮志昭昭奇女子

铁骨铮铮革命人

她就是陈铁军


陈铁军

陈铁军1924年考入国立广东大学,在求学期间,追求进步思想,立志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贡献。1926年4月,陈铁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了广东妇女解放协会秘书长、中共广东区委妇女运动委员会委员。


她还担任了妇女运动干部培训班主任,深受工人和学生爱戴。大革命失败后,陈铁军假扮成周文雍的妻子,在广州建立中共地下市委机关。在共同进行革命斗争的过程中,周文雍和陈铁军产生了爱情。但为了革命事业,他们一直将爱情埋藏在心底。


不幸的是,由于叛徒告密,1928年1月,周文雍和陈铁军同时被捕。敌人向他们施用了酷刑,但他们坚决不向敌人低头。同年2月,二人在广州英勇就义,在刑场上,二人举办了婚礼,用年轻的生命写下了壮烈的革命诗篇。

临刑前的周文雍和陈铁军

桃李芬芳春意浓--冼玉清

康乐园的琅玕馆

收藏着她如美玉般纯粹的一生

她是“岭南数百年来第一位女诗人”

诗歌、绘画、文史考证、金石学

她都极其精通

在文学领域的贡献更如明珠般熠熠闪耀

她,便是冼玉清


冼玉清


冼玉清曾自述:“想全心全意做人民的好教师,难免失良母贤妻之职;想做贤妻良母,就不免失教师之职,二者不可兼得,所以十六七岁我就决意独身不嫁。”可见其立志学问之心。


自冼玉清从岭南大学文学院毕业后,她历任岭南大学教授、博物馆馆长,广东文史馆副馆长等职。她以己身化作灯塔,引导一代又一代有识青年跨越迷茫与困惑,寻求真理与光明。


她半工半读,生活节俭,一件棉旗袍穿了二十多年,却慷慨解囊,资助学生冼星海赴法留学。在学生眼中,她是平易和善,知识渊博的“冼子”。她被陈寅恪先生视为知己,在康乐园内为中国史学共同做出贡献。


冼玉清,孜孜向学,终生未嫁,临终前还把自己的全部财产捐给政府。在冼玉清身上,你可以看见女性大爱、勇气与毅力。

康乐园中冼玉清的旧居琅玕馆


医者仁心,悬壶济世--毛文书

造了多个“中国第一”

她是我国眼科学的先驱

她以让患者重见光明为己任

医者仁心,悬壶济世

她就是毛文书


毛文书


毛文书是我国眼科学界的先驱,国际著名的眼科专家,曾任中山医科大学眼科中心主任兼防盲办公室主任、中华眼科学会副主任委员、《眼科学报》主编。


她与丈夫陈耀真携手创造了多个第一:创建了中国第一所高校眼科医院、第一个眼科研究所、第一个眼科中心;联系并促成了国际眼科飞行医院第一次到中国访问交流;组织了在我国第一次召开的国际眼科大会等等


她长期坚持下门诊、入病房为病人治病,多次带领医疗队亲临粤北山区、海南岛以及西藏、新疆等地进行大规模查治盲人工作,救死扶伤,医道无疆,唯愿人间无疾。

毛文书与丈夫陈耀真


天文台的光星--邹仪新

她的思维属于天空与宇宙

她的时间属于永无止境的天文事业

“锲而不舍”是对她科研生活的最好概括

她在困难艰苦中拼搏出自己的一片天

1979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她是中国第一位女天文学家,邹仪新


邹仪新在韶关坪石塘口村天文台处抄写观察数据

(李约瑟拍摄于1944年)


邹仪新1932年从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天文台主任。面对繁忙的工作,她索性长期居住于天文台内,昼夜不辍地进行研究。


1935年,邹仪新赴日本留学,在日本天文台实习,参与天文观测研究。1936年因观测日食成功被颂为“东亚唯一女天文学家”,获得了学术界的认可。她也被日本新闻界称为该次日全食观测成功的“唯一女性观测者”,这一事件当时被列入世界消息。


全面抗战爆发后她从日本归国,共赴国难,抢救天文仪器、挽救重建天文台、坚持教学科研。新中国成立之后她继续为新中国的天文事业而献身,筹建了中国科学院天津纬度站并首任站长,填补了我国测量的地极点移动的空白,成为国内唯一的极移服务中心。

邹仪新(左一)在北海道观测日食(1936年)


一生只求那束光--高兆兰

她放弃国外优渥的生活条件

毅然回到祖国的怀抱

引领中国光谱学走向世界前列

她曾在岭南大学用物理和数字

书写了属于物理人的爱情故事

她就是高兆兰


高兆兰


1936年,20岁的高兆兰毕业于岭南大学物理学系,1940年获东方妇女奖学金(巴伯奖)并赴美攻读博士学位,1946年,高兆兰与丈夫毅然回到广州,实现了赴美留学时“学就回国”的夙愿。


她长期默默耕耘,潜心钻研,在光学、光谱学方面造诣很深,是我国这方面教育和研究的开拓者之一。60年代,她创建了中国最早之一的红外光谱学研究实验室;70年代,她研制了中国第一台氮分子激光器和可调谐脉冲染料激光器;80年代,她组建了中国首批博士点、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学科。


高兆兰优用心钻研,心无旁骛。即便满身荣誉,她也总会保持谦虚谨慎。她教书亦教做人之道,并以身教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大学子。

高兆兰教授进行光谱学研究


北京时间之母--叶叔华

她因主持建立了中国综合世界时系统

而被称为“北京时间之母”

她开拓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

并得出了中国地壳运动第一个定量

而她负责建立的

中国甚长基线干涉仪(VLBI)网

则在探月工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她就是叶叔华


叶叔华


2021年11月,一场全英演讲让95岁的叶叔华登上热搜,身着朴素的她以流利的英文鼓励女性打破“玻璃天花板”。“想要什么,便去争取”,这正是叶叔华的不设限人生。


在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学习期间,在邹仪新教授的耳濡目染下,叶叔华领悟天文之美,决定从事天文事业。毕业后,叶叔华与爱人程极泰到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求职,却得到了“只招一名男性”的回复,生气之下,叶叔华起笔写了一封长信给台长,以五个理由说明不该不招她。次年,紫金山天文台下属徐家汇观象台向叶叔华抛出了橄榄枝。


从此,叶叔华奋斗一生为天文事业发光发热:主持建立中国综合世界时系统,开拓天文地球动力学研究,负责建立中国甚长基线干涉仪(VLBI)网……1994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将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命名为“叶叔华星”。在浩瀚的星河之中,叶叔华对天文事业的热爱汇成了天空中最闪亮的星。

叶叔华在丹容等高仪上观测




百年来

中大的巾帼豪杰们

在社会方方面面

贡献着中大智慧与力量


今天的中山大学

同样有无数杰出的新时代女性

正续写着故事新篇

每一个“她”的奉献

都让世纪中大越来越好

感谢每一个“她”的绽放与付出


衷心祝愿全体妇女同胞

节日快乐!


 --- iSYSU ---

来源:中山大学档案馆 党委宣传部 中国语言文学系

 岭南学院 中山眼科中心 全国妇联 广州妇联 

统筹:刘丰源

文案:郭霁萱 罗格 纪雨

排版:陈洋

一读:刘俊鹏

初审:邱清萌 张妍

审核:孙耀斌

审定发布:黄艳


欢迎投稿&加入我们

isysu@mail.sysu.edu.cn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山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