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iginal
2016-06-20
鲍传龙
文学沙龙
但凡天下畅言读书方法之类,若细加分析,无外乎可以分为这么两大类:一类是所谓的“外读书学”方法,再一类便是“内读书学”方法了。相比而言,“外读书学”方法是那种读之让人怦然心动,有阅读美感而不实用的访书遭遇、读书经历、读书故事之类,可以“书话”统称之;而“内读书学”方法则多是那些直涉读书壶奥与旨趣,极言方法技巧一类的书评之类,且所云皆多是作者多年读书的真经卓识,具有极强的理论指导意义。
两大类方法中,我以为,最有价值的应该还是那些“内读书学”的方法。前人于此多有垂训,吾辈后生当倾心待之则必有大的收获。此类诚如汉魏之际学者董遇的“三余读书法”既是绝好的一个范例。时值公元二世纪的董夫子身处于封建社会小农经济的社会包围之中,生活固不易,读书尤为难。固先生面对现实的简陋与困难重重,从而实事求是地劝时人读书当趋“三余”之利,亦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此法不仅对当时的读书人具有针对性极强的指导作用,即使是在文明发达的今天也不无某些深刻的道理。此外,像诗圣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阮元的“一目十行法”、张稷若的“纸条贴墙法”,以及今人邹韬奋的“宝塔式法”和周谷城的“新三余法”等都可说是极其宝贵的读书经验之谈。
凭心而论,上述的诸种读书方法中虽都已涉“内读书学”边缘,但浅在深入不够,过于简洁,让人只能意会而难以具体贯通融会。因此,我以为:真正的“内读书学”方法则应当是在科学的阅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有效系统的阅读过程,使阅读主体与阅读客体达到书人合一、物我两忘、水乳交融的境界,集鉴赏性阅读、评价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于一体,于消遣之中尽享诵读之乐,于诵读之乐中巧获知识与情趣的同步共享,从而提高人的知识品位。这才是最佳而有用有效的真正读书方法!
“内读书学”方法虽然极不易得,但集平时读书陋识于一隅之见,我认为还是当以已故学界泰斗钱钟书先生的“联系多种作品读书法”最为绝妙。遗憾的是,此法一般学识浅薄之辈断难望其项背,非大家莫能为。作为小民百姓,我觉得:最好还是选定孙犁的“四勿一高法”为好。此法即先生《书衣文录》中所谓:“勿作书蠹,勿为书痴,勿拘泥之,勿尽信之。天道多变,有阴有晴。登山涉水,遇雨遇风。物有聚散,时损时增。不以为累,是高水平。”虽然有些玄,但还是好懂,久试必见奇效。读君只要持之有恒,坚持不懈,读书时必要眼到、心到、手到,水滴久能穿石,聚沙自然成塔,读书壶奥之三昧自不难得,其效亦必大矣!
主编:木子(相思枫叶丹)
主编微信:tiantian19890902
投稿邮箱:241618280@qq.com
(已获授权,转载请联系我们)
【文学沙龙】投稿必读