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追忆最高法王锋永法官,身边人这样说......

2018-01-13 法信



2018年1月9日5时33分

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王锋永法官

因心脏病抢救无效去世,享年48岁


此时,他正走到人生中途

他的英年早逝,令人痛惜

这几天,他的故旧亲朋写下许多

感人至深的追忆文章

感佩王锋永法官对司法事业的无怨无悔

以及他对法治理想不渝的坚守和信仰

也许,这是最好的追忆

也是对他最好的悼念



同窗眼中的他



悼锋永


西北政法雁塔校区新北楼二楼大宿舍当时颇有名气,对外提起“二楼大宿舍”几乎人人皆知。别的宿舍都是7个人,唯有我们这个宿舍面积很大,还有个大阳台,因此就住下了14个人。

锋永在二楼大宿舍排行12,我比他大2岁,排行第二。他总是亲切地喊我“二哥”,声音很响亮,又很委婉,后面那个“哥”字拖着长腔,颇有些西北花儿的味道,给人极温馨的感动。多年后,他一直这样地喊我,见了面,打电话,每次都是一声“二哥”,极认真、极亲切,响亮而温馨。

锋永是典型的西北汉子,浓眉,大眼,一脸的正气,西北的紫外线在他的脸上留下的印记很清晰,宿舍的兄弟们经常喊他“小红脸蛋”,他也不恼,只是一笑,脸更红了。

我们坐在一起的时候,他讲起籍贯是河北沧州,是著名的功夫之乡。每每说到这里,他常常大喝一声,摆出一幅极标准的马步,威风凛凛,虎气勃勃。他经常练习武术,也好打篮球。在他给我的毕业留言中,把印刷的“民族”一栏直接改为“爱好:体育运动”。

(王锋永法官大学毕业时给同学曲春光的留念照,照片系曲春光提供)

每年的校运动会,他、我、马兆河、董勇胜,我们是八七三100*4接力的小团体,可惜的是,我们一次也没有跑进决赛,即使小组预赛第一也是在整体预赛中被淘汰。

锋永的认真是出了名的,甚至可以说是执拗与倔强。他认准的理儿,一般人很难扳过他。大宿舍人多言杂,晚上经常是长夜卧谈,黑暗中每每争得多么面红耳赤,这其中一般少不了锋永。

也许正因了他的正直,他人生的道路并不十分顺利。1991年毕业后,他被分配至甘肃张掖中级法院,只做了一年的书记员,便凭出色的能力开始办案,很快就升到中层。1999年1月,张掖地区法院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实行科级干部不能竞争上岗则就地免职,一般干部不被选用则推向人才市场。 据报道,全法院有88人报名,40人走上了25个庭室的领导岗位,有2部门副职和法庭负责人走下岗位。 锋永就属于走下领导岗位的2个人之一,报道中有他竞争失败之后的坦然面对、入校深造的事情。其时,他已经在西北政法在职参加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当时,我在网络上看到此消息后,联想到他仗义执言、不知拐弯的性格,还曾去信委婉地规劝过他。他没有回信,或许他认为我过于世故圆滑,不屑于回复我。

之后,他于1999-2002年在职参加西北政法学院法律系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习,获得法律硕士学位。继而南下广州,考入广东省高院,任助理审判员、审判员。2007年,最高法院收回死刑复权,他又考入最高法院刑事审判庭。

2007年9月底,我到中组部公干,住在附近的建苑宾馆。下午正好有一小段空余时间,便打电话给他去看他,他“二哥”“二哥” 叫得极亲切,告诉我路如何走,去了以后打电话给他,便出来接我,很是细心。我步行穿过天安门广场,蓝天白云,心情舒畅。到了东交民巷,打电话给他,他从最高法院的大楼里出来,告诉我他临时的住宅不过二三百米远,我们一起回家坐坐。

到了家里,只一大间房子,中间一张大床,再加极简单的必备家具。我问他多大面积,他说15平左右,是单位给租的。他的爱人当时也在家,问起她,说原来在张掖电视台工作,2004年锋永到广东工作以后,她一直在甘肃,现在没办法辞职了到北京来,原来是事业单位,现在暂时还没有找到工作。她开玩笑地抱怨说:来了一个月了,他给我一张北京地图,让我侦查地形,天天熟悉北京的大街小巷。他说起外地人来北京有三大难:孩子上学,家属工作,房子。这两件大事解决了,就剩家属的工作了。

我心里暗暗为他的折腾佩服,心想我是不会遭这么大的罪来北京的,我明白自己已经没有他这样的勇气和闯劲了。以后,我也经常和同事们谈起锋永的经历,我们毕竟不再年轻,不再是孤身一人,很少有人敢于象他这样拖家带口奔波的。

