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校友之歌”的作者,他与中大的故事如此山高水长
9月7日,“涛声依旧 山高水长”陈小奇经典作品演唱会将在深圳市龙华文体中心综合馆举行。本次演唱会是著名词曲作家、音乐创作人陈小奇70岁收官之作。群星荟聚,致敬他持续40年辉煌的创作生涯。
演唱会的节目单
“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九九女儿红,酿一个十八年的梦”“想想长长的路,擦擦脚下的鞋,不管明天什么季节”……这些火遍大江南北的歌曲是否勾起了你的回忆?《涛声依旧》《九九女儿红》《我不想说》等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均是由陈小奇创作。
《涛声依旧》手稿原件
《涛声依旧》歌词意象 作者:陈小奇
这位曾获中国十大词曲作家奖、中国最杰出音乐人奖、中国金唱片奖等大奖的大陆流行音乐“一代宗师”,是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78级校友。他的音乐,他的才华,他的梦想,在中山大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更是一步步从红砖绿瓦的康乐园走向全国。
个人照
SYSU
用《山高水长》献礼母校
“你是一个动人的故事,讲了许多年,风里的钟楼火里的凤凰,激扬文字的昨天;你是一支美丽的歌谣,唱了许多遍,灯下的背影清晨的书声,青春不老的容颜;山高水长,根深叶茂,上下求索,海纳百川;悠悠寸草心,怎样报得三春暖,千百个梦里,总把校园当家园。”
这是一段中大人都熟记于心的旋律和歌词,被大家亲切地称为中山大学“校友之歌”、“第二校歌”的《山高水长》,词曲皆出自陈小奇之手。
1999年,时值中大75周年校庆。此时的陈小奇已是名满神州的词曲作家,创作校庆主题曲的重任就落在了他的肩上。
“我当时的想法是,旋律和词风要接近校歌,要少一些校歌的庄严,要有校园歌曲的轻快,要能引起共鸣。我从校歌的音乐动机里寻找灵感,按照现代的感觉,写出了这首歌。”就这样,《山高水长》的词韵与旋律被编织了出来,像是喃喃的诉说,唱着鲜活的校园生活,也唱着宏大的社会理想。
25年来,《山高水长》陪伴着中大人,出现在校友活动、学生活动、学校节庆的各个场合,亲切熟悉的旋律响起,“千百个梦里,总把校园当家园”成为中大人心照不宣的默契。
“《山高水长》是我送给母校的小礼物,很荣幸会得到大家这般喜爱。我最喜欢的也是最后那句‘千百个梦里,总把校园当家园’。”陈小奇说,“自从踏进中大康乐园的那一刻开始,我的岁月就变成了一支激昂的励志歌曲。”
今年是中山大学世纪华诞。中山大学校友艺术团合唱团将在9月7日的陈小奇经典作品演唱会上,唱起《山高水长》,献礼世纪中大。
2016年,陈小奇在中山大学学位授予仪式上作为校友代表发言
SYSU
将中大的岁月化成歌
1954年,陈小奇出生于广东揭阳。1978年,恢复高考,他从这座山海相依的小城考入中山大学,成为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学生。四年后,入职中国唱片总公司广州分公司。
毕业后进入唱片公司工作的陈小奇
“我将随海潮离去,奔向辽阔大海”。1986年,中山大学团委牵头策划发行了第一盒内地高校校园原创歌曲专辑磁带《向大海》。歌声悠悠,奔流向海。音符似水也似媒,将陈小奇与母校紧紧联结在一起。
“当时中大校团委联系公司说要出版一个专辑,考虑到我是中大毕业的,公司指派我加入到专辑制作工作中。”谈起《向大海》的诞生,陈小奇打开了话匣子:《向大海》本来只是专辑中的一首歌,但主创人员一致认为这一歌名能够体现人类对海洋文明的关注,同时贴合沿海的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窗口的时代趋势,向全社会表达着向大海开拓的精神,所以将该歌名作为专辑的名字。
“对于整部专辑里面的歌曲,我们是能不改就不改,希望保留学生独有的生气。整张专辑的基调是向上的、积极的。录音也基本以校园歌手为主,我记得有几位学生唱得很不错,像何蔚星、廖百威是整部专辑演唱的主力,邵杰明写了好几首歌词。”陈小奇对几位校园歌手如数家珍。
陈小奇笑称,自己和音乐可能有一种缘分,甚至是一种宿命。中大新生军训的联欢活动上,他将八个啤酒瓶灌上不同量的水以调节音高,演奏了《我是一个兵》等曲子,并给自己的“乐器”起了一个雅号叫“青瓶乐”。一曲奏罢,引发小小轰动。
