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范曾:造型永远是一件使黄永玉头疼的事,其国画尚未入门!

2017-09-11 中国艺术家

范曾(1938.7.5-),字十翼,别署抱冲斋主,江苏南通人,中国当代大儒、思想家、国学大师、书画巨匠、文学家、诗人。

 是当代中国集诗书画、文史哲、儒释道于一身的文化大家,

平生著作等身。

有二十四字自评:痴于绘画,能书;

偶为辞章,颇抒己怀;

好读书史,略通古今之变。



 一评黄永玉的画:国画尚未入门

黄永玉的画巧密有余而睿智不足,

停留在艺术的浅层智慧,而无佛家所谓的深入法性的“如有智慧”

。他早期的木刻作品极尽工细而殊乏醇厚内涵,

善用刀法变化而不善用黑白对比,

尚不能见彦涵、古元等大师项背,不可在一流版画家中厕身。


“余五十岁前,从不游山玩水,

至今老了,才觉得十分好笑。”

十年前初学中国画,由于缺乏中国画的笔墨功底,

用排笔、排刷、丝瓜囊和大片水粉色彩作画,

这未始不是一法,然而由于黄氏作画,

心浮气躁,其所作国画,类多线条破败、色泽淆乱,

油画家以为无色彩而国画家认为无线条

 ▲

小屋三间,坐也由我,站也由我

老婆一个,左看是她,右看是她


彼时他连一块像样的图章也没有,

用豆腐干刻一东倒西歪的印记,钤于画面,

有一次他问我,图章的优劣有何关系?

我说这关系太大了,今后你不当如此草率。

黄永玉的线条,作为“应物象形”的手段,

尚可作到尽精刻微,转折回环,均所擅长,

唯线条韵味不足,类似西方保罗荷加斯速写之断断续续勾描,

起伏顿挫是谈不上的。

我想,他如能虚心自处,认真攻习国画,

亦可望成为一个二、三流的国画家,

只是他似乎自视过高而手眼不逮,

致使他至今于国画门外徘徊,这真是有些令人惋惜的。

  

二评黄永玉的画:呆板写实与荒率变形

造型永远是一件使黄永玉头疼的事,

他也总想不同凡响,在变形上下功夫,

殊不知变形是需要一些特别的天分的,

莫提格里安尼之变形,非本人着意想变,

自家感受如此,故了无造作痕迹;

塞尚之笨拙,性情使然,

非巧密者故作“大巧若拙”状所可梦见,

此塞尚之所以高人一筹处,亦别人所不可力求处。


 ▲

黄永玉90岁自画像


黄永玉一图变形,

即入滑稽,试看其水鸟、游鸭,类似卡通或漫画,

而画面数只以至数十只鸟,

其头直指一方,颇类手枪排队;

其所画怀素则一典型屠户而杜甫恰似弱智怆夫;

《水浒》插图人物则更荒率不足观。

而黄永玉一求写实,即落刻削,遗神而得貌,

大体在日本或欧西彩印鸟类画谱中可见原型。

黄永玉在呆板的写实与荒率的变形之间徘徊,

因此他的作品不会在形象上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倒是早期的木刻如那条穷凶极恶的鲨鱼和颇富神韵的阿诗玛,

人们还依稀有些印象。

 



 三评黄永玉的画:既无色彩,亦无线条

画家的成功,永远是他作品中的形象和深刻的蕴意,

而不是合上画册之后浑浑然、噩噩然、

喧喧然的一堆颜色和千篇一律的、杂乱的构图。

黄永玉的荷花,我不敢轻评,

只觉与周敦颐的《爱莲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

相去不可以道里计。

固然审美角度不同,

正不必强求艺术家之所不能。


黄永玉所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猫头鹰。


钩金、钩银在中国工笔画中经常使用,

倘中国画讲究惜墨如金,那更不能挥金如土,

黄永玉在用金粉、银粉上是近乎滥的,

华丽其表,空乏其内,最后颇似漆器描花,

很可作为地主、盐商家屏风装饰之用。


概言之,黄永玉先生的画是工艺性的装饰画,

品味不够高雅,基调缺乏纯净,

有些故弄玄虚,有些哗众取宠,

有些自命清高,

一言以蔽之曰:有些伪。

真、善、美,真、善、美,不真,遑论善、美?

我想这恐怕是黄永玉先生应于画外人品方面下功夫处。

在笔墨上,我想倘他不在书法上花些力气,

将永远停留在一个低层次的台阶之上。

最好先临一临石门颂、西狭颂,

以求丰厚;再从魏碑张猛龙碑和二爨之中以求质朴,

这些虽是国画初步,然谁也不能逃此大限,

我们等待着黄永玉会渐渐入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