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雪:竹墨人生
竹 墨 人 生
——访岛城著名画家于正洪先生
作者:梅雪
初识画家于正洪先生,给我一种豪爽大气之感,与他相识以来,我们一直以姐弟相称,他比我小了五个月,看起来却比我成熟老练许多。这位以画竹子为主的画家在岛城书画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是我在岛城认识的第一位画家,这既让我惭愧又让我深感荣幸,惭愧的是结识很多国内外的艺术大家,回到岛城四年,岛城的书画界却只认识正洪老弟一个,而能够结识正洪老弟这样的大家确属荣幸,这也是一种缘分吧。
正洪老弟具备了较高的绘画技巧与艺术造诣,他的口碑极佳,人品颇受圈内外人士的尊重。他的笔墨成熟、竹动意趣,横生传神,以质为重,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和境界。正洪以一颗淳朴的心灵,一种厚重的情感行走在求源拓新的艺术之路上,使得他对人生有了一种更为深透的理解。自幼酷爱绘画的他,七岁时有幸跟随代梅尧老师习竹,在日后近四十年的磨砺中,脚踏实地走过了“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这三个不同境界的创作阶段。
正洪为人平淡,重情敦厚,侠气豪爽,勤奋聪慧,他对艺术的心态都囊括在这份平淡之中。有很多画家自认为自己是大师,不论是画画还是生活都要摆出一副大师的样子,而正是这种不良心态像一把沉重的枷锁,禁锢了画家们的艺术思维和创作方向。画家是用画说话的,而不是通过生活表象展现其艺术水平。著名画家李苦禅先生曾说过,一幅好画、一首好诗是给自己看的。正洪无意当中与大师不谋而合,走出了一条“慎独”艺术之路。无论是他的墨竹,还是朱砂竹,都有他自己独特的风格。他数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笔耕墨坛,尤以墨竹与朱砂竹最为擅长,在山郊沃野的竹林中,他细心观察竹的神韵,一枝一叶、枝干骨节都观察得极其细致入微,浮然笔端,跃然纸上。他的竹子画出了生机,彰显了竹子的个性和生命力,其笔墨苍劲、结构舒朗、气节高雅、虚心向上、飒爽临风、卓尔不群的竹之气节表现得淋漓尽致。
郑板桥诗云:“要知画法通书法,兰竹如同草隶然”。竹非草、非木、非藤,又无花无香,但它具有独特的风貌和神韵,清劲潇洒,虚心高节,超凡脱俗的君子风度,千百年来深得人们醉心向往。画竹先立干,节节往上攀。竹干的弹性,厚度与力度,骨劲气节,浑厚不失劲秀之美,高低错落,参差疏密,开合聚散之形,把握动势,分布围线之志。物象的阴阳,虚实远近,苍润的变化,既有民族传统色彩又赋予时代精神。墨竹艺术发展经历了千百年,墨色由最黑到最淡的变化,吸收了郑板桥草书中长撇法运笔,生动多姿,笔墨洒脱,既有书法中锋为主的楷书用笔,又有草书“飞白”现象。而正洪的竹子作品正是沿袭与传承了这一切,因此他的作品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效果,这在画界恐无几人可与之比。
高远的艺术意境永远是艺术家们共同的追求。正洪精神饱满地漫游于笔墨之间,热爱着绘画,并在理想之美的召唤下,实现着自己的追求与梦想。他在吸纳了郑板桥、石涛、董寿平等前辈习竹的精华后,又加入飘逸、灵动的元素,从而形成了笔墨坚挺轩昂、构图空灵的个人风格。他利用写意画法,采用笔墨渲染,在前辈的绘画基础上大胆突破创新,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艺术创新之路。在吸收与传承中逐步攀升与上行的他,因少年时患有股骨头坏死造成行动不便,但在画竹时,他却一直坚持站立创作,犹如他画的竹子一样,坚挺不屈、昂然独立。“风清气正,凌云高节,风雨秩序,天姿竹影”,是他寻梦过程中心底强有力的支撑。
正是他的这种孜孜不倦、勤学苦练的精神与劲头,才促成了他今天的艺术成就,使他的作品达到了一种很高的艺术水准,受到了书画界与收藏界的认可与肯定,其作品受到大众的热烈追捧。我想假以时日,他的作品一定会达到一个登峰造极的水平。我和众多喜爱他作品的于粉正热切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
作者简介:梅雪,女,山东青岛人,曾在《中国日报》、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等中央主流媒体从事新闻采访工作二十余年。自1988年开始陆续在全国各级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散文诗及新闻作品并多次获奖。1993年出版《时代赞歌》一书,近一年来给多位书画艺术名家写过艺术专访评论文章。 (写于2016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