“后来加入中大民乐团,一开始拉大提琴、拉高胡,而后担当扬琴演奏,逐渐成为主力。1982年我创作的《我爱这金色的校园》在学校汇演中获得三等奖,是唯一的一首原创歌曲,可以算是中大校园原创歌曲历史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陈小奇讲述着自己在中大与音乐结缘的日子。
在中大读书时期的“文艺青年”陈小奇
在陈小奇看来,中大自由、开放、乐于交流分享的校园氛围为他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他说,当时的同学们都乐于分享,且会和老师有密切的沟通与交往。中文系萧德明老师曾对他的写作加以指导,并指出他的长处是“写些小文章和诗歌”。
“我毕业以后,一开始写诗,后来写歌词,真被老师言中了。”陈小奇说,“再比如,当年我在系里上过几堂美学课程,毕业后慢慢意识到这几堂美学教育对我的影响之大,可以说贯穿了我的整个创作生涯。”
SYSU
在古典与现实中
找寻表达人性的音乐新范式
近年来,“国风热”在年轻人中悄然兴起,传统文化热潮席卷全国。但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陈小奇就率先走出了独特的“中国风”创作道路:用中国文化做底蕴,采取传统文化意象描摹世俗人情历史变迁,歌词采用深具中国古典文化背景的词句,并与流行音乐完美融合。
《马背天涯》歌词意象 作者:陈小奇
《梦江南》歌词意象 作者:陈小奇
“我将古典诗词融入到流行音乐的创作是有意而为之。这也是根据我自己的知识结构来考虑的。我本身很喜欢古典诗词,将音乐与诗词结合,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陈小奇年少时便对诗词产生浓厚兴趣,读中学时便填过词。他介绍,自己读过的第一部诗集是《唐诗三百首》。
陈小奇回忆,当时的流行音乐并不像现在这么风光,而是被骂得一塌糊涂。于是,他和著名音乐人马小南决定用作品说话。“我们搞了一个‘现代乡土’系列,想要把一些古典的东西,包括古代的故事、传说带入到现代歌曲里面。当时第一首作品是《敦煌梦》。”这首创作于1984年的歌曲在次年的“红棉杯”新风、新人、新歌大奖赛上获得了三等奖并入选了十大金曲。“当时我在电视台主持节目,接到了很多老教授打来的电话,他们不约而同地说,这首歌改变了自己对流行音乐的看法。我想,这样就算达到我们的目的了。”
《敦煌梦》歌词意象 作者:陈小奇
如果说古典诗词融入流行歌曲是一场旖旎的梦,现实题材的创作则是对创作者洞察力更为深刻的考验。
上世纪九十年代,“打工潮”兴起,大批外来务工人员,南下涌入广东。这样的背景下,陈小奇产出了电视剧《外来妹》的主题曲《我不想说》等写实作品,深受共鸣,广为传唱。
“创作者需要把这个时代人们的内心体验写出来,流行歌曲表达的是个人的体验和感受,这是与艺术歌曲最大的不同之处。我一直坚持这一点。”
陈小奇希望每一首歌词里面有一个站得住脚的理由。“不管是句子也好、内涵也好、表达也好,歌词里面得有东西。我最怕那种内容很虚,没有任何自己想法的作品。”
陈小奇频频提到“通人性”一词。“这种人性即使过了几千年,还是相通的,完全是可以古为今用的。我从来不会为了写古典而古典,而是要把它融入到现代生活中去,用现代人的意识贯穿到歌曲里边去,这也可以算是我的‘独门暗器’。”
“中大是我笃行不怠的精神沃土”,谈及为何能在音乐创作的路上获得如此久远的成就,陈小奇如是说。世纪中大,山高水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开放包容的校园氛围,这座校园以独特的方式为一代代学子提供了成长成材的土壤,无数梦想从这里扬帆起航。回眸百年中大,莘莘学子在这里寻找、在这里蜕变、在这里成长,成为中大历史上的点点星光。
▼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中大故事
▼多图直击!新一届中大校园歌手新鲜出炉
▼相山之上的这场原创音乐会,你在现场吗
▼你是一支美丽的歌谣唱了许多遍——中大校友之歌背后的故事
--- iSYSU---
来源:中山大学党委宣传部
文案:方怡洁 樊雨晴 邱清萌 卢旖维 李建平
排版:陈洋
一读:邱清萌
初审:李建平
审核:孙耀斌
审定发布:黄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