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在西土河的秋天里——张素菊美文一则
编者按 时值“九一八事变“89周年之际,由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晋城市楹联学会、泽州县融媒体中心联合举办了“晋沁抗战胜地行”采风活动。采风团一行来到泽州县山河镇西土河村,走进遍布抗战历史印记的晋沁故地,开启缅怀先烈的红色之旅。采风团成员创作了诸多优秀的诗词、楹联和散文、札记等作品,本网将陆续予以刊发。
游走在西土河的秋天里
◇张素菊
作者(右)在西山村口小泊池
车子行走在越来越窄的公路上,满眼的乡村气息扑面而来。今日,天公作美,蓝蓝的天空明净如洗,顿时让人的身心倍感清新透亮。尽管清晨的微风中带着一丝初秋的凉意,但却让我们这些久居城市的人,突然找到了一种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融合点。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早有耳闻的土河村。而且,是随同黄河新闻网、泽州融媒、晋城市楹联学会的文朋诗友们一道而来,无疑给这次西土河之行增添了别样的文化色彩。
西土河村位于晋城市泽州县西南43公里处的偏僻山区,隶属于山河镇。随行的讲解员一路上为我们介绍着西土河的来历、风土人情等,让我深感这块“得地独优、得才独秀、得天独厚”的土地是如此神秘。
西土河因有过一段红色的抗战故事而让人们对这块土地充满着无比的崇敬,因有了“天旱求神,不如土河跑一趟”的神奇而感到神秘,更因有了“十山九扭头”“九龙朝凤”等传奇故事而增色。
此次采风正值瓜果飘香、四野金黄的初秋。在我对西土河山环水绕、山奇水秀的自然风光感到好奇震惊之外,还有这里的秋。
西土河的秋是透亮的,因远离了城市的喧嚣,这里的天湛蓝无比,蓝得透亮,蓝得让人心动,抬头一望,便可俗念全消。此时,假如放下一身的疲惫来这里走走、看看,欣赏一下此情此景最原始的自然风光,应该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如果再深深呼吸一口山野的泥土气息,那该是多么的惬意和享受。公路的不远处,一处处盛开的洋姜花,成为蓝蓝晴空下最美的点缀。车刚停下,一群爱美的“拍客”早以按捺不住内心迸发的喜悦,纷纷拿起手机,把这最美的瞬间定格为永恒。此乃:
莫道深山人未识,
云妆霞扮靓芳姿。
得缘幸会君真面,
恨晚相期移步迟。
西土河的秋是恣意的,它恣意地美,恣意地炫。柿子树上,一个个欲黄还涩的柿子在向人们恣意地炫耀着它的美味。山楂树上,一串串红红的果实,在恣意展示着自己夺目的风采。就连野生野长、自生自灭的喇叭花都在田间地头恣意绽放着,它们随坡就势,依藤傍枝,开得那么灿烂,那么多彩。粉的、紫的、白的,交辉相映,独占风骚,硬是把西土河的秋装扮得妖娆多姿。
西土河的秋是精致的,更是纯朴的。在西土河的村庄里,一不留神,就会让人捕捉到惊喜的收获。刚刚从地里收割回来的玉米被老农们剥了、系了,挂在自家庭院的树杈上、围栏上,金灿灿、亮闪闪地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新切下的谷穗,如一只只金黄色的巨大毛毛虫,在慵懒地晒着太阳。而刚刚打下的谷子则摊在地上,被农夫们用木耙勾勒出一圈一圈的弧线,那均匀流畅的线条,那完美无缺的图形足以窥见主人内心世界的精致。村边一位纯朴的大姐,坐在凳子上,翻着刚刚拉掉的豆角秧,把一个又一个豆角仔细地摘下来,放进身旁的篮子里。这是儿时的记忆,此情此景不由得让我上前搭讪起来:“大姐,豆角已经拉秧了吗?”
沿途有热情好客的当地村民为我们带路讲解。游走在西土河的秋天里,我们可以在灵山秀水间尽情来一次美丽的邂逅。站在高高的山崖上,我们邂逅了一湾沁河出山前的九曲十八弯。拾阶而上,登上黄龙顶,隔岸相望,我们邂逅了鬼斧神工、天造地设的将军椅、纱帽山。尽管这只是人们对美好的想象,但多少年来,正是这份美好的愿望引领着世世代代的人们在通往幸福的路上不断向前,以至于口口相传,留下了“要想当好官,必登纱帽山”“坐过将军椅,好运伴随你”等佳话。今日,登临晋沁山河,追忆着老一辈的奋斗故事,一股正气如山谷的晨岚在袅袅升腾。遥望四周,视野开阔,山川秀美,气势恢宏,一座座连绵的山峰如同凝固的绿波奇险峻秀!正所谓:
半敛青烟半敛纱,
林深隐隐有人家。
欲求前往来相问,
怎奈沟横隔断崖。
游走在西土河的秋天里,我们还可以在抗战胜地中来一次灵魂的洗礼。在革命纪念馆聆听着晋沁抗战的英雄故事,在几处村庄瞻仰着革命前辈曾经驻扎过的民房遗址,我的思绪便穿过历史的风云,再次去触摸感受那战火硝烟的场景。先后教育和引导7个子女和家人投身抗日救国,为革命做出了杰出贡献和牺牲的“红色冯大娘”;抗战时期能文能武,为西土河做出突出贡献的西土河村首任支部书记卫民先生;以及晋南抗日游击队队长李福儒烈士等等,他(她)们的救国情怀和英雄气概无不让我们为之动容。时至今日,尽管时过境迁,时光已经让一切曾经的故事成为过往,但老一辈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抗战精神,以及晋沁老区人民勤劳善良、爱憎分明的品格,依然在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土河人砥砺前行。此时此刻,站在家乡的土地上、聆听着家乡的抗战事迹,心中涌动着别样的情怀。正如文化学者于陵生分别写李福儒烈士、卫民先生的两首诗:
土河葛万武城头 ,
晋沁核心三足收。
儒将已先扬义纛,
慨慷两岭聚同仇。
腾沟跃岭名驰久,
转战大河歌愈遒。
晋沁烽烟赖椽笔,
厥功至伟写春秋。
游走在西土河的秋天里,我们可以在田间地头亲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农家生活。如果兴致足够好,精力足够充沛,可以上山走走,穿梭在茂密的山林里,踩着松软的泥土,欣赏着脚下熟悉的野花,聆听一路的鸟鸣蛩音,一首儿时的歌曲便会萦绕脑际:采蘑菇的小姑娘,背着一个大竹筐……
秋光盈盈处,必有收获时。在这山楂红了、柿子黄了的金秋时节,游走在西土河的秋天里,让我们收获了一次视觉、听觉、味觉的盛宴。馋了吗?不急,热情好客的主人早已把枝头最甜美的果实呈现给大家品尝;心动了吗?无妨,村头塄边累累的瓜果任您挑选分享。
伴着落日的余辉,当我们踏上归程的车,再次回望这块充满着传奇故事和红色文化的土地,心中交织的是昨天与今天、历史与未来的碰撞。不久,西土河的深秋即将用满山的红叶、火一样的盛情诚迎每一位前来欣赏的有缘人。
张素菊,晋城市沁水县十里乡人。晋城市作家协会会员,晋城市楹联学会会员,蓝月亮文学社社友,《班组天地》杂志特约编辑。作品见于《太行日报》《天涯诗刊》《诗词月刊》《中国煤炭报》等。人生信条:用无声的文字书写有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