他留我吃饭,我没有时间,就此告别。

2008至2010年,我每年都能到北京一次,但都是来去匆匆,凌晨到,晚上回,和锋永通过几次电话,甚至有一次想聚聚吃顿饭,但都没有办到。2010年10月之后,我没有去过北京,但我们还是经常通电话的。我和他说过,来山东一定过来看看我,也说过去北京一定看看他。 可是,我们总是认为人生很漫长,我们都还年轻,时间多的是,就这样一天天地拖下去。不想,2007年9月底的一次会面,竟是最后的一面。

1991年6月2日,在给我的毕业留言中,锋永极认真极深情地写到:“二哥,四年的同室生活,建立起了你我亲密无间的友谊。......你对我的关照,我不会忘记。你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珍惜我们的友谊,希望将来能与你对饮话别情!”

我对他是否有过关照,我实在记不起来了,但是,从内心里,我是真正把他作为兄弟看待的,他也的确是个可信赖的好兄弟!


——王锋永大学同窗  曲春光

 (节录自其个人博客“孤独剑客第一”)




千里吊君唯有泪


今天早晨八点,我的大学同班同学王锋永的追悼会在北京301医院举行。

噩耗是前天传来的,傍晚的时候李勇维和赵哲在我们班的同学群里向大家通报了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锋永同学在1月9日凌晨毫无征兆地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于5点33分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锋永同学热爱运动,喜欢打篮球打乒乓球打拳,经常步行步数上万,没有心脏病史,他的离去是如此地突然,同学们都难以接受这个令人悲痛的现实。

锋永同学是甘肃民乐人,在西安,我们同窗共读四年时光,他为人敦厚朴实,学习刻苦,行事耿直仗义,工作拼命,专注忘我,他泛着高原红的脸庞,憨厚的笑容,昂首挺胸,大步流星,勇往直前的形象,历历在目,仿佛昨日。

锋永同学一生奋进,在审判岗位上为中国的法治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他毕业后分配至甘肃张掖市中级人民法院,仅用了一年时间就凭着出色的能力开始办案。他不断挑战人生,在30多岁的时候,放弃安稳的生活,从张掖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一庭庭长的岗位上,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遴选,孤身一人转岗到广州继续进行审判工作。

2006年《人民法院组织法》修改,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复核权,锋永同学再次挑战人生,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的遴选,转岗至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担任审判长,一家人也在北京团聚了。初到北京时,各方面艰苦,锋永同学一家租赁了一间15平方米的小屋居住,前去看望的同学为此唏嘘不已,深为佩服。

在死刑复核的审判岗位上,他加班是常态,阅卷特别认真,他不光要办好自己的案件,还要对合议庭其他法官的案件负责把关。他还参加调研全国法院量刑规范化改革以及最近公布的三项规程的情况,同时承担对下指导监督等任务,他经常去全国各地出差办案、调研、看守所提审被告人、调查、附带民事诉讼调解、带案对下指导监督讲课等,长期的超负荷工作损害了他的健康……

我们班20年同学会,锋永同学因工作繁忙,未能参加,失去了和同学见面的机会,这是极大的遗憾。我和他的最后一次联系在去年,同学在北京相聚,我和他通过电话聊了一阵,他的一切都没有变,还是那么正直上进,还是那么敦厚热情。毕业后这些年,直接的联系就是几通电话,本来想着今年能去北京一趟,见个面,现在也成了不可能实现的期待。

听说去世前几天,他还对家人说,等这段时间忙完了,一家人出门休个假,如今,这个小小的愿望也无法实现了,他才48岁,正当盛年,是家庭的顶梁柱,是刑三庭的骨干法官,英年早逝,太可惜了,今后他的微信头像不会再亮了,真让心痛。锋永同学太劳累了,安息吧!

上个月,他刚陪女儿王博扬参加了研究生考试,他的女儿的愿望是到故宫进行文物修复工作,祈愿她梦想成真,锋永同学奋进的精神是他给予女儿最珍贵的礼物。

千里吊君唯有泪,锋永同学安息吧!


——王锋永大学同窗 缪旭萍




行侠仗义,为人耿直

行事拼命,专注忘我


锋永,甘肃民乐人,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审判长,大学室友,于母校新北楼二楼大宿舍排行十二,农村孩子,行侠仗义,为人耿直,行事拼命,专注忘我。

记其初到北京之时,步履维艰,组织解决后顾之忧,其感激涕零,自云惟卖命工作方能回报党恩。谁料,一言成谶!


同室之谊,堪比同胞。锋永小我一岁,于我却是良师,为益友,是我走出瓦地鼓动者、坚挺者,时情真意切,犹在眼前,我至沈他赴京,专网电话,频频交流,相互鼓劲,共排万难,此情何极!


