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休整了一个暑假的学生,又以蓬勃之姿开始了新学期的求知。但在假期的时候,许许多多的老师并没有闲着。
趁着暑假,王林娟四处奔走,为幼儿园的孩子们新建了一个“自然乐园”;许卫平上门家访,深入了解了初一新生的家庭情况;毛爱华抽空做了个手术,身体还未痊愈又准时出现在开学典礼上……学生们或许只能看到老师赶来守早读的匆匆脚步,查寝晚归的疲倦身影,并不知道老师们趁着假期为学生的成长环境、教学计划做足了准备。
他们的付出,远比我们看见的要多得多。教师节前后,记者走进校园,与学校领导、老师交流沟通,在他们平凡的日常中感受到他们的不平凡。从中我们选取了六位老师,为临安教师群体画出一个侧面群像。走进临安区特殊教育学校一间小小的画室,摆在一旁的一幅彩铅画特别引人注目,画中的她低着头,手中一根针、一根线,在缝补一件厚厚的冬衣,架在她鼻梁上的眼镜在微弱灯光下反射着光。
这幅画的作者是高三学生李惇升,画中人正是他的老师在为他缝补衣服。右下角他写下了几行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赠:李老师。”初见李媛儒,犹如她的名字一样,瞬间便感受到她的优雅、美好。想不到,生长在北方的她,举手投足间却尽显江南柔情,而这份柔情,更体现在她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心灵“治愈”。2008年,李媛儒从内蒙古调入临安青云中学。2018年,区特殊教育学校需要一名技能老师,凭借扎实的教学经历、绘画特长以及心理咨询师资格,李媛儒如愿成了学校的一名技能老师。比起普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里要教的东西更多,要教孩子穿衣、洗脸、吃饭,要为孩子缝补衣服、桌布,要给孩子们擦口水……面对一群特殊的孩子,李媛儒没有嫌弃,更多的是心疼。李惇升便是李媛儒用心灌溉成长的一棵小树苗。他患有孤独症谱系障碍,对外界的细微变化异常敏感,经常会作出过激的反应,也极难融入社会。“惇升经常会莫名地闹情绪,因此,我每周一都会安排一次心理疏导,帮助他稳定情绪。”为了帮助他克服心理障碍,李媛儒每天都会和李惇升聊天。2021年,学校发现李惇升的绘画天赋,便特地为其准备了专门的画室,并抽调李媛儒作为指导老师。李老师发现李惇升对音乐也相当喜欢,在他绘画创作时,还专门为他播放钢琴曲,让他听着音乐,更加专注地绘画。努力终有回报,好消息传来:李惇升的绘画作品入选“全国残疾青少年冬奥、冬残奥主题绘画”。2023年5月,李惇升还在临安图书馆开设了个人画展。李惇升因此获得了更多的关注,他也逐渐找回内心深处的自信。李媛儒的愿望很简单:“希望每个特殊孩子都能独立自主,过上幸福美好生活。”9月一开学,昌化镇中心幼儿园城西园区的小朋友惊喜地发现:进门不远处,上学期放假时还是光秃秃一片塑胶地的一角,现在已经成了一个“自然乐园”——碧绿的草坪上,木栈道、白石板蜿蜒成道;几个隆起的小土坡,下面还有几个“岩洞”;木桩围成沙坑、亭台架于水上、溪水缓缓流过……
看着眼前惊喜的一幕,小男孩迫不及待地钻进“岩洞”中,说这就是“花园宝宝”的家;身着汉服的小女孩则蹲在小溪旁看溪水里的鱼儿在石缝间“捉迷藏”。走进这个儿童自然乐园,小朋友心中更加确信了“园长妈妈”会“魔法”这件事。都说教育是一份爱的事业,对幼儿园的老师来说,需要更多爱的付出。昌化镇中心幼儿园园长王林娟把这份爱,落在了对孩子们每个小小愿望的尊重上。今年4月,昌化镇中心幼儿园城西园区开园的第二个月,王林娟收到了一封字迹歪歪扭扭、用拼音和图画写成的信,这样一封信一开始还真让人难以领会意图。王林娟反复看了几遍,心中逐渐了然,信上说的是:“园长妈妈,我想要一个滑翔索道。”王林娟了解到,这位小朋友此前去过“风之谷”景点游玩,对那里的索道念念不忘,就想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们一起分享这份快乐。经过一个月的订购安装,5月的一天,小朋友们的愿望成真了。在幼儿园入门的右手边,两条长长的索道一直延伸到草坪尽头。在老师的保护下,小朋友们可以无限次畅玩。自此,便有小朋友告诉大家,“园长妈妈”会“魔法”。“园长妈妈,我们想要爬到树上去。”“园长妈妈”会“魔法”的消息在幼儿园传开了,又有几位小朋友向王林娟写了“心愿信”。王林娟在心中考虑了一番——爬树既能增强小朋友的触感,又能培养他们勇敢的品质,这是好事。没几天,幼儿园的一角移栽过来一颗白果树。又过了一段时间,白果树的周围架空搭建了“空中城堡”,高度刚好够小朋友们爬到白果树靠近地面的枝丫上,周围还装上了严严实实的防护栏。从孩子们惊喜的表情中,王林娟心中喜悦更甚:“尊重孩子的想法是爱他们的一种方式。有时候我们觉得好的东西孩子不一定喜欢,只有按照他们的心愿去不断完善幼儿园,才能成为他们每天发自内心想要来的地方。”开学前几天,临安锦城六中语文教师毛爱华做了一次手术。因手术出血较多,本来还需要在家休养的毛老师,一开学又出现在学校了。
