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平瓦窑头村:红色的村庄 火红的日子


梨树叶在微风中沙沙作响

笔直的柏油路直通家户

青砖红瓦的小院鳞次栉比

村口鲜艳的党旗雕像红得似火

......

收获的季节里

在蔚蓝天空的映衬下

高平市瓦窑头村显得越发美丽

迎面扑来的红色暖流

见证着这个村庄的幸福变迁



10月21日上午,记者一行三人沿着瓦窑头村的柏油路漫步至致和广场,拾阶而上,穿过一片浓密的树林,庄重肃穆的革命烈士纪念馆映入眼帘。

这是1938年7月份在这里成立的高平市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照片就是当时的党支部旧址,现在已经完全修复好了。

纪念馆里

讲解员许艳茹

正给前来参观的游客作介绍

“瓦窑头村风景秀丽,而且有着厚重的红色文化和历史,在这里,我看到了许多英雄前辈的事迹和一些珍贵的历史资料,唤起了我们新时代青年人应有的使命和担当。”游客郭芳芳深受触动。

这边刚刚讲解完,许艳茹就自告奋勇的当起了这次采访的向导,她边走边说,言语间充满了幸福感。

“我们村现在挺火的,借助红色资源,每年接待游客多达三万多人,也给村里带来了收入。”

“你看,那边是我们的旧村,分布着很多革命旧址,去年村集体以每平方米80元的价格,将大家的房子回收,准备改成旧址红色广场。”


顺着许艳茹手指的方向

记者朝村北头望去

与旁边整齐排列的新式小楼房相比

一墙之隔的泥土房

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我以前就住在这,你别看它现在不起眼,这里可保存着不少明清时期的古民居,而且有很多老革命家都在这里生活居住过,走,我带你进去看看。”一路跟随记者的村民郭秀珍热情相邀。

古朴的院落

有质感的故居

红色主题形象街

五彩历史墙绘

休闲别致小游园

.....

走进红色广场,果然别有洞天

耳边还不时传来工人作业的电钻声


说话间,碰到了刚从市里开会回来的瓦窑头村党支部书记王卫勇,忙碌了一上午的王书记顾不上休息就和记者唠了起来,也是从他的嘴里,记者开始重新认识这个村庄。

瓦窑头村有234户820口人,长期以来,村民主要靠跑短途运输、打短工维持生计,人均只有1亩多地,集体经济靠土地租金勉强维持。

“以前村里穷啊,没有任何产业,稍微有点能耐的人都外出打工了,村里的土地也日渐荒芜,每家每户的年收入只有几千块钱。”

回忆起从前,王卫勇面色沉重。为改变这一状况,2014年,他决定带领大家挖掘红色资源,做大做强乡村旅游经济,先后投资600余万元建立了革命烈士纪念馆、革命烈士公墓,开始迈出发展红色旅游的第一步。


“我们围绕红色文化游这条主线,大胆实施四块地改革,盘活利用农户废旧宅基地,投资1500余万元对袁致和、袁凤鸣、王家瑞等革命先辈的故居以及早期革命旧址进行修复,还修建了革命学校、红色食堂、旧物展览馆等,现已完成11所革命旧址的修缮,目前进行的是第二期建设,建成后,将打造出一批特色鲜明的红色主题民宿,在整体上形成一条系统、完整、丰富的党性教育路线。”王卫勇说起未来的发展嘴角忍不住上扬。

跟随着王卫勇一路向南

走在宽阔的村路上

步伐都显得轻盈起来

路边一排排绿树随风摇曳

五颜六色的小花坛随处可见


中午12时许,从一栋二层小楼里飘来阵阵饭香,村民张海玲正在厨房炒菜,

“今天中午吃米饭,我炒了一个烩菜,再炖条鱼,现在生活可好了,想吃啥吃啥。”

忙碌的张海玲脸上

笑开了花

“以前住在旧村都是土房子,2014年村里给我们盖了新房,现在房间多,也亮堂宽敞,我还用上了煤气,可比那煤球炉干净多了,去年家里安上了暖气,一到冬天暖乎乎的。”


前来张海玲家串门的杨丽琴

乐呵呵地接过话茬

“可不是咋的,我们现在跟城里人生活没啥两样,村里的路修好了,每天都有保洁员来打扫卫生,环境特别好,健身中心、活动中心一应俱全,再加上村里的红色旅游发展起来了,我也准备搞个农家乐,借咱村里旅游的春风给家里增加点收入。”


“都欢迎大家加入啊,等民宿农家乐盖好了,我们共同致富奔小康。”


王卫勇眼瞅着

村民一天天生活好起来

不禁喜上眉梢

村里从2010年开始人居环境整治

先后推进

集中供暖、供排水、厕所革命

等工程

截至目前

天然气覆盖全村

226户村民享受到了集中供热

171户完成了厕所改造

1座村级污水处理站高效运转

并对村内三条主要街道

进行了改造绿化

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秋日暖阳零零碎碎地

洒在瓦窑头村灰白相间的砖墙上

村民们一张张幸福的笑脸

是那样的灿烂


同样开心的还有村民王大旦,此刻,他正在瓦窑头村梨园基地里锄草施肥,为明年的春种做准备。“村里流转了我们的土地用来种植香梨,每亩地给补助700元,我现在还在基地里打工,每天60元,一年下来也能有个万把块钱。”王大旦对现在的生活很是满意。


放眼望去

百亩梨园,一览无余

尽管这个季节

香梨已全部采摘完毕

但眼前的一片绿海也甚是壮观

那结着满满香梨的景象

不自然的在眼前浮现


“为了让村里有自己的特色产业,2015年,我们流转了村民的土地700多亩种植玉露香梨2万5千多株,现在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八九月份的时候,刚刚收获了2万多斤香梨,收入十二三万元,年底也会给每个村民一千块钱的分红,等再过两三年,梨树到了盛果期,预计村集体收入将达到300万元以上。”


王卫勇轻轻捧着梨叶

眼中充满光亮

“以后我们会扩大产业规模,将玉露香梨与红色旅游相结合,通过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民收入,走出一条集革命教育、休闲采摘、民俗民居为一体的乡村振兴之路。”


红色旅游变火了

人居环境变美了

特色产业变大了

农民腰包变鼓了

.......

短短几年间

火红的日子照耀着

瓦窑头村这片红色革命圣地

村民们有了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

快乐地在小康道路上奔跑着



来源:太行日报
推荐阅读
► 王震就今冬供暖准备情况进行调研

► 晋城市举行“欢乐金秋”山西民歌广场舞展演活动

► “云”上环保 全天候守护碧水蓝天

► 来了!晋城最新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出炉

► 朝凤山庚子重阳笔会暨《晋沁行》诗词朗诵会盛隆开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