毕业后晤面三次,第一次是1997年6月他在张掖中院公出,腰缠执行巨款,曲道至瓦看我,觥筹交错,相谈甚欢,尽叙别后之苦,几至天明。第二次是2011年秋北京开会,匆匆小坐。第三次是2016年4月,在京众同学聚,锋永身着法服,脚蹬球鞋,拎带佳酿,偕我消失往酒店暮霭之中,锋永善饮,同学无人能抵。

前段知其在吉公务,邀请来辽不成,本欲元旦后再聚北京,因故未行,不料竟成永别。


——王锋永大学同窗 马兆河 




铁笔担道义  正气真豪杰


锋永是性情中人,爱憎分明,耿直豪爽,正气上进,是真豪杰!

锋永刚到最高院入职时,在刑三庭做死刑复核,联系有河南,时有到平,我们每次都把臂长谈。有一次,我调侃他:上学立志作个大侠,如今却每日为文案所累,与当年志向相去甚远。他笑称:现在的工作是铁笔定生死、担道义,杀奸除恶,为国为民,也算侠之大者!

去年9月,我还电话向他请教一涉外刑事案件。如此种种,在耳在目,今已成永诀!

愿锋永在天国安好!愿大家多多保重!


——王锋永大学同窗  聂涛



远方在苍凉中呼唤


打拼,对于步入中年的人,意味着更多付出和牺牲,从张掖到广州再到北京,这其中的泪和汗不知打湿过多少个昼夜。


当你使出洪荒之力,辗转于繁华的都市,却从不曾忘却还在偏远城市痴痴守望的妻女,在一间十五平米的租住房里,满怀信心,规划着美好未来。


你凭一颗质朴的灵魂,坚守住了君子的底线,把所有的心血付给事业家庭,甚至朋友,唯对你自己,亏欠得太多太多。


——王锋永大学同窗 刘怀锋




思念兄弟


我在煎熬的一夜中,等待关于兄弟的不同的信息。我没有等到。

我看了兄弟的微信,微信没有动静,我什么也没看到。

兄弟,你这是怎么了!

兄弟,你这是怎么了!

我的好兄弟!

今天,我就待在家里。思念我的兄弟!


——王锋永大学同窗  刘宏伟



前同事眼中的他


听风已忘沉与浮


广州连续阴冷了几天,伴着寒雨。比寒冷的天气还令人寒冷的是来自北方的消息:锋永兄于1月9日凌晨突发疾病离世。

今天沿着珠江边漫无目的地行走,时不时呆望江水静静流淌。暖阳打在身上,心底仍是悲凉,依然不愿接受最高法院官网的讣告。

北京的弟兄发来遗体告别照片,肃穆的场景、洁白的花束,从此与锋永兄的距离不再是南北千里,而是阴阳两界。

锋永兄是西北汉子,原在甘肃省张掖地区中级法院任刑一庭庭长。2004年,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面向全国选调三十名法官,与锋永兄于此交集。按照当时的选调条件,法学本科,科级,十年检、法工作经验。三十名弟兄的情况基本一样:来自基层、中级检法,年龄都在三十二、三岁。单位安排了集体宿舍。四人,不,四家一套。那时,锋永兄已是处级,并没有官架子,我们经常到锋永宿舍包饺子做拉面。下班后,在院子里散步打球,讨论案件讨论工作。相同的年龄、学历、职业背景,从全国不同的省份到外地打拼,仿佛学生时代的集体生活,感情自然比较亲切。

在世俗看来,刑事法官执掌刑狱,那是相当牛。我们来广州之前,混得最差的也是庭长,在三四线小地方也算是有点小成就。锋永兄刚到粤高法就任命了副处级审判员,然并卵,拿着内地十几年的工资到广州,只能望房兴叹。单位并未承诺帮助解决家属的就业和孩子的学业,到广州几年,四处托人四处碰壁,锋永兄仍未能解决妻子的就业。

2007年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复核权,组建刑三、四、五庭,从全国各高级法院选调刑事法官,与锋永兄谈及此事,我说:兄是北人,地域无障碍;兄志在济世,平台更大视野更宽;侄女是学霸,广州与帝都教育资源不在一个档次;于公于私都应报名应召。次年初,锋永兄选调最高法院。从此南北千里,或穗或京,偶尔一聚。

从“中级”、“高级”到“最高”,锋永兄一直从事刑事审判。罪与刑是社会最阴暗面。尤其是死刑复核案件,翻开卷宗,所闻所见皆为恶行;下笔落判,句句千钧总关生死。压力之大,可想而知。锋永又是责任心特别强的人,每年办案数都列前茅。法院例牌,年底清案,长时间高强度劳累,遂有此故。

2004年至今,从外地选调到粤高法的三十人中,三名去了最高法院,一名辞职修身悟道,一名调到党委,去年的初秋,一名脑中风仍躺卧在床。南北千里的偶尔可聚,躺卧在床的康复有望,修行悟道的身在红尘。唯锋永兄再无见日。

