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二字从何处落笔?中大人给出不同答案
75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
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之所系、情之所归
中山大学自创立之起
就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爱国主义早已成为中大人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
回望中大百年峥嵘
我们在许多中大人身上
找到了爱国的种种不同表现
民族危难,他们挺身而出
百年前,在国家和民族风雨飘摇之际
中大人挺身而出
在家国存亡之时
义无反顾
用行动彰显最坚定的爱国信念
中大学生陈铁军求学期间
就立志振兴中华,解放民族,
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直坚持坚持革命斗争
后由于叛徒告密
与战友周文雍同时被捕、英勇就义
用年轻的生命
写下了壮烈的革命诗篇
临刑前的周文雍和陈铁军
上世纪30年代初
日军占领中国东北
淞沪抗战爆发
国民党实行白色恐怖
革命运动陷入低潮
中山大学进步学生凌伯骥等人
在进步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
推动广州的进步团体联合起来
成立中国左翼文化总同盟广州分盟
共同开展革命斗争
以星火燎原之势
广泛传播进步思想
号召民众抗日救亡
中山医的“红色医生”柯麟
在隐蔽战线默默工作20余年
多次化解艰难危难
出色地完成党的任务
保护了许多党的干部和革命群众
被派到香港、澳门工作后
广交朋友,团结各界人士
扩大了爱国统一战线
成为“无声的功勋”
1963年11月,柯麟与30年以上教龄的教授合影
抗战时期,更有无数中大人默默无闻
以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投入到抗日救亡运动的浪潮之中
九一八事变后
中大师生组织宣讲队到广东各地演讲
成立话剧社揭露日军暴行
募集御寒冬衣送给东北义勇军
开展全校范围内的军事训练
“一旦有事,可以执戈御敌”
中山大学抗日剧社
还有大批中山大学师生
参加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
用青春和生命
践行爱国的铮铮誓言
东江纵队里的部分中大学子
左右滑动查看
(从左至右依次为王康、陈海仪、曾生)
祖国呼唤,他们毅然归国
“祖国需要我们!”
回国的理由仅需这么一句
无论走多远,身处何方
中大人始终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
若有战,召必回!
1924年
留法归国的黎国昌
与同为青年学者的郜重魁、费鸿年
一同创立了中山大学生物系
是中大生命科学领域的奠基人之一
1927年,到法国留学的张云
回国后到中山大学任教
并致力建设中山大学天文台
这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个现代天文台
文明路天文台全貌
出处:《国立中山大学现状(1934年)》
1946年
毕业后赴美攻读博士的高兆兰
放弃国外优渥的生活条件
与丈夫毅然回到广州
实现“学就回国”的夙愿
投身于新中国最早的光谱学专业的工作
培养出了新中国第一位光学博士
组建了中国首批光学专业博士点
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学科
引领中国光谱学走向世界前列
高兆兰进行光谱学研究
还有无数学成归国的中大人
将先进的思想与技术带回国内
尽毕生所学建设国家
面向所需,他们科研报国
“做国家需要的研究”
中大人心怀“国之大者”
坚持“四个面向”
以创新精神探索未知领域
为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中大力量
陈心陶,寄生虫学奠基人之一
不顾安危,深入疫区
开展血吸虫病防治、诊断和治疗
为消灭血吸虫病作出重大贡献
丁颖,中国稻作科学之父
是中国首位用栽培稻与野生稻杂交
成功培育新品种的稻作学家
蒲蜇龙,南中国生物防治之父
奔走在岭南大地、田间地头
率先推广“以虫治虫,以菌治虫”
将一生奉献给害虫防治研究事业
1974年,蒲蛰龙(右三)与中青年教师、当地干部、技术人员在大沙田间查虫
来源:广东科技报
今年,5项中山大学作为
第一完成单位的科研成果
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
数学学院完成的“数值几何不变量在双有理变换下的变化”项目获得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肿瘤防治中心完成的“EB病毒致癌分子机制与靶向干预”项目获得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完成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绿色修复与安全利用技术及工程应用”项目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肿瘤防治中心完成的“鼻咽癌精准防治策略的创立及推广应用”项目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孙逸仙纪念医院完成的“膀胱癌精准微创智能诊疗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项目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在奖项与荣誉的背后
还有数不清的中大人
正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将个人的事业与国家发展紧密结合
潜心科研,只为强国
坚守讲坛,他们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
中大的每一名教师
都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己任
以赤诚之心,培养国家栋梁
肖海鹏教授带领的
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医学教师团队
杨崧教授带领的大气科学学院
泛南海地区天气气候教师团队
朱熹平教授带领的
数学学院基础数学教师团队
先后入选教育部公布的
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名单
今年获评“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的
中山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
马克思主义学院李辉教授
坚守思政课讲台三十余年
心中始终装着学生
打造了一堂堂学生爱上、乐上的
思政“金课”
朱熹平教授为学生们授课答疑
李辉老师的思政课堂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走上讲坛的中大老师
躬耕教坛,潜心育人
为党和国家培育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有召必应,他们无私奉献
当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
中大人积极响应,扎根乡土
将知识化为力量
以智慧点亮乡村振兴的道路
书写无悔的青春华章
2013年起
中大对云南凤庆开展定点帮扶
在教育、医疗、产业等方面
为凤庆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支持
每一棵茶树,每一个核桃
每一朵金丝皇菊,每一个小菜园
都见证了中大与凤庆的情谊
中大师生定点帮扶云南凤庆
在偏远的粤北连州
中大人的足迹同样清晰可见
2023年,广东省内首个
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
突击队工作站
——中山大学·连州工作站揭牌
中大师生充分利用学术专长
一心一意为当地做好事做实事
中山大学·连州工作站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还有一群学生
被称为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自1999年以来
已选派26届近400名
具备保送研究生资格的
本科毕业生和在读研究生
分赴青海、甘肃、山西
宁夏、西藏、云南支教
播撒教育的火种,点亮新希望
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每一年,都有一批中大学子
选择参军入伍,为国效力
他们接受部队的考验和淬炼
在汗水中脱胎换骨
在磨炼中坚韧心志
携笔从戎,保家卫国
用青春守护祖国的山河大地
以铿锵步伐,践行报国之志
中大学子在军营中锻炼
无数中大学子
毕业后响应号召
——走向西部、走向基层
走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中大人的爱国心
体现在百年前的英勇抗战中
践行在立志归国的旅程上
中大人的爱国志
发扬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
沉淀于潜心科研的成果里
积累在十年如一日的讲台上
中大人的爱国情
激励他们在参军入伍中圆军旅梦
在支教帮扶中传递希望梦想
爱国,可能有不同的方式
不同的答案
但不变的始终是
对祖国母亲澄澈如一的深爱
▼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在中大,有一种心潮澎湃叫我与国旗
▼点燃这抹中大红,闪耀中华
▼中大百年校庆学生原创微电影,来啦!
--- iSYSU ---
来源:中山大学党委宣传部
文案:陈君婷 陈奕凯 张峻齐 彭日骏
封面图:叶宇轩
排版:陈君婷 张峻齐 陈奕凯
一读:余婷
初审:邱清萌
审核:孙耀斌
审定发布:黄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