1991年毛爱华从师范学院毕业走上了教师岗位,一晃就是三十多年。“爱孩子的基础是要了解孩子,爱是架起了教育的桥梁。”在毛爱华看来,教师这个职业就像农民种地,只有阳光、土地、水分同时充足,孩子才会茁壮成长。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要全面了解孩子。毛爱华踏上工作岗位第一年便开始家访,而家访带给她的深深触动,让这项工作成为她三十多年来一直坚持的“常规动作”。班上曾经有一位姓吕的学生,成绩很好,体育也很优秀,但是似乎总有心事。毛爱华就和另一位老师开车到他的家里,车开到半山腰,因为路陡,他们只得步行。“他家是一幢很老式的房子,一家全靠父亲开小货车维持生计,他还有个弟弟。”结束家访后,毛爱华只有一个想法:一定要帮这个孩子完成学业,不让他有后顾之忧。回校之后,她便开始想尽办法帮他申请各种资助。最终,当一笔五千元的助学金批下来时,毛爱华也舒展开了多日皱着的眉头。为了不耽误正常的教学工作,毛爱华往往起早摸晚或者利用周末进行家访。“通过家访,使我清楚班里每一位孩子的家庭情况,对个别因为单亲、因为生活贫困的孩子给予更多的照顾;在平时的言语中更加注意,尽量避免不了解情况而无意中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直到现在,毛爱华仍保持着家访这个传统做法,对于自己班中的孩子,她用“全覆盖”式家访的方式,从而做到有针对性地施教。这两天,在太湖源镇青云中学许卫平老师家里,一套擦拭得干干净净的旧桌椅在等着被送往学生家中。
清晨,青云中学的初一新生正在学校塑胶场地上军训。看着阳光下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初一年级班主任许卫平忽然想起一件事,退到操场外给家人打了个电话。还有两年就退休的她,今年又担任了初一年级班主任,一边操心着学生的军训,一边在心里悄悄盘算着一件事——下周军训就要结束了,得赶紧找个时间把课桌椅送到一位学生家里去。今年暑假拿到学生名单的那刻起,许卫平按照惯例在新学期开始前对初一新生进行家访。到一位外省学生家里时,她发现整个家里竟然找不出一张可以让孩子写作业的桌子。回家当天,许卫平就将自家闲置的一套课桌椅收拾了出来,准备找机会送到学生家中。开学后,许卫平查寝时发现这位学生的被子特别薄,又特意叮嘱学生父亲一定要在天气转凉前送一床厚被子过来。没几天,被子虽然送到了,但一看被子的厚度,就知道不足以让学生度过这个冬天。许卫平没有多说,又默默回家预备了一床厚棉被。青云中学是临安镇街中为数不多的全寄宿制初中,除本地生源外,还有外省学生,也存在部分家庭困难学生,学生的学习状态、生活问题包括行为习惯,也就成了老师关注的重点。“虽然这些是小事,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些习惯会延续到他们的学习中,也会延续到他们今后的人生。”许卫平现在仍然是每天从早上6点多陪学生到食堂吃早餐,到晚上9点多等学生入睡了才回家。年近退休的她本不必做到如此细致,但在与学生的朝夕相处中,她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而关心他们的生活点滴,就是许卫平对学生的爱,如绵绵春雨,润物无声。“下次你记得把被子做一个标记,我查寝的时候看到就会帮你拿出去晒。”多年前,江德申和班里的一个男生悄悄做了个约定,这个师生间的小秘密让这位学生感念至今。
大学毕业后即来昌化中学任教的江德申回忆,当时男生的妈妈找到当班主任的江德申,说孩子睡觉会尿床,希望帮他安排一个下铺。安排下铺并不难,但江德申想得更多:以后被子湿了怎么办?果然,他发现这位男生尿床后不好意思当着室友的面将被子拿出去晒,于是私下和男生做了一个约定。每天,当学生们都去上课后,江德申就会来到这位学生的宿舍,查看是否有需要帮助晒被子的标记。看到有标记,江德申就会把被子拿到宿舍楼下晒,又要赶在学生回宿舍前再把被子不动声色地放回去,直到这位学生毕业。青春期的孩子最敏感,稍有不慎就会对孩子的一生造成影响。江德申不厌其烦地守护了这个秘密三年,其实也是守护了这个孩子一生的自尊。守护孩子,江德申不仅有细腻的柔情,还有执着的坚持。江德申担任高中班主任时,班里有一位男生格外不听“管教”。江德申却让这位表现不怎么样的男生当了班委,这一招很奏效,从高一到高三,这位学生无论日常表现还是学习成绩都在稳步提高。但这位男生高三时,因为打篮球和高一年级学生产生冲突,学校决定对其进行处分。在了解清楚事情经过后,江德申认为其中存在误会,事后学生态度也不错,如果在这个关键时候给他一个处分,可能对他今后的人生产生难以预料的影响,综合考虑他认为该学生的行为还不至于被处分。为此他足足打了一个多小时电话和相关人员沟通,在江德申的坚持下,这个学生最终没被处分。后来这位学生顺利考上大学,如今已毕业工作。“三年来,这位学生一直在变好,我们不能因为一点瑕疵就否定他的进步。当时如果对他进行了处分,很有可能会打击到他的积极性,也难以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直到今天,这位学生还不知道当年发生的一切。但若干年后,看到学生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江德申觉得,当时的坚持就是值得的。从教三十年多年,江德申对学生的爱是用自己的细腻柔情和固执坚持守护学生成长,为学生“计深远”。“万老师,感谢您不远千里来到我们这里支教,给予我们莫大的关心与帮助。在剩下的204天里,我们和您将有一段从黑夜到黎明的故事……”在贵州省黔东南施秉县第一中学307班里,学生双手为来此支教的临安天目高级中学教师万里涛送上鲜花。接过鲜花的万里涛想强忍住眼泪,但泪水还是从眼角滴落下来。