人生无常,粟流江海。生死皆淡,沉浮已忘。


 ——刘仕毕(曾为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法官,

摘自微信公号“法眼观澜”) 



“学生”眼中的他


幸会您,王锋永法官


他工作细致。全合议庭每个人写的报告,他总会悉心看过,细微到连标识的卷宗页码也会更正。每一个案子厚厚的几大摞卷宗,他一页不落地翻阅完,多么不起眼的证据都了然于心。


他工作勤劳也爱生活。坚持多年每天清晨六点半来单位锻炼,让他看起来比同龄人年轻很多。…… 他,真的太认真了。他,真的太累了。每次走进他的办公室,我总是不忍心去打扰盯着电脑屏幕浑然不知我的到来的老师。……我曾留意到王老师用着一个很精致的手机壳,上面写着“及时行乐”四个字。王锋永法官说,女儿给他及妻子每人买了一个手机壳,嘱咐他们不要太累。


他是优秀的丈夫和父亲。不止一次的在饭桌上,他绘声绘色地为我们讲述每道菜的做法。土豆烧牛肉如何入味而不把土豆炖得过于烂,做肉如何香而不腻,拉面怎么拉才是最可口和劲道的。…… 他有一个女儿,和我年龄相仿。四十八岁的大老爷们,每当说起女儿,眼神总会变得很温柔。”(节选)


——路正(南开大学法学院硕士生,

最高法院第四批法律实习生)



永远的风

最高人民法院刑二庭法官  冉容


——那些年,每周末,都与锋永一起奔波牛栏山一中,各自接送女儿们,偶因忙,彼此相帮,两个女儿结下深厚友谊。不能相信,也难接受,就这样突如其来的离去。谨以此诗,寄以哀思……


风啊,来自西北的风

会吹到永远么?

而你啊,一直以为它会永远,

以为风会永远,如锋一般永远,

为京城拼搏的人儿吹走雾霾,带来天蓝

可这一瞬间,我感觉到了泪咸


风啊,来自西北的风

会吹到永远么?

而我啊,一直以为它会永远,

以为风会永远,如锋一般永远,

为顺义共读的女孩送去关怀,送去欢颜

可这一瞬间,我只看到枯叶的飞旋


风啊,来自西北的风

会吹到永远么?

我们呀,都一直以为它会永远,

以为风会永远,如锋一般永远,

为渴望正义的人们送去天平,送上利剑

可这一瞬间,你就忽然撒手长眠


风啊,来自西北的风

会吹到永远么?

国瑞城的人啊,会一直以为它会永远,

以为风会永远,如锋一般永远

当来自西北的风刮过时

瞬间,都会把你想念




他兢兢业业,无私奉献

用生命诠释人民法官平凡而伟大的人生



王锋永,男,汉族,河北沧州人,1969年10月出生,1991年9月参加工作,199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7年至1991年在西北政法学院法学专业学习,获法学学士学位。1991年至2004年历任甘肃省张掖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书记员、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刑事审判第一庭庭长。1999年至2002年在职参加西北政法学院法律硕士专业学习,获法律硕士学位。2004年至2007年历任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助理审判员、审判员。2007年到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历任刑事审判第三庭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审判长,2017年6月遴选为最高人民法院首批员额法官,2017年12月晋升二级高级法官。


王锋永同志在甘肃省张掖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工作的13年间,政治坚定,作风优良,工作勤奋努力,认真负责,业务精通,实绩突出。在研究室工作期间,撰写了大量调研材料,多篇论文获奖,成果丰富。1995年,受组织选派到张掖地区小康示范点新墩乡西关村蹲点驻村,开展帮扶工作,深入田间地头,了解社情民意,发挥自身优势,为村民办实事、解难题,使西关村提前步入小康村行列。因表现突出,曾荣立个人三等功,并先后获得甘肃省法院系统先进个人、张掖市法院系统优秀法官等荣誉称号,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期间,事业心、责任感强,刻苦钻研审判业务,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实体和程序要求,认真把好事实关、程序关、证据关,办案质量高、效果好,曾被评为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先进个人。注重调查研究,撰写的《错案责任追究制度视野下的法官权益保障》获广东省“法官权益保障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


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期间,牢记职责使命,坚决贯彻党和国家的死刑政策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始终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从事死刑复核工作以来,严格依法办案,坚持证据裁判标准,审查案件事实严谨细致,努力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铁案,办理的死刑复核案件无一出现质量问题。以身作则,发挥带头作用,主动承办并妥善处理“李朝波故意杀人及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案”等一批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实现了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有机统一,承办的案件量长期居于全庭前列,2017年办案数排名全庭第一。

(内容来源:中国法院网,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号)


法信第707期

内容编辑&责任编辑:华华,长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