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沁抗战胜地行》漫记——北方美文一则
编者按 时值“九一八事变“89周年之际,由黄河新闻网晋城频道、晋城市楹联学会、泽州县融媒体中心联合举办了“晋沁抗战胜地行”采风活动。采风团一行来到泽州县山河镇西土河村,走进遍布抗战历史印记的晋沁故地,开启缅怀先烈的红色之旅。采风团成员创作了诸多优秀的诗词、楹联和散文、札记等作品,本网将陆续予以刊发。
时入庚子,国家号召节约粮食。如何才知节约粮食?最好的办法,还是身历一回农民汗滴禾下土的生活,或者,至少去农村乡间走走。若看到农村街上晾晒的这谷子,节约的念头应会油然而生。
房前,就是碾子,就是磨。从地里收获的谷子、玉米……上过了碾子和磨,就变成了米和面。
好几千年里的乡村农民,质朴良善,见素抱朴,日作暮息,晴耕雨读,他们靠天靠地,靠自己的劳作过着尊严净洁的生活。
太行数重山。
小时候,老家人们把这花叫"打碗花"。早上开,夜间闭。
乡村也有它的历史。西土河,抗战时晋沁县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西土河红色纪念馆,以民间红色收藏家的文物收藏,佐以官方史料,复活了一段历史。
端起碗吃饭,就想起要抵抗侵略。
见到过 1949 年 10 月 1 日《人民日报》的人,今天怕是不多。
关帝庙。义薄云天关云长的气质秉赋,经千里传承,已成为今天中国人人格诉求里的应有之义。
历史,若不能被文字记载,将很快如土木建筑复归沉寂。
"三槐门第","雁岭风物"。那天在此畅饮欢聊,未及细问鸿兄八字究竟。
生生不息,大明终始。
天道轮回,日月递嬗。革命是热爱生命的极端体现。
站在三槐门第院里望天,白云蓝天两相宜。
老妈妈84岁了,身体硬朗,给一行人熬了一大锅的米汤,还烙了葱花饼。
同行大姐和老妈妈在橱房给大家备餐,多和谐温暖图画,直接就是此次西土河行的基调。
后记:受邀参加"晋沁抗战胜地行"采风活动归来,翻出手机中的照片若干,择其中十数张,连缀成此看图说话,以为红色河山采风活动漫记。并致敬活动组织参与者。
北方,本名王恩锁,1967年生,晋城人。喜户外活动,好嘉言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