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和”风吹来满园春--这里的家风是怎样形成的?

2018-03-29 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


王全惠在夏匠村的家庭教育展览室给参观人员做讲解

晋城市城区西上庄办事处夏匠村文化广场的东边,竖着一个大大的“龢”字壁。“龢”的背景由很多个大大小小的“和”组成。


夏匠村的家庭教育树

排练厅里歌飞扬

“龢”字壁旁边,是一个合唱厅——太行阳光爱乐合唱团排练厅。一个小山村有合唱排练厅确实让人有些惊讶。更令人想不到的是,从这个排练厅走出去的村合唱团,先后参加过三晋之春合唱大赛、德国国际合唱节、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出,屡获佳绩。合唱排练厅2010年创建。时至今日,已有7万余人次到这个合唱基地培训过,创建人是村里的王全惠,2012年他被评为“晋城好人”。王全惠自幼酷爱文化艺术,曾是学校和单位宣传队的“台柱子”。走入社会后,从一名普通的矿工成长为一名专业导演、音乐家、锣鼓艺术家。2008年从晋煤集团退休后,王全惠念念不忘家乡发展,积极为夏匠村献计献策,先后筹建家庭教育展览室、合唱排练室、公益大舞台等。合唱排练厅就是利用村里普通民房改造成的小型音乐厅兼排练厅。

自此,夏匠村上空的轻风听过先民们吼唱上党梆子,还流淌着贝多芬第五交响乐第一乐章《命运》;拿锄头的夏匠村民第一次拿起了乐谱;听惯了鸡鸣牛哞的村民也会哼几句气势磅礴的《在太行山上》。

今年植树节,村里新规划的“修德苑”不仅添上新绿,还举行了“志爱晋城传承雷锋精神”活动。就在这个合唱排练厅,71岁的王全惠担任指挥,组织村民合唱《学习雷锋好榜样》。

合唱排练厅不远,是王全惠六弟的家。客厅挂着一幅书法作品——“孝悌之家,和风永续”,落款为中国书协会员、山西省书协顾问、晋城市书协名誉主席李家琪。

“母是良师,父是榜样。”王全惠说,“我父母以前是村里的老师,学习上要求严,村里的家庭教育展览室还有我们兄弟们打小描红写作业的小方桌。


夏匠村的家庭教育墙

一墙一室一书屋一堂一厅一展板

在夏匠村,“一墙一室一书屋,一堂一厅一展板”具体指的就是一面家庭教育墙,一个家庭教育展览室,一个农家书屋,一个道德讲堂,一个合唱排练厅,一个文化展板。

村里主步道两侧的墙上,写着“树新风,立家规,传家风”。家庭教育墙内容丰富,《新二十四孝》写了新时代孝老爱亲的新故事;“家庭教育树”形象地告诉村民:家,有着与学校、社会同等重要的教育功能;“家庭教育故事和方法”则是从村民日常生活中,选取了婆媳连心桥、亲情常青树、处世为人、耕读传家、德善传家等方面的内容,生动诠释了“家庭者,人生最初之学校也。一生之品性,所谓百变不离其宗者,大抵胚胎于家庭中”。

在40平方米的家庭教育展览室,收集、整理了关于家庭教育的200多件实物实例,通过村里真人真事,阐述了“教子有方,育子有效”的家庭教育内涵。一根扁担、两只箩头重现了先辈们一边学习一边生产,勤工俭学的岁月;一张小书桌,记录了王全惠和兄弟姐妹从晨昏习字起,一步步长大成才的日子……

樊宝华老师1989年从沁水县来到这里任代课老师。以校为家,积累了“八小”育人经验、“建设小阵地、用好小书屋、做好小事情、应用小电教、办好小乐队、解决小问题、开展小活动、讲清小道理”。2012年学校撤并后,樊宝华没有回沁水县,把家安到了夏匠村。

这个小型特色教育基地,开辟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二课堂。夏匠村孩子们的早期教育就是在这里起步,在一些小而活、细而实的活动中养成好品性。近年来,全村没有一个孩子失学。


“勤俭孝和”善行义举榜

在夏匠村,还竖有一块“勤、俭、孝、和”善行义举榜。

吕丁午夫妻二人承包荒山,植树、搞养殖、种大棚菜,收入丰厚,但生活俭朴,时时处处,精打细算,能省则省;

赵成林,经营大棚菜,常把新鲜菜送给邻里乡亲,无偿传授村民多年积累的种植经验和管理技术,在他的带领下,很多村民改变了原来的种植模式,向小杂粮、特色菜、反季菜等方面发展……

一个家庭心态、意志、教养、价值观、生活习惯很大程度是由上一代人传下来的,这些都是无形的财富。每个家庭的人生态度和精神风貌,会在潜移默化中代代相传,汇集成一个村庄的村风民俗。

“都说我们村风水好,”夏匠村村委会主任段建红说,“在我看来,良好的家风,才是一个村子最好的风水。”夏匠村安全稳定多年无事故,无上访,无各类刑事案件发生,先后荣获全国家庭教育工作示范村,省级文明村称号。(尚东霞)


弘扬好家风 传递正能量

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家”。家庭不只是人们身体的住处,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宿。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易传·文言传·坤文言》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历史上的诸葛亮诫子格言、颜氏家训、司马温公训俭示康等,都是在倡导一种家风。夏匠村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广泛参与,形成了以“和”为中心的家风文化,以各家各户的好家风支撑起全村的好风气,汇聚形成了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孝悌之家,和风永续”。这样的好家风,既是夏匠村的成长史,也是夏匠人的心灵史。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就是一种道德的力量,这种力量被无数个个体集中放大就会凝聚成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团结力。

优良的家风重在养成。一个家庭的家风,是一代代人做出来、传下来的。家风也是规矩,只有找到有效的养成路径和方法,才能充分发挥其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使之成为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夏匠村“一墙一室一书屋,一堂一厅一展板”的做法,就是通过一面家庭教育墙、一个家庭教育展览室、一个农家书屋、一个道德讲堂、一个合唱排练厅、一个文化展板,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价值观建设和家庭教育,让家庭成为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重要渠道,成为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夏匠村还通过设立“勤、俭、孝、和”善行义举榜,在全村营造出和谐、幸福、文明的浓厚氛围,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养成好品性,推动了良好家风的全面形成。对每个人而言,家风就如同一颗种子种在心里,不断发芽生长乃至成为行为习惯。

优良的家风得益于传承。家风不是一阵风,而是具有鲜明价值观的传承与追求。“笃学修行,不坠门风”,好的家风能够为个人成长提供源源不断的正能量,对个人修身齐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夏匠村的实践,就是将每个家庭的人生态度和精神风貌,在潜移默化中代代相传,从而汇集成一个村庄的村风民俗。正如夏匠村村委会主任段建红所说:“良好的家风,才是一个村子最好的风水。”风吹日晒,字迹或许会模糊,但优良的家风却会如化雨春风护卫着家国。让优良的家风成为每个家庭的名片,这不仅是价值观的传承,更能为家庭筑起一座拒腐防变的坚固堡垒。因此,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山西省社会科学院 常瑞)

大家都在看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