这一幕虽然发生在5年前,但这段情至今让万里涛难以忘怀。2018年8月底,万里涛来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第一中学,开始了一年半的支教帮扶工作。得知高一年级有两个班因缺少老师而暂时无法正常上课,本来工作量已满的万里涛主动请缨,承担了两个班的教学任务。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万里涛开设二十余节课堂示范课,为当地教师带去了东部地区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当地老师一起分享了教学成果,提升了整体教学水平。他不仅把在临安积累的教学经验带到了当地,也把对学生的爱带给了这些孩子。他尽己所能,资助了数名贫困的孩子。课余时间他也倾心倾力,无偿为孩子辅导。贵州的孩子还和万老师有个“约定”:一定要考到杭州的大学。这段并不长的支教经历,给他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回到临安之后,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他会特别关注并给予帮助。万里涛把这次支教概括为一场“双向奔赴”:带去的是在临安培育出来的良好师风、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积累的教学经验,带回来的是对教书育人更深的领悟和更重的责任。在万里涛看来,教育也是一种“美丽修行”。
记者手记
因为有爱的力量
最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最好的爱成就最好的教育。教师节前后,记者在六所学校采撷了六个爱的故事,这些故事和更多没能呈现出来的教育故事带给了我们启迪和思考:我们在教育事业中应该如何更好地爱?
与临安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褚凯军面对面交流时,他也一再强调,教育要回归其本质,学校、家庭、社会要形成共识和合力,给孩子一个身心健全、身体健康、全面发展的未来。“临安有良好的自然生态,我们也要打造一个和自然生态相匹配的良好的教育生态。”近年来“择临优学”逐渐成为临安的一张金名片;“天目少年思政工程”形成品牌,入选浙江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十件实事;青少年阳光成长工程有力推进,临安籍高校新生体质健康测试优良率连续六年全省前十;“亲情漫步十分钟”的倡议和举措获得社会一致赞誉……诚然,教育并不只是知识的传授,更不只是为了在考卷上考出一个高分。正如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所说的:“爱,是一切教育的核心。”正是爱的力量,让种子开出灿烂的花,让幼苗长成茁壮的树。爱是尊重。老师们和幼儿园的孩子平等对话,被尊重的孩子也就有了更强的自我意识,能更好地认识自己。爱是付出。老师们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学生的生活、去帮助孩子的成长,被规范的孩子也就有了更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具备更强的责任感。爱是包容。老师们愿意包容孩子在成长中一次次试错,帮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道路,让孩子不惧成长的挫折,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爱是治愈。老师们因材施教,针对不同情况、不同个性的孩子进行及时引导和干预,让孩子增强自信,迸发创造激情,拥有奔赴成功的底气。人一生的教育是由无数个小的教育节点构成的整个教育闭环,环环紧扣。无论缺失了哪一环,都难以形成教育的长期性和延续性。而爱,始终贯穿着教育的各个环节。老师们今天播撒下的“种子”,加以爱的滋养,若干年后回望,这颗“种子”定能开出一朵温润的花。通往教育的路,终将繁花似锦。
来源/天目融媒共创中心 记者 彭云 